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体育运动中心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项目名称及单位情况 (1)
项目概况 (2)
编制的依据与范围 (3)
可行性 (4)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5)
建设单位简介 (5)
项目提出背景 (8)
××学院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现状的调查分析 (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21)
项目地点 (21)
建设条件 (21)
第四章项目用地 (24)
土地利用 (24)
征地拆迁补偿 (25)
第五章建设方案 (26)
设计依据 (26)
设计原则 (27)
项目定位与设计要求 (27)
建设规模的确定 (28)
总平面布置 (32)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33)
体育运动中心建设方案 (34)
附属配套工程 (45)
第六章节能设计 (86)
节能编制依据 (86)
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7)
水资源耗用分析 (87)
电力资源耗用分析 (91)
建筑材料的利用 (97)
节能节水措施 (97)
第七章环境影响分析 (102)
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 (102)
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102)
环境影响评价 (105)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计划 (107)
项目建设管理 (107)
项目实施计划 (108)
第九章建设项目招标 (109)
招标依据 (109)
招标组织形成 (110)
招投标范围 (110)
建设项目招标方法 (110)
招标形式 (111)
招标工作流程 (111)
第十章项目投资估算 (113)
投资估算依据 (113)
投资估算 (114)
资金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社会影响评价及风险分析. (117)
社会影响分析 (117)
社会适应性分析 (118)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119)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122)
综合评价 (122)
结论 (122)
建议 (123)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及单位情况
项目名称
××学院体育运动中心
项目建设单位
××学院
建设单位负责人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万元,基本预备费万元。

资金来源:××学院自筹。

近三年,通过政府奖补资金化解债务后,学校无任何银行借款。

目前,该项目的资金已全部筹措到位。

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工期2年,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

项目概况
建设地点
××学院体育运动中心建设项目拟在学院南面新征土地上建设,该地块位于××经济开发区明珠大道以东,三台河以西,新校园以南,××中学以北。

建设规模及内容
新建体育运动中心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

体育运动中心分主馆、附馆、游泳馆和乒羽球馆等四个功能区:主馆总建筑面积为㎡,设计看台座位数为3960个(其中固定坐席3000个,活动坐席960个);附馆总建筑面积为㎡,包括健美操场馆、体操场馆、武术场馆、体育舞蹈场馆和体能训练馆等;游泳馆总建筑面积㎡,建设有50m×25m八泳道标准泳池一个、男女更衣室、淋浴室、消毒池等若干;乒羽球馆总建筑面积㎡,建设有48片(台)标准乒乓球馆一个、12片标准羽毛球馆一个;办公、库房及其他建筑面积㎡。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用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
其中:主馆建筑面积㎡
附馆建筑面积㎡
游泳馆建筑面积㎡
乒羽球馆建筑面积㎡
库房及其他建筑面㎡
3建筑基底面积㎡
4建筑密度%
5容积率
6层数地上二层
7建筑总高度m
8绿化率%
9坐席总数个3960
其中:固定坐席个3000
活动坐席个960
编制的依据与范围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关于批准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通知》(建标[1992]245号);
(4)《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
(5)湖北省发改委、教育厅、人事厅《关于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鄂发改社会【2011】423号);
(6)《××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7)《××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与发展规划》;
(8)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
(9)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可行性研究范围
(1)项目建设必要性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项目建设方案
(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社会效益评价及结论
可行性
本项目是××学院改善教学条件,特别是室内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的重大举措,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学院提高办学实力,促进学院发展;有利于增强学院教育质量,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更好更多的接班人。

项目建设符合××市城镇建设规划,符合《××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是××学院发展现实需要。

项目选址合理,出入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建设条件完备,可实施性强。

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符合《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和《游泳池(馆)规划设计与建造》规定标准,符合教发[2004]2号《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规定,符合××市城市发展规划要求。

项目投资规模适度,投资造价切合实际,建设周期适当,资金来源渠道明确,××学院具有该项目的筹资能力,建设资金来源有保障。

该项目具有显着的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建设单位简介
××学院地处大别山南麓人文重镇——湖北省××市黄州古城,北依东坡赤壁、南临浩瀚长江,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幽雅,是一所师范教育特色显着、师范与非师范教育均衡发展的多科性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隶属湖北省管辖,是拥有740 万人口的××市的第一高等学府。

