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障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障碍
摘要:基于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的翻译受到学界的关注,在中西方翻译研究中,语
言的翻译在文化交流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说明语言翻译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语
言转化的过程,翻译也是文化的交流转化。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要了解两种语言
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心理,而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习惯正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
和生活习惯的具体体现。

由于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以及中西文化具有较大的
差异也导致对英语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英语中,加入对文学作品的赏析
会让翻译人员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加了解,也对英文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翻译障碍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中国人对于问题的思考总是感性思维居多,总是站在生命的高处思考问题,
考虑人与自然等高深的理论。

而西方更偏向于理性思考,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
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中国重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把国家利益和自身联系在一起,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献身精神,极力的克制自己的欲望。

西方总是注重个人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个人利益是国家集体利益的基础,注重自身的自
我价值。

中国人注重精神自由,中国人民总是渴望一个平等的权利,希望有一个
好的领导为人民谋福利,而西方则认为,一切政权是人民赋予的,政府来实行权利。

(一)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对西方的影响深远,对他们的生活,政治,经济等发面都具有影响,基
督教文化对英语国家的影响更是占据主导位置。

中国人传统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当代中国无神论是最为深入的。

西方国家关于宗教的传说与典故体现在绘画、文
化等方面,如绘画“最后的晚餐”,文学作品《圣经》都对西方的文化产生影响,
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就是出于《圣经》。

中国的传说典故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其中含有少部分宗教故事,但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几乎为零。

宗教信仰对西方的
生活也具有影响,比如在教堂举行婚礼,有神父和修女,向“主”宣誓,请求上帝
的帮助等等。

在中国是由风俗习惯影响,像供奉关公,菩萨等神话人物,这些习
俗都源于古代礼仪制度。

(二)价值观差异
西方古代哲人明确认为人性本恶,他们认为人天生就是有罪的。

中国则是认为,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不同的价值观念深刻的影
响国家文化的发展。

西方人崇尚独立自主,喜欢展现自我价值,喜欢张扬个性,
在取得成功时,不掩饰自己的能力。

中国人在取得成功时,别人给予夸赞,一般
我们都会回复“没有,没有”等谦虚的回答,不喜欢张扬,不喜欢锋芒毕露,认为
谦虚才会让人进步。

西方总是注重个人利益,中国人认为“众人拾柴火焰高”。

西
方国家喜欢直来直往,思考方式从点到面,拒绝别人的要求时较为直接。

中国人
在拒绝别人的时候,总是侧面的去表达,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思考方式也以整体
为主体,从整体到局部。

西方国家孩子与家长并不相互依靠,注重独立的个体,
在孩子成年后,注重他们自己的选择,父母不过多的干涉,孩子的独立性都很强。

在中国,注重一个家庭的完整,在成年后也不会摆脱家庭,小时候孩子依靠父母,长大后父母依靠子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相互赡养的责任。

西方人总是不吝啬夸
赞别人,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也不会有过多的考虑,就事论事,理性占主导位置。

中国人认为严师出高徒,太多在乎别人的感受,感性的思维影响着中国人对一件
事的正确评价。

(三)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在许多英语著作中,词语之间表达的内涵往往有很大的差异。

在影片《刮痧》中,美国人对《西游记》中对剧情的翻译认为孙悟空是一个凶残暴力的猴子,认
为孙悟空在降妖除魔的时候是在滥杀无辜。

西方人在解释《西游记》的时候认为
唐僧一行人是爱冒险的,认为中国人也是热衷于冒险,对于中国所塑造的孙悟空
形象并不能很好的理解。

又比如,在中国,认为龙是尊贵的,把中国人称作为龙
的传人,在古代也称皇帝为真龙天子。

在西方人的翻译中,龙是暴躁凶残的动物。

中文往往一个词会有很多种意思,不同的词放在不同的语境当中会有不同的意思,同一句话标点符号的地方不一致也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

在英语中“red”表示“残忍”“灾难”的意思,在中国红色则代表喜庆,祝贺的意思。

在英文中“white”意思为善意,纯洁等意思,在中国则有徒然,白费的意思。

二、中英文翻译差异
中文与英文有着极大的差异,中文语言博大精深,在翻译英文著作或者句子
的时候总会产生一些差异。

例如:I don’t need no money.在中文直译出来是“我不需
要钱。

”这样显得枯燥无味,则有人翻译为“钱乃身外之物”。

中国的古诗是具有年
代感的产物,在英文翻译的时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春晓》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为:Spring morning no aware of the spring morning,I hear birds singing everywhere,how many flowers have withered,in
the wind and rain last night?古文翻译成英文总是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文也会有
自己唯美的表达方式,我们翻译过来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意思,要体会其
中的内涵,把英文翻译的更加动人。

