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周总理你在哪里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气就是低沉的、沉重的。诗歌朗读语气是由它表达的情感
所决定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点技巧】本题考查虚实结合手法的作用。首先要认真品 读原诗,找出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分别概括其内 容;然后分析这些内容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有什么 作用;最后把分析出的要点一一加以表述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 妙处。 答案:诗歌的实写部分真实追述了周总理一生的不朽功 绩,表现了周总理一心为党为人民的崇高品质;虚写部分 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怀念与敬爱之情,给读者营造 了想象的空间。虚实结合,更充分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突出了主题,也使诗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新情境题】2024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2周年,为庆祝 这一盛事,新华中学将举行“青春向党,不忘初心”系 列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学校首先举行“青春榜样,指引方向”活 动。请从下面三位人物中选择一位作你的青春榜样, 并说明选择理由。要求:结合所选人物的名言,突出 人物的品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有感染 力;不超过55个字。
第一单元 诗歌之魅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目 录
CONTENTS
01 预学检测 02 1星题 夯实基础 03 2星题 提升能力 04 3星题 发展素养
任务1 扫清阅读障碍 1. 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轰.鸣( hōng ) 伐.木( fá ) 海fáng( 防 )
2. 根据词义填写词语,或写出词语的意思。 ①沉甸甸: 形容沉重 。 ② 宿营 :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 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 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 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 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 黎明没有到来, 那惊醒他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 过于殷切的想望。 他走上了山坡, 在那山坡上伫立了很久, 终于他看见这每天都显现的奇迹: 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 群星倦了,一颗颗地散去……
7. [教材P5旁批变式]诗人带着人们去寻找总理时,高山、大 地、森林和大海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他刚离去,他刚离 去”。“他刚离去”多次出现,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他刚离去”在几节诗里反复出现,运用了反复的 修辞手法,生动地体现了周总理为中国革命日夜奔忙的献 身精神,充分表达了诗人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深沉而强烈 的怀念、敬仰之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篝”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 法检索,应先查 ⺮ 部,再查 10(或“十”) 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立德树人 革命文化】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 问题。 《志愿军:雄兵出击》采用双线结构叙事,战场上 殊死较量的同时,另一条叙事线索也在展开:从周恩来总 理国庆之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毛泽东主席汇报的时候就开 始布局。无疑,影片中的“雄兵”,【甲】指英勇无畏的 志愿军官兵,【乙】指舌战美方的伍修权和他率领的外交 团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创新题】任务二:在“诗歌演绎”活动中,几位同 学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剪辑了一段微纪 录片《周恩来》,并打算朗诵艾青的《吹号者》(节 选)作为片头旁白。 吹号者(节选)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 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
真正 ⁠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5. 赏析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的表达效果。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答案:“闪”字生动地描写出周总理与农民一起辛勤劳
动、同甘共苦的场景,表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人
民、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青春榜样
青春格言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 钱学森
的。
陈祥榕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示例:周恩来无时无刻不展现着“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的奋发有为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 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1 2 3 4 5 6 7 8朗诵。作
为口语交际题,首先要有恰当的称呼,语气注意委婉得体。
判断用什么语气来朗读诗歌,关键要弄清诗歌所表达的情
感,如果情感是赞美、兴奋等正向积极的,那么朗读语气就
是昂扬的、激动的;如果情感是沉重的、悲伤的,那么朗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电影第三部分,一边是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的拼死血战; 另一边是联合国舞台上伍修权与美方代表的据理力争。战场 上三连连长戴如义问:“还有活着的没有?举手!”松骨峰 的焦土中,一只只手缓缓举起,镜头最后定格在伍修权在会 场发言前那只高高举起的手上。两个历史瞬间交错,情感浓 度叠加,将故事推至高潮。其背后是一脉相传的民族风骨, 犹如影片中松骨峰上的那棵松树一样,历经战火而屹立不 倒。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sùyíng)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根据拼音写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sùyíng) 宿营 ②篝火 gōuhu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黎明—这时间的新嫁娘啊 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 从天的那边到来…… 我们的世界为了迎接她, 已在东方张挂了万丈的曙光…… 看, 天地间在举行着最隆重的典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有同学不理解这一创意,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周 恩来的形象进行解释。 答案:示例一:周恩来如同中国革命的“吹号者”。在中 国社会“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时,他“想望”着 黎明,在“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中,最早“起来”, 吹响了号角,这与《红星照耀中国》中所展现的周恩来的 形象相符。他1919年就领导学生开展民主与社会改革运 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参与组织的南昌起义是 中国红军的历史性开端,等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学科素养 朗读语感】 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 读节奏。 我们 /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 /回音: “他 /刚离去,他 /刚离去, 革命征途 /千万里, 他 /大步前进 /不停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任务2 初步感知文本 3. 1977年1月,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作者写下了
这首诗。这首诗主要采用了 反复 和 拟人 的修辞手 ⁠
法,歌颂了周总理 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的高贵品质,表 ⁠
达了亿万人民 对周总理的怀念与热爱 之情。 ⁠
4. 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梳理诗歌内容,用“/”为诗歌划分 层次(序号代表诗歌的小节)。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D)
A. 只有 才
B. 虽然 但是
C. 因为 所以
D. 既 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 其背后是一脉相传的民族风骨,犹如影片中松骨峰上 的那棵松树一样,历经战火而屹立不倒。 答案:形象地写出了中华民族风骨历经战火依然屹立不 倒的特质,热情地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示例二:诗中吹号者为追求革命理想而“不埋怨”艰苦环境 的形象,与《红星照耀中国》中所展现的周恩来的形象相 符。他因组织学生运动而入狱但仍坚持革命,在南方进行了 多年艰苦的斗争,长征途中九死一生,又在重重封锁的苏区 领导革命,等等。(能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 进行阐述,意思对即可)
4. 【荣德原创】周总理逝世后,全国各地民众纷纷撰写挽联
表达哀思,小冀同学搜集到其中一副,但在摘抄时将下联
的部分内容遗漏了。请你结合周总理的崇高品质,将对联
补充完整。
上联:有雄才,有伟略,有奇勋,实在有德
下联:无贪念,无偏心, 示例:无享受 ,
无私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②在本次活动中,你的同桌小冀负责朗诵《吹号者》(节 选),可是他对诗歌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语气总是把握不准, 请你帮帮他。要求:说明朗读语气,并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帮助同桌小冀树立信心。 答案:小冀,我觉得这里应该用昂扬和兴奋的语气来朗读, 这样才能表达出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对黎明的热切期盼和赞 美,看到黎明到来时的兴奋与喜悦。你再试试看,我相信 你!(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