学校所在的××市位于长江中部沿岸城市带、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京九、大广、沪蓉等交通大动脉贯穿全境,中原着名的“宜居城市”。

××素有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人文底蕴丰厚,英才辈出。

这里有全国知名的“将军县”(红安)、“教授县”(蕲春)、“黄梅戏之乡”(黄梅)、“东坡赤壁”、“四祖、五祖佛教祖庭”;这里诞生了毕升、李时珍、李四光、闻一多、汤用彤、黄侃、熊十力、胡风等历史文化名人;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林育英、林育南、李先念等一大批革命家和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等一大批军事将帅。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历经“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湖北省立××学校”、“华中师范学院××分院”、“××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变迁, 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学院”, 2011年10月,学校“申硕”成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校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它标志着该校提升办学层次,实现了新的突破。

学校由珠明山、银盘山两个校区组成,现有校园面积1500
余亩,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15050人。

历经百年耕耘,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师范教育特色显着、师范与非师范教育均衡发展、涉及文、理、工、法、经、管、教、农、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现有专任教师87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博士、硕士450余人。

现有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30余人次。

学校还聘请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的100余名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现设有15个教学学院,现有本科专业45个,专科专业13个,19个专业可授予双学士学位。

学校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稳步推进,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定点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该校学生在2011、2012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中连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连续10年荣获国家奖(其中连续8年荣获国家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CCTV 杯”外语竞赛、大学生“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展”等重要赛事中都取得优异成绩。

2006年开始,学校先后与长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18名。

2012年4月学校正式招收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学校设有湖北省重点实验
室和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设有生物资源研究所、不确定系统研究所等20个研究机构。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参与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项,主持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5项。

近5年科研成果省部级以上(含)奖励20余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1项。

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

学校国际交流广泛,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摩尔多瓦、韩国、新西兰、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有关高校与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先后聘请了100 多位外籍专家学者来院任教、讲学。

2002 年起,学校开始招收留学生。

自2007年起,实施“世界着名科学家来鄂讲学项目”12项。

学校毕业生始终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在90%以上,部分院系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50%。

在学校培养的3万余名历届毕业生中,一大批人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和骨干: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学的前三任校长、××所属十县市区80%以上的中学校长、副校长都是该校的毕业生。

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感慨地说:“××中学和××的基础教育是个谜,谜底就在××学院”。

近几年,该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级文明单位”、“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省级园
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1年,该校爱心接力26年照顾百岁教师遗孀的师生群体荣获首届“感动××十大人物”称号。

随着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实力的增强,近年来,学校在全国高校和湖北省内高校综合排名中的位置也在不断提升。

在中国校友网发布的年度中国大学600强排行中,2007至2011年连续五年,该校均位列湖北省高校前20名,除部属院校外,该校一直在省属高校中稳居前12名。

当前,全校教职员工正努力践行“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至上”的二十字办学理念,“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八字校训,“攀层次上水平创特色”的九字发展观,深入贯彻首届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省内有重要地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省属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项目提出背景
进入“十二五”后,××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余人,校园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

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学院计划到2015年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达到18000人,按照国家发改委、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生均用地面积54㎡、生均校舍面积㎡计算,学院土地面积应达到1458亩,尚缺494亩(其中体育场馆设施用地27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要达到万㎡,尚缺万㎡。

特别是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学院的创新实验基地、特色教育和体育锻炼设施相对缺乏,影响了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

××学院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现状的调查分析
学院体育场馆设施现状
××学院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6000人,并设有体育教育专
业和社会体育专业。

学校分珠明山(新校区)、银盘山(老校区)二个校区,新校区学生约14000人,老校区学生约2000余人(包括2个体育专
业480余人),其体育设施配备见表1:
表2-1: 黄冈师范学院现有体育场地设施调查一览表(截止2012年
底)
新校区老校区体育场地设施
数量(个)面积(㎡)数量(个)面积(㎡)标准塑胶田径场11557500
300m塑胶田径场0019870篮球场166********
足球场1714012800
排球场914584648游泳池001500网球场25281264羽毛球馆175000
体操馆001350健身房001350形体房001200乒乓球馆19001400学院体育场地面积情况分析
表2-2: ××学院现有体育场馆数目调查一览表(截止2012年底)
田径场
篮球场、排球场、网球
场游泳池
简易体育场