为了更好的表达中英文翻译的差异,我举出
一个故事:一个外国翻译人员拜访他的中国老师,老师想要请翻译人员吃饭,就说:“你下星期六来我家吃饭,好么?”翻译人员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并约定了时间。

过了两天翻译人员到老师家做客,老师很尴尬,并没有做什么准备,老师对
翻译人员说:“前天我说的是下星期六请你吃饭,你看我今天什么都没准备。

”翻
译人员感到诧异,问道:“你说的下星期六不就是今天么?”这场误会是由于对下
星期理解的不到位造成的。

“上星期”就是“last week”,“这星期”就是“this week”,“下星期”是“next week”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上星期六”与“下星期六”的表达就会
有所出入,英文中“last Saturday”“next Saturday”有时不对应。

三、中西差异下翻译的问题
(一)翻译不具备特色
翻译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自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
一旦翻译不到位,就会大大降低景区的文化魅力。

比如,我国有种常见的小吃,
叫做“韭菜盒子”,一些旅游人员就会将其翻译成“Chive Box”,这样韭菜盒子中的
合家团圆就无法体现出来。

(二)翻译中的错误用词
翻译时,译者要反复思考,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但现在,它确实有翻译一定
程度的缺失。

例如冰雕的观赏中,由于文化的不同,可能就不会理解冰雕所展示
的人物形象等。

(三)对英语固定译名的翻译错误
由于翻译水平、数据查询不足等原因会把英语固定译名翻译错误,比如,把“木本植物”翻译成“wooden plant”,其是正确的翻译应该是“woody plant”。

还有甚
者将汉语拼音和固定标语混乱搭配的情况,最严重的是就是“No zhaoxiang”(请勿拍照片)、“No dahuoji”(禁止打火机)等等。

这些情况的大量出现,不仅阻碍了
当地风景名胜区文化的广泛传播,而且不利于区域风景名胜区文化的形成。

四、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英语翻译技巧
(一)在进行翻译时要注意选择从语言三维的角度出发
语言层面的翻译是语言维度的视角,其中最重要的是译者对语言的选择性翻译。

在旅游英语翻译,注意游客当前的状态,情绪,保证翻译时可以满足游客需求。

比如把“西施舌”翻译成“the beauty's tongue”,还有将“穿过森林和跨过小山,
一直蜿蜒至海边”就可以翻译成“Across hill and woodland to the seaside.”通过将语
言集成到语言层面,可以充分反映旅游英语的特点。

(二)在进行翻译时要注意选择从文化维的角度出发
国内和国际文化有所歧义,在翻译时应尽量减少文化、语言和文化障碍造成
的冲突。

文化维度对两种文化的融合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
注意文化系统的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系统的内涵。

比如我国著名的黄鹤楼,就
被翻译成“The Yellow Grand Tower”,在这其中的“tower”就能将古代建筑的特点进
行表达。

(三)在进行翻译时要注意选择从交际维度的角度出发
旅游翻译最重要的部分是进行双向翻译,保证中英文沟通顺利。

在翻译中从
交际维度出发不仅是翻译者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传递,也是将翻译置于交际的层次
提高文化交流。

例如,在旅游景点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从交际的角度来考虑,以确保翻译过程简单明了,易于记忆。

由此,在进行旅游翻译时需要了解这
个国家的风俗文化,同时把握游客的文化背景,保证翻译正确,又符合口语表达。

五、提高翻译能力的措施
(一)具备跨文化意识
1.跨文化意识的含义
首先,不同的语言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理念。

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的
阻隔使人们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语言系统。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语言的多样性隐含
了民族的基本情感和观念。

同时趋同相互借鉴和影响,也使语言文化交流成为文
化交流过程中的趣味话题。

例如对英语的翻译常常成为人们的趣谈,《水浒传》
被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英语的音译和意译问题也常常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在跨文化教学中双方必须使用同种语言。

跨文化意识需要翻译人员保持随时交际
的心态,使翻译人员能够时刻注意自身语境发生的改变,从而顺利的完成交流过程。

例如中国人喜欢给别人留有余地,在交际中常常表达过多的谦虚和谨慎。


西方人则可能对谦辞产生误解,导致交际中出现各种问题。

其次,对怪异文化现
象的理性认识和分析应用。

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对他人的“怪异”
文化表达理想看待的思维方式,对不违背大原则的礼仪或者文化保持接受和理解。

