最新 《管子》中的管理心理学理论研究前言-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子》中的管理心理学理论研究前言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管子》的管理心观念探析
【第一章】《管子》中的管理理论研究前言
【第二章第三章】《管子》中的人性论
【第四章】《管子》中的激励论
【第五章】《管子》中的态度管理论
【第六章】《管子》中的信息管理论
【第七章】《管子》中的领导心理论
【第八章】《管子》中的群体关系管理论
【总结/ 】《管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一、前言
(一)选题的缘由。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混战争霸,处于"类无政府"状态。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特殊历史时期,齐国历经改革而达到兴盛并问鼎中原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是少有的。
由商人从政任齐国宰相 40 余年的管仲更是一代风云人物。
在长期的国家管理实践中,他善于革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被梁启超誉为"中国之最大的家",被后人尊为"儒道法思想的先驱".孔子对管仲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而今,人们也在反思齐、鲁(儒)发展中已经出现的文化失衡倾向。
从东夷人迈进文明的门槛开始,华夏文明距今已有可查证的五六千年历史。
追究历史,齐鲁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保持着密切联系。
齐鲁地区新石器考古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发现,更是给了我们铁证。
齐鲁文化虽曾遭受夏商时期的弱势,但仍保持了自己的活力。
经过后来西周时期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代,齐、鲁先后成为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并且互相融合,成为一个文化实体,较集中地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奠定了中华的基础。
从此之后,中国文化便以齐鲁文化为主体和核心,不断吸收其他异质文化而不断发展成熟起来。
从汉朝开始具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用的儒学归于大统以后,更具兼容性的齐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即使儒学具有诸多致命点(宋、明、清以及文革时期的实践可证),但是直到今天它仍处于文化宣传中的优势地位。
历史证明,过度重视并推行一种意识形态来治理国家的思维方式是错误的。
当下重视弘扬鲁文化(儒家文化)而忽视齐文化的现象极有可能造成文化失衡而导致历史错误的重演。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古籍研究的扩展和深入,对齐文化及其代表作《管子》的研究也逐渐有了重视的趋势。
鉴于《管子》研究的现状和研究趋势以及齐鲁文化在弘扬方面有可能失衡的客观性认识,把《管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体系研究作为我的论文选题,既是与本人的研究兴趣有关,也源于对齐国从乱世中脱颖而出的好奇和英雄主义情怀使然。
(二)选题的意义。
1.《管子》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
(1)"心理学中国化"是个有价值的话题。
20 世纪 20 年代初,中国第一种《心理》杂志的办刊宗旨就明确要求我国心理学者必须"昌明国内旧有材料,考察国外新有材料,根据这两种材料来发明自己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则尽量适合国情,形式尽量求中国化".关于我国古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中国古代虽没有系统的心理学体系,但有心理学思想,"本质上中国心理学也有一个长远的过去".
目前,我国古典管理心理学思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为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的精髓,本人拟对《管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以求丰富一下我国管理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工作。
(2)有益于管理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深入和推广。
目前思想史的研究群体主要集中在者,历史学者眼中的心理学思想史更接近于朝代史,特点在于所论述注重史实。
而心理学工作者眼中的心理学思想研究则会更加注重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
由于受西方心理学研究的强力渗透和影响,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特色研究面临各方面的挑战。
本文通过《管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力图拓展研究视角,促进学科间的沟通。
(3)确立对中国古典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价值的正确判断。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提出学问无古今之分,无中西之分,无有用无用之分,只有是非之分。
无论做何研究,"厚古薄今"与"厚今薄古"的态度都不可取。
只有充分了解中国古典著作的优秀思想成果,采用取精去糟和彼此联系的态度才能在研究中取得切实的成果。
生搬硬套的将西方理论用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恐怕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促使更多心理学者特别是管理心理学者对我国古典心理学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加强彼此间的交流,纠正若干偏见,树立正确评价。
2.《管子》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
(1)对当代的经济管理、政治管理、文化管理等有一定的启发性。
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管理心理学思想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及其发展的过程。
对于中国管理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不仅应在整理、挖掘我国管理心理学思想内涵等基础研究方面继续付出努力,而且还应把传统与现实联结起来,增强其"经世致用"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追根溯源,"以人为本"概念的提出及其基本思想最早就出自《管子》,如"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 (《管子·霸言》以下引文,凡涉《管子》只注篇名)由此可见,当代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提炼、继承与发展。
(2)对当代的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新思维。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但任何创新都离不开文明的继承。
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解决当代现实问题的思想宝库。
致力于中国特色建设的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现状使得我们必须去面对不断出现的问题,如国有企业的改革、跨国企业的兴起等。
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其中《管子》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诸如《管子》中对人性的认识和一系列激励措施的应用。
这些思想是值得我们仔细的学习与运用的。
(3)针对当代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方法。
近年来温家宝总理多次引用《管子》中的论述,比如针对中日关系引用了"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版法》);引用"和合故能谐"(《兵法》),阐述和谐的重要性。
在《管子》管理心理学思想中,诸如"和"的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等都对当代现实发展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冯友兰曾经评说过:"在中国人看来,从近代到现代直到今天的世界政治历史,很像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代的重演。
"所以,这种类似的国际政治环境也给了我们继续研究它的动力。
总之,研究者们一致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的《管子》拥有十分宽广的研究领城和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珍惜。
同时,《管子》
中也拥有相当丰富的心理思想,特别是管理心理思想,对我们现代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管理科学者去深入挖掘、研究,使之发扬光大。
如果再将这些精深的理论与西方系统的管理心理思想、方法、经验更好地结合起来,必将为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本土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方法。
在探讨和理解古代心理学思想方式方法上,国内心理学者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就开始提出心理学必须中国化,要求中国心理学应有自己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题目,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