综合体育场馆
数量(个)238160面积(㎡)254451213850029500合计(㎡)375833450
教育部《配备目录》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教体艺厅【2004】6号)(以下简称《配备目录》)是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规定与要求,以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设施的现状为基点,着眼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

《配备目录》对不同规模的高校所应具备的体育场馆数量及面积做了如下规定:
(1) 室外场地基本配备类生均面积 m2,具体要求如表1。

表2-3: 国家规定室外场地设施一览表
学校规模10000—20000人要求
400m标准田径场2个塑胶田径场及相应天然草皮
(内含足球场)或人工草皮足球场
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60块以上全部硬化或绿化或100%硬化、
网球场50%塑胶
25×50m标准室外游泳池1个具有完整一套供学生更衣、冲洗
设施
(2) 室内场地基本配备类生均面积 m2,具体要求如表2所示。

表2-4 : 国家规定室内场地设施一览表
场馆设施 10000—20000人要求
风雨操场1块地面为平整土质综合多功能体育馆 1个座位席不少于3000个
50m室内游泳馆1个座位席不少于600个
乒乓球(羽毛球)房1间各专项用房地面均为木质或塑胶
健美操房 1间
固定的学生体质测试场所 1块
上表调查数据表明,××学院目前在校学生人数约16000余人,室外体育场地生均面积㎡,室内体育场地生均面积㎡。

与国家规定《配备目录》对照比较,室外体育场地生均面积相差㎡,室内体育场地生均面积相差㎡,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差16个,标准塑胶田径场差1个,室内游泳馆差1个,综合多功能体育馆和风雨操场各差1个。

从实地考察情况来看,新校区是2000年建成的,体育场地重点放在了新校区,相关的体育场地设施都以水泥场地为主。

2007、2008年改建了1块标准塑胶田径场、9块硅PU篮球场,新建1块硅PU排球场和2块硅PU网球场地。

老校区大部分的体育场地设施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修建的,地段拥挤,在2006、2008、2009年改建6块硅PU篮球场、1块硅PU网球场、300米塑胶田径场、4块硅PU排球场。

室内体育场馆包括健身房、体操馆、形体房和乒乓球馆是由老房子改建成的;新校区的乒乓球馆、羽毛球馆也是旧教学楼改建的,水泥地面、无相应配套设施。

目前,××学院大部分学生主要集中在新校区,新校区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

分析结果表明:××学院室内体育场馆生均面积与《配备目录》相差较大,室内场馆环境、条件及配套设施均不符合体育场馆的建设要求,老校区乒乓球馆和新校区羽毛球馆甚至透风漏雨;学校至今没有一个综合多功能体育馆,在雨季则无法进行专业技术课教学,体育专业学生与体育公共课学生挤占运动场的现象时有发生。

按照体育教育专业的要求计算场地
设施和面积,学院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标准数量。

尽管近几年来××学院在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新建和改建了不少体育场地,但体
育场地设施仍严重不足,离《配备目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制约了学校
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院与省内5所省属本科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比较
表2-5:××学院与湖北省5所高校体育场馆配备的比较
学校名称人数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游泳池(馆)室内场馆
××学院 16000 2 38 1 0
湖北大学 20000 2 35 1
3
湖北师范学院 19000 3 45 0 1
长江大学 34000 5 112 0
2
孝感学院 13000 2 27 0 1
襄樊学院 12000 1 36 0
2
将××学院和省内5所省属本科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对比发现,
××学院是唯一一个没有室内综合场馆的省属本科高校。

结果表明××学院与省属重点大学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学院需要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建设力度,以适应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是学院建成省属一流大学的需要
××学院是一所师范教育特色显着、师范与非师范教育均衡发展的多学科性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是××市唯一的一所省属高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等师范人才的重任。

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教育人才,在湖北及国内外都有较好的声誉,近年来,报考该校的考生保持较高增长率,学校的招生计划满足不了考生的需求。

××学院作为全××市重点建设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高校,不仅在教学和科研上成果丰硕,而且在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和现代教育应用上同样处于领先地位。

学院的远期目标是建设成一流综合大学,培养一流人才。

为实现这一办学目标,必须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关于批准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通知》(建标992]245号)规定和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学院体育运动中心建设项目。