例如西方人在冬天穿短小衣物往往在国内难以理解,对此翻译人员需要研究其文
化背景,避免在交际中陷入尴尬。

最后,保持对交际对象语言文化的尊重。

在跨
文化交流中,翻译人员需要对对方的民族和个人保持足够尊重,在存在误解时需
要保持和对方的及时沟通,促使相关跨文化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例如在不同的国家,用手搭他人肩膀有着多重禁忌,翻译人员需要对文化上社交距离保持尊重和
了解。

2.跨文化意识的重要价值
2.1有助于了解西方文化。

跨文化意识可以激发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了解各国文化内涵,保证所翻译出的内容符合国家文化,另外翻译人员需要对英语国家“异常文化”的学习,有助于翻译人员对英语单词的记忆和理解,促进翻译人员对
英语教学知识的深度思考。

比如,在学习到此“to meet one's Waterloo”词汇时,
教师可以将拿破仑的滑铁卢历史事件讲给翻译人员,让翻译人员明白“惨遭失败”
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让翻译人员在掌握词义的基
础上,养成对蕴含文化深入挖掘的习惯,这样翻译人员在透彻了解文化内涵及运
用场景时,才能有效地培养翻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及能力。

2.2跨文化教学有助于翻译人员语言语感能力的发展。

语感是相对模糊的概念,类似于翻译人员通过语言文化和思维对语句中的病句问题进行有效识别。

在实际
教学中,语感对翻译人员判断问题和分析错误有着巨大价值,教师需要在教学中
对翻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进行积极培养。

2.3跨文化教学促进翻译人员交际实践能力的提升。

跨文化意识有助于翻译人员处于情境想象之中,保持对英语对答方式和文化背景的深度思考,促使翻译人
员在英语学习中保持紧张情绪,提升翻译人员的实践意识和学习效率。

3.提高跨文化意识的措施
3.1鼓励翻译人员在英文阅读中找出中西方存在的明显文化区别。

在进行英语著作阅读时,翻译人员找出文章中存在文化差异的内容,分别套用中西方的对话
情境,促使翻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得到提升。

3.2对典型的文化差异进行学习。

在英语著作的阅读中,翻译人员可以对文章涉及到的经典文化差异进行讲解,促使翻译人员在口语交际中保持积极的跨文化
意识。

3.3进行跨文化思考。

在英语翻译学习过程中,翻译人员可以从英文著作中汲取文化灵感,使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得到提升。

对此翻译人员需要保持积极的阅读
兴趣以及在阅读过程中保证文化敏感度,对一些反常“现象”进行琢磨和思考,保
证翻译可以顺利进行。

3.4进行充分的情境引导教育。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鼓励翻译人员进行积极的课堂交流,使翻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在不断的口
语训练中得到有效训练。

(二)对中国文化进行学习,提高翻译能力
在翻译中不仅仅需要对英文著作进行学习,还需要对中国著作进行阅读,了
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来自生活,通过做着的加工美化,使原本
枯燥的表达变得凝聚力量,生动形象。

在欣赏中文著作的时候,对其进行翻译,
增加对英语翻译的学习,也会从深处理解英文语言的特殊性以及和中文对比的差
异性。

对文学著作的欣赏可以激发翻译人员学习英语兴趣,从而融合中国文化与
西方文化进行翻译。

另外,可以阅读余光中等著名翻译家所翻译出的文章,对其
进行钻研,了解如何将中国汉字文化融合到英文翻译中,加强对文化内涵的展现。

六、结语
在中西差异的背景下,想要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需要针对中西不同的文化
内涵进行了解,通过对著作阅读与钻研,了解写作过程中的情感表现,从而提升
翻译的能力。

另外,加强英语情境的训练,了解英文口头用语以及表达方式,更
加准确的进行翻译。

进行中西著作的学习,在提高翻译能力的过程中引入文学作
品赏析,实质是引起翻译人员在中英文翻译中,重视外在的影响因素,在学习过
程中,了解更多地内在精神,通过中西文化的差异,巧妙的进行英语翻译。

在学
习过程中,缩小差异,养成正确的翻译习惯,更好的提高翻译能力,提高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岳星柠;;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障碍[J];青春岁月;2017年13
[2]吴非;张文英;;从互文性看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社会心理趋向[J];外语学刊;2016年04
[3]谢君平;;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英汉互译研究[J];齐齐哈尔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8
[4]王宁;;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1
[5]王兴艳;;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错位现象分析[J];沈阳农业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叶莽;;简析文化与翻译的关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
[7]蔡沁瑶;;英汉文化差异和翻译[J];黑龙江科学;2014年08期
[8]于庆珠;;文化视角解读俄汉语言的差异[J];金田;2013年0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