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年年终盘点
很喜欢王铮亮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那悠扬的曲调很容易让人引起对过往时光的追念。

那些存贮在大脑神经里的往事在歌旋的波动中,泛起阵阵的涟漪。

不管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繁忙的,还是闲适的,都在今日,此时,雪后长假开始的第一天,闪现在独居幽室的我的脑海中,让我不禁追问:2014年,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年春节过后不久,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

仍然是以往的工作,教一个班级的语文课,同时负责学校的校报校刊的编辑工作,新闻时间的报道工作以及学校活动照片的拍摄工作和迎检材料的撰写工作。

我已经逐渐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左手教课,右手宣传,在思维的转换中寻找着工作的快乐。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已经能够较淡然地去看待人世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我毕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草根语文教师的能量说到底是很微小的,世上的事情并不是都会如你所愿,小人物能做的,就是在命运的安排中有限地去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在生活中淡然地去用自己的思想寻找一些快乐的因子。

在平和的心态中工作了一周后,我被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邀请到了她的办公室,接受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的教学任务:同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请假,要我担任她所教班级的语文教师。

学校的宣传工作并不轻,琐碎与繁忙比常规教学的工作量还大。

但当时学校的确也找不到合适的语文教师了,于是,我欣然接受了,我感觉我还是能应付得来的。

欣然接受的结果是,越来越有工作的快乐的我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到很疲惫,一种没有规律的身心俱疲。

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任务,上课、批改作业、考试批卷……语文老师工作的繁重是有目共睹的。

而学校的宣传工作我又放不了,所以,我要时时地进行语文教学和宣传工作的角色转换。

当一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请假的语文老师回来了,我又恢复到以往的工作量。

看着略让人满意的语文成绩,嗅着刚出版的校刊的墨香,我长舒了一口气,2014年的上半年结束了……

秋季,稻花飘香,在经过了一个暑期的休息后,周而复始的一学期又开始了。

学校在迎接新生来临后,对教学工作进行了调整。

由于学校注重宣传,而我又是“御用文人”的最佳人选,宣传工作我还得负责。

学校为了减轻我的工作量,对我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微调,让我担任七年级新生的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任务,课时虽然仅仅少了一节课,但是,整体上的工作量是减轻了不少。

同时,让我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教科研工作,是我校的薄弱项。

语文教学工作的转变让我产生了不适应感,因为,阅读课只是专注于语文主题阅读课的开展和阅读训练,和我习惯了十五年的常规语文教学形式是不一样的,我总是感到失去了一些什么。

专注于阅读教学,讲课就不像常规教学那么的系统,虽然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尝试把阅读和字词句和语法教学联系在一起,但是,课时量的不足使每一个尝试都只是浅尝辄止。

我感到我的语文教学思维在退化,反映在实际生活中就是,2014年的下半年,我没有写作出一篇语文教学的论文。

每当上完一个班的阅读课,我总是会有意犹未尽之感。

我仍然随时阅读语文教学方面的文章,我订阅的语文杂志上的文章、中华语文网上的文章、新浪网上的文章,在阅读后总是会有一些想法,但这些想法已经没有了语文实践的
试验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我暂时并不彻底地失去了语文教学的领地,但由于下半年我写作了大量的“官方”新闻报道,编辑了十多期校报,写作了几篇重要的硬件材料,拍了不计其数的校园活动照片,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多方“作战”的勤勉是看在眼里的,也得到了他们的肯定。

于是,在年终考核的时候,我收获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年终优秀的奖励。

在学期末举行的新年联欢会上,我拿着单反照相机按着快门,让闪光灯不停地闪烁着,留存住同事们幸福的笑脸,光辉的时刻,而在内心里,我多想我的语文教学之路不停地闪耀啊!

盘点2014年,我也收获了一些触手可及的幸福时光,当它们真正地握在我的手中的时刻,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了流逝的时光的价值。

在2014年,在教育教学之路上,在生活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概括起来,可以用数字“一”“二”“三”来代替。

数字“一”:荣获长春市2012——2013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今年上半年,我参加了长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我提交的论文《教学——女教师最好的化妆方式》在评选中荣获了二等奖。

这是我写的论文首次获得官方机构的奖励。

数字“二”:入驻两个网站。

因文字结缘,我在2014年成为了两个网站中的成员:一个是纯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一个是教育网站——“吉林教育信息网”。

在我的生活中,我和这两个网站联系在一起,因文字,我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酬唱赠和间,我们结下了一段网络情缘,关于文字的情缘。

自小我就有一个文学梦,一度把当一名作家作为我的人生理想,成为教师后,文学梦在繁忙的工作中逐渐淡薄。

但没想到的是,在2013年,残存的文学梦让我注册了“江山文学网”,开始把自己的那些让人看起来粗鄙不堪的文字发表在网站上。

在2014年,我在长春市四十八中学一位慈祥而有着文学才华的长者的引荐下,成为了“江山文学网”山水社团的文学编辑,在编辑稿件中,我阅读了大量的精美的文章,渐渐地,写作水平开始有所提高。

在10月份,我终于成为了网站的签约作者,我的文学梦又被唤醒了。

在2014年年初,我在注册的“吉林教育信息网”的空间里意外的收到了一条留言。

这条长长的留言是吉林教育社区的负责人王亚坤老师发过来的,在交流中,我感到她是一位真正地想为教育做实事的教育人,同有教育梦的我们在教育思想上产生了共鸣,于是,在她的引荐下,我成为了社区的日志管理员,参与“吉林教育信息网”的日志管理工作。

在审核社区日志中,我也经常把自己的文章发在博客上,并且有多篇被推荐为精华文章。

我羞赧于老师们的肯定,我知道自己的文字水平,审核老师对我的鼓励其实是一种督促。

在2014年第五届吉林省教育社区教育博客大赛中,我获得了二等奖。

我很惭愧,因为工作的繁忙,这两份我所钟爱的文字工作我做得并不好,编辑和审核的量都不大,在2015年,我会加倍努力,对赏识我的人负责,对文字负责。

数字“三”:发表三篇论文。

近两年,我痴迷于语文教学的研究,阅读了大量的语文研究文章。

由于思维的浅薄,我对一些文章的阅读只是停留在表面,但也引起了我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发之于外,就是开始尝试写作教学论文。

2014年上半年,我写作了近二十篇有关语文教学的文章,但只发表了三篇,分别是:
一、发表在《语文知识》2014年第五期的《杜甫<登高>赏析》;
二、发表在《教学研究与评论》2014年第六期的《语文教学的又一种韵味》;
三、发表在《语文知识》2014年第十一期的《失意时须有一种旷达的情怀——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一年发表五篇的计划没有实现,和自己语文教学的不系统有关,更和自己的懒惰有关。

值得欣喜的是,前几天《语文月刊》的胡家俊主编发来信息,说我的一篇赏析海子的《西藏》的文章将要发表在2015年第1期,这对我是一种激励。

在生活中和网络上,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的拜年的话语充斥着我的视觉和听觉,2014将要结束了。

时间是无情的,也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人的身份的高低而停留,为了让流逝的时间里珍存着更多的美好,让我们在以后的回忆中感受到幸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视生命,过好每一天。

2015,我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