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交通工程隧道通风照明系统图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检测器: (1).能见度检测器(VI) (2).CO检测器(CO) (3).风速风向检测器(WS)
通风环境检测器配置数量表:
检测器设施
通风方式
纵向通风 全横向通风 半横向通风
一氧化碳检测器 能见度检测器 风速风向检测器
(CO)(套)
(VI)(套)
(WS)(套)
2
2
1
1
1
1
2
2
1
环境检测器应满足技术要求:
自动控制方式根据VI检测器、CO 检测器、WS检测器测得的环境参 数和各种交通参数,通过控制网络 进行风量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方式: (1)环境参数直接控制法 (2)交通参数间接控制法 (3)交通、环境参数混合控制法 (4)时序控制法
(1)环境参数直接控制法
(1)环境参数直接控制法
(2)交通参数间接控制法 1)宏观间接控制法
手动控制:靠人工操纵仪器控制风量, 分为联动控制和单独控制。
联动控制:预先确定风量档次, 通过手动操作风量各档按钮,使其 相关仪器和机械,产生联动,由此 控制风量。
单独控制:可有人工对各仪器和机 械单独控制,亦可对几个相关联的附
属机械实施局部联动控制。当自动
控制或联动控制出2)洞内亮度检测器(Lt)设置在洞内离洞门一倍 隧道净高的侧壁上,检测器探头方向应指向行 车前进方向且离检测器一个停车视距位置路面 中心处,检测器的安装高度不低于1.5m。
2.亮度检测器配置 亮度检测器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1)亮度检测器探头镜头立体视角20° (2)亮度检测器检测范围如下: 洞外型:1-7000cd/m2 ,精度±1cd/m2 洞内型:1-500cd/m2 ,精度±0.1cd/m2
为什么要设置 隧道通风照明控 制系统?
隧道通风控制系统的设计目标:
在正常工况下,在满足污染空气稀释标 准的同时,通过合理控制使通风系统经 济运行;火灾工况下,通过控制气流流 向与流量以控制灾害。
制定隧道通风控制方案应考虑以下主 要因素: (1).隧道规模 (2).隧道通风形式 (3).通风工况(4).经济技术水平
1.隧道照明控制方案
与通风控制一样,照明控制也有手动控 制和自动控制两种。
照明自动控制:
方法一:通过检测洞口内外亮度值,经计 算处理后,控制隧道内的照明工况。
方法二:按时间区段预先编程进行控制。
方法一:通过检测洞口内外亮度值,经计 算处理后,控制隧道内的照明工况。 又分为2种
1:检测洞外亮度L20(S)和洞内入 口控段 制洞亮口度L加th强(S段),照通明过回对路比计算后
(3)亮度检测器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 (4)洞外型检测器宜配置带雨刷的防护罩
2:实时检测洞外亮度L20(S),根 据L20(S),直接控制洞口加强段 照明回路
方法二:还可与不同天气条件下进行的人 工干预方式相结合。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A级、B级隧道有完 善的机电设施,宜采用方法一进行控制。
2.亮度检测器配置
(1)洞外亮度检测器(La)设置在离洞口一 个停车视距位置处,高度以一个洞门高 度为宜,检测器探头方向指向洞口中心。
(2)交通参数间接控1制)宏法观间接控制法 1)宏观间接控制法
(2)交通参数间接控制法 2)微观间接控制法
2)微观间接控制法
(3)交通、环境参数混合控制法
(3)交通、环境参数混合控制法
(4)时序控制法 时序控制法只是按照时间区间预先编程 来控制风机运转 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和二级公路以下及 其交通量的组成和分布稳定的隧道
(1)VI测量范围:K=0~25×10-3m-1,精度 ±0.1×10-3m-1
(2)CO测量范围:0~250ppm,精度 ±1ppm
(3)WS测量范围:0 ~30m/s,精度 ±0.1m/s
(4)通风环境检测器的防护等级不低于 IP65
通风控制方法:
隧道通风控制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 种,所有机械通风的公路隧道,均需要设 有手动控制方式;A级和B级公路隧道,宜 采用自动控制为主、手动控制为辅的控 制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