是学院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需要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提高全国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合格人才,对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必须拥有与教学相适应的学生运动场所作了具体的规定。

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关于批准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通知》(建标
[1992]245号)、2004年教育部以教发[2004]2号文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及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教体艺厅【2004】6号)的相关要求计算,××学院的校园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均有较大缺口。

其需增加量详见表2-6、表2-7
表2-6 :需增加建设面积计算表


项目
指标
(㎡
/生)
规划
学生
人数
规划面

现有面

需增加面

1教室面积
1800
42840417431097 2图书馆
1800
365402********* 3实验室实习
1800
94680
4校行政用房
1800
14940555132249
5系行政用房
1800
22860
6会堂
1800
43204320 7学生宿舍
1800
13032513148210043 8学生食堂
1800
23400
9教工住宅110037554
74214-34097 10教工宿舍11002563
11教工食堂1100253253
12
生活福利及附属用
房1800
17100
房屋建筑面积合计427375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院需增加校舍建设面积㎡。

表2-7 :需增加土地面积计算表序

指标项目
指标
(㎡/
生)
规划学
生人数
规划面
积(亩)
现有面
积(亩)
需增加面
积(亩)1
三大项用地指
标:
54180001458494校舍用地3818000102662
体育设施用地1018000270270专用绿地618000162162
2
实习场用地
(亩)
70-33
70-330103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院需增加校园土地面积494亩(其中体育设
施用地270亩),建设本项目是学校满足有关国家规范要求及客观现实的需要。

是实现城市发展总体目标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市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和规模的战略定位:以市级行政中心东移为突破口,快速推进城东新区建设,将城东新区的规划建设与三台河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因势利导,打造新的城市景观。

城东新区建设规划中已将××学院位于三台河西岸边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纳入拆除范围,为此,学院必须恢复和新建体育运动场馆设施,及时给广大师生提供安全、适用、规范的体育运动场馆,以满足广大师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所以,项目建设是实现××城市发展总体目标的需要。

是学院完善教学条件实践教育创新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院遵照这一精神,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和××市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制定了《××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教学条件,推进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育创新。

本项目的××学院体育运动中心是其中的重点项目,是实践教育创新的基础条件。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是保证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物质基础条件,其建设状况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教育能力的重要标志,没有必要的场馆、器材保证,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体质状况改善,锻炼习惯养成的目标则更是难以实现。

体育运动中心是学生进
行课堂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竞赛的重要场所,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学院推进教育改革,实践教育创新,是完善学院教学条件,实践教育创新,促进学校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项目地点
××学院体育运动中心建设项目拟在学院南面新征土地上建设,该地块位于××经济开发区明珠大道以东,三台河以西,新校园以南,××中学以北,与原新校园连成一片,属城市规划学校教育用地。

场地已实现“三通一平”。

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市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

四季光热界线分明。

全年太阳辐射量为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为小时,全市日照率为43-49%之间。

年平均气温为°°C。

全年无霜期在237-278天之间。

年平均降雨量1223-1493毫米,年降水总量亿立方米,降雨日数(≥毫米日数)在115-147天之间。

××学院珠明山校区在××市明珠大道旁,其自然条件基本等同。

地质条件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资料,××市基本设防烈度为六度。

据地质初勘报告表明:项目建设地下伏基岩石为稳定的白垩第三系砂岩,属于地质构造稳定的地区。

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地势平缓,无地震危险地段,无泥石流发生地段,地下水主要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由大
气降水补给,场区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径流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

降水时地表径流的方式自高向低排泄,场区附近无明显污染源,根据地区经验,不考虑地下水及对混凝土和钢筋的侵蚀性。

场地土为软弱场地土,土质均匀,分布稳定,场地稳定,无液化土层,无溶洞、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按七度设计,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T=。

建场地类别为II类。

市政配套条件
①供电
××学院校区电力来源于××市供电公司南湖电网站。

目前学校供电容量有较大余量,可满足本项目的用电需求。

②给排水
××学院校区用水由××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供给,供水压力为,进水管径为DN150,可保证本项目的需求。

该校区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水直接排入附近市政雨水管网;所用教学、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市政污水管网。

该场地附近有管径为DN800~DN1000的排水管网,并已与城区排水管网相连,排水能力可以满足本项目完成后的排水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