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同学们回答问题非常正确的时候,语文老师都会随声附和。
(随声附和:指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多指
献媚,常形容没有主见。
在该句中的用法是错误的。
)
B.我现在手头上同时有五件工作,你再让我去参加全省知识竞赛,真的是力不暇供。
(力不暇供:指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在该句中的用法是正确的。
)
C.这次流行性感冒非常厉害,但还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不可救药:病重到无法用药医治,也比喻人或事物坏
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所以在该句中的用法是正确的。
)
D.我两家的房屋布局大相径庭,以致于我在他家总是走错方向。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不能用来
形容房屋,所以在该句中运用错误。
)
2 . 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一定要严肃处理商品乱涨价的现象。
”这句话的动词处理”与宾语“现象”搭配不得当。
B.“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
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
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这句话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
C.《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
D.“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这句话表述清晰,语序
恰当。
二、字词书写
3 . 阅读短文,回答小题。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是达卡多拉
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萧洒自如, 1.7秒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liáo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像轻盈的箭,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
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qiǎo然不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眼花liáo(________)乱掠(________)过翘(________)首而望qiǎo(_______)然不惊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掌心化雪
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
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
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
欲望,压进肚子里。
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A.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
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
钻肌入骨。
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
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
她慌张地答:“我不冷。
”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
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
的贫穷。
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
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
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
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
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
冷的。
”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
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
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
水的。
”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
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
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
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
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
奖品是手套。
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
B.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
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
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
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
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
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
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
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
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
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
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
温暖
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4 .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掌心化雪”的含义。
5 . 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
请你从划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选文进行评点。
(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
6 . 选文中语文老师形象鲜明,请结合选文分析,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7 . 这篇文章贵在以情感人。
读完本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谈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
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
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
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
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
的这种真正共产主者的精神。
8 . 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9 . 认真阅读文段,理清思路。
10 . 请指出与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构成鲜明对比的句子,并赏析这样对比的作用。
四、句子默写
11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___。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五、课内阅读
古文阅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12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
④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____)
13 . 翻译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六、课外阅读
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②。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日:“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
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日:“知之矣。
”关月子日:“可矣守而勿
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
(选自《列子列子学射》)
[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
②[关尹子]人名,善射。
③[身]修养自身。
14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中矣/一狼洞其中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
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
15 . 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16 . 关尹子让列子“守而勿失”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子怎样的启示?
七、语言表达
17 . 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人民日报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
呦。
这意味着中国终于打破了中国人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的魔咒,改写了中国在诺贝尔科学奖领域“零”的记录。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屠呦呦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
她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诺贝尔奖设立于1895年,诺贝尔科学领域的奖(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是在1901年开始奖励的,迄今已经有110多年,这110多年期间,没有一个在中国的研究机构的人曾经赢得诺贝尔科学领域内的奖,直到2015年10月5日。
八、名著阅读
18 .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在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狗·猫·鼠》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清算了猫的罪行,表现对猫的厌恶,试
用简要的语言举出两点原因:①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在写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时,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双面失明,全身瘫痪。
小说出
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其后,他又开始了另一部小说《_________________》的创作,但只
完成了第一部,便与世长辞了,年仅32岁。
九、作文
19 . 大作文
曾经,陶渊明“带月荷锄归”,悠然于南山之下;曾经,李清照“兴尽晚回舟”,怡然于藕花深处。
曾经,刘
长卿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画下农家生活;曾经,蒲松龄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笑噱人间世事……晚归,带给你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呢?
请以“晚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 6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五、课内阅读
1、
六、课外阅读
1、
七、语言表达
1、
八、名著阅读
1、
九、作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