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作用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
结果的作用探讨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标本临检前静置不同时长对血常规各项结果的影响。
方法:分析本院血常规受检者的就诊资料,遴选出总90例(检验时间:2021年
5月-2022年5月)。
90例受检者的血液标本规范处理后行血常规检验,分析静
置不同时间分次检验的结果。
结果: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在血样
静置不同时长的检验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血小板计数在静置1h、2h的
检验值相比10min、30min的居更高水平,而中性粒细胞计数检验值以较低水平
呈现(P<0.05)。
结论:血液标本临检前静置时间过长能够影响血常规各项水平,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差尤其显著,故血常规检验需对静置时间严加把控。
【关键词】血常规;静置时间;检验结果
血常规是临床血液检查中十分基础且应用广泛的检测方法,能够分析受检者
血液内多个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的水平是否存在异常,从而
为多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可参考数据[1]。
临床资料表明,伴随血液样本静置时间的
延长,多项指标水平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本文特选90例血常规受检者参
与研究,旨在探究标本临检前静置不同时长下检验结果有何差异,所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90例本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的血常规受检者。
纳入标准:
①拟行血常规检验;②本人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疾病;
②合并黄疸。
受检者资料:男、女性分别有52例、38例;22-69岁,平均
(38.75±4.46)岁。
1.2方法
选定博科BK-4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备好相应试剂、抗凝管等。
叮嘱受检
者早晨空腹,由专业医护人员抽取8ml外周静脉血。
血液样本经抗凝、混匀等规
范处理后,各自均分为4份,贴上相应标签后分别静置10min、30min、1h及2h。
随后分次进行检验,获取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实时检验值,操作环境始终保持25
摄氏度。
1.3观察指标
选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为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相关数据汇总后借由SPSS22.0统一分析。
血常规实验室指标作为计量资料
修订为(±s),分析t值;计数资料表述为n(%)的形式,分析χ²值;检验
值小于0.05(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不同时长下血常规指标的差异
分析血常规指标(表1),对比RBC、WBC、Hb、HCT及LYM在10min、30min、1h、2h的检验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相比10min、30min的检
验值,PLT在静置1h、2h的相应数值居更高水平,而NEU相应数值以较低水平呈
现(P<0.05)。
表1分析不同时长下血常规指标的差异(±s)
分项10min30min1h2h
RBC (1012/L)
4.81±0.2
1
4.80±0.1
9
4.77±0.18 4.73±0.16
WBC (109/L)
8.01±0.8
9
7.97±0.8
5
7.94±0.817.90±0.72
PLT (109/L)
192.87±1
4.65
193.55±1
4.96
201.83±15
.18*#
203.17±15
.94*#
NEU (%)
72.87±3.
64
72.41±3.
49
69.74±3.2
6*#
69.08±3.0
5*#
Hb (g/L)
147.54±6
.94
147.48±6
.88
147.43±6.
71
147.41±3.
69
HCT (%)
0.48±0.0
4
0.47±0.0
3
0.46±0.030.44±0.02
LYM (%)
19.24±3.
29
19.23±3.
25
19.21±3.2
2
19.17±3.1
8
注:*表明与10min检验值相比P<0.05;#表明与30min检验值相比P<0.05。
3讨论
于受检者末梢部位取血,依靠血液分析仪获取检验报告这一项目已成为各项疾病检查的惯例,故临床称之为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检验项目,主要检查血小板、红、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等指标,检验临床病症及不适症状,在数据上提供准确、快速、可靠的支持[2]。
血常规所包含的指标具有敏感性,可反映机体内多种病理改变,患者病因难以判定时可借由血常规检验完成辅助诊断。
一般情况下白细胞数值或分类发生变化提示罹患感染性疾病;红细胞数值或血红蛋白降低者通常存在贫血;流血难以止住往往是血小板减少导致的,而血小板增多又可能增加血栓风险[3]。
鉴于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血常规影响因
素缺乏深刻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使血液标本在未检验时就潜在影响结果的
因素,而且由此引发的误诊确实不在少数[4]。
例如采血方法不够规范、动作太慢
或摇匀时间不够,导致血液标本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或是延误了最佳送检时间,以上错误操作均可严重削减标本的可靠性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后果不堪设想。
研究表明血液样本未及时检验会致使结果出现误差,即使得益于现代科技将存放
时间大大延长,也不能忽视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负面影响。
血液样本混匀静置
过久,内部白细胞可能发生降解,红细胞可能逐渐死亡,相应的酶可能失活,这
些生化成分的改变均可导致检验值相比实际更低。
而红细胞破坏死亡所产生的碎片,也可能被分析仪误判为血小板,导致相应数值过高[5]。
数据对比显示,红细
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各时间点的检验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
血小板计数静置1h、2h的检验值相比10min、30min居更高水平,而中
性粒细胞计数以较低水平呈现(P<0.05)。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临检前静置时间过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常规指标,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差尤其显著,故临床血常规检验需对静置时间严加把控。
参考文献:
[1]张路梅. 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 医
学食疗与健康,2021,19(3):156-157.
[2] 德吉卓嘎. 观察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 健康大视野,2021(13):189.
[3] 朱远峰,郭庆林,邝珠芳. 论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影
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116.
[4] 何志伟. 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J]. 世界最新
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15):164,167.
[5] 梁国强,郭建林,俞俊文,等. 分析血常规标本检验前混匀静置时间对结
果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8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