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节人》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执教:闻琪
今天我们将来共同学习,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竹节人,翻开单元的导语页,这幅插图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发,阅读能让我们足不出户地开启跨越时空的穿越之旅,增长知识,丰富阅历。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单元导语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在杨绛先生的笔下,书籍俨然成为了好客的老朋友,正敞开大门,欢迎大家随时拜访呢,每个阅读者的拜访目的不同,收获自然也不同,阅读之中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做到收获满满呢?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读读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吧: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语文方法,把本单元的学习聚焦在有目的的阅读这个话题上,学习并运用这样的阅读策略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阅读效率,让我们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开启这个单元的学习吧。
竹节人是用竹节做成的小人,你了解这种传统玩具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回到他的童年生活,去看看那风靡全班甚至全校的新鲜玩意儿,你们发现了吗?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不同之处——学习提示和课后习题为我们提供了阅读的要求,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分析比较一下三个阅读任务,说说你打算怎样完成它。
学生说: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目的不同,阅读内容也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并给我们布置了三个任务,我打算通读全文,然后选择需要重点阅读的内容,细读,想办法完成阅读任务。
(学生读,教师板书: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阅读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完整说):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儿时亲手做竹节人,和同学们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缅怀起来的一段往事。
今天,我们重点来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面对这
样的任务,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呢?
生:可以联系课后习题,可以带着阅读目的先快速阅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仔细读读,提取相关信息,接着完成任务。
师:我们按照这个同学说的,带着目的去阅读,接着完成一份融做法和玩法于一体的玩具说明书吧。
请同学们勾画文中描写怎样做和怎样玩的相关语句,一定要努力找准找全,拿起笔开始吧!
学习伙伴告诉我们,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过程中,你们用上这样的方法了吗?你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快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阅读中,我带着竹节人是怎样做的,怎样玩的这个问题去阅读,遇到了不是特别理解的词语,不过这个不影响我找玩具的做法和玩法,所以我就先跳过,节省了一些时间。
带着目的去阅读,阅读目的更强了,阅读速度也快了不少,还有吗?
生:我看到文中有很多精彩的描写,不由得就被吸引了,我忽然想到,我带着阅读任务呢,于是我就暂时跳过了这些细节,把重点放在找做法和玩法了。
师:太棒了,老师发现你们能够根据阅读目的,灵活地调整阅读方法,这样做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更确保了阅读质量,我们看看同学们勾选的段落是否找准找全了呢?课文中描写竹节人做法的段落是第三自然段,有些同学也勾选了11-15段,他们发现,其中涉及了一些竹节人的创意制作方法,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
描写竹节人玩法的段落主要集中在8-18自然段,有的同学画上了第26自然段,描写了老师是怎么做竹节人的,这样的写法更全面。
我们把写做法和玩法的段落罗列在这里就行了吗?这就是玩具说明书了吗?当然不是。
我猜你一定会这么说的。
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阅读相关段落,圈画重点,借助文中信息来写一份说明书的。
写玩具说明书需要呈现什么内容呢?要用什么方式来呈现呢?
生:我觉得作为一份玩具说明书,材料、工具、做法、玩法,我看过的玩具说明书,上面不仅有文字,有的还配上了图片、表格等。
带着你们的设想,去阅读,去完成任务吧!老师相信,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还会有新的想法和思考,不知道你们是否完成了这个阅读任务,老师想邀请你们先来听听这位同学的分享。
生:大家好,带着目的去阅读时,我重点细读了文中讲做法和玩法的语句,细读中,我发现第三段集中讲了做竹节人的具体方法,写得还比较详细,可以直接借用,而文中11-13自然段讲了一些竹节人的创意玩法,虽然说的是玩法,其实也涉及制作方法,不能忽略,于是,我就在制作材料这里增加了冰棍棒,钩针等材料进行补充完善,这是我最后的作品,请大家帮我提一些修改建议吧!
生2:我觉得你基本写清楚了做法和玩法,挺好的,不过我想提醒你,竹节人是一种传统玩具,除了材料以外还要准备一些制作工具,否则就无法制作了,例如文中提到的锯和钻。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位同学从传统玩具的特点入手,发现了藏在描写写法语句中的两个重
要制作工具进行补充,会阅读,更会思考,看来,我们在细读文章时,信息提取要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
生3:我想问问你,这“纳鞋底的线”和“有裂缝的课桌”现在不好找了怎么办?“寸把长”是多长,这可给我们制作和玩竹节人带来了麻烦。
我在写说明书的时候,觉得只要线结实、粗细适中就行,所以我写的是结实的线,缝也不一定是课桌的,只要有合适的缝隙,竹节人就可以战斗了,至于寸把长是多长,我也犹豫过,从字面上,我猜就一寸左右,可以说3-4厘米,我觉得这样可能更接近说明书要用的语言。
我觉得真要谢谢这位同学,他不仅提出了合适的修改建议,同时跟我们分享了他在阅读中的思考,竹节人是一篇叙事性文章,语言生动传神,玩具说明书,实用性强,语言简洁明了,这位同学发现,细读文章提取出来的信息有一些不能照搬,需要根据阅读目的灵活转换,语言也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还有好的建议吗?我们接着分享
生:我发现这个说明书基本照抄了课文的相关内容,其中有些跟做法玩法关系不大的细致描写是不是可以去掉,如果可以增加一些图片,表格,让步骤清晰一些,可能就更好了。
师:是呀,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根据阅读目的,大胆取舍信息、灵活转化语言,还要根据说明书的特点,思考具体的呈现方式,要努力做到条理清晰,子宁同学去修改他的作品了,你们也要按照三条建议,再读文章,去修改自己的玩具说明书吧!
(出示子宁视频)
怎么样,变化不小吧,在大家的建议下,子宁同学不仅修改了玩具说明书,还给传统玩具增加了许多现代的元素。
他和大家分享了阅读使用的好方法,相信通过阅读与分享,你们一定也积累了不少阅读的好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我们阅读了竹节人这篇叙事性文章,带着阅读目的完成了一份实用性很强的玩具说明书,我们是怎样做到的呢?首先,我们先明确了阅读任务,然后带着目的去阅读了竹节人一文,接着,我们筛选了相关段落,提取信息并转化成了说明文的语言,完成了阅读任务,在此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反思和收获吗?
生:我把一篇课文变成了玩具说明书,原来课文还可以这样读,挺有趣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带着阅读目的去读课文的时候,与阅读关系不大的部分,略读就可,提升了阅读速度。
生2:我发现,阅读目的不同,我在阅读中关注的地方也不同,可以反复读相关段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这次我带着编写说明书教玩法的阅读目的,不止一次从课文中相关段落圈画,反而漏掉了一些我平时关注的有趣语句。
师: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不同,选择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这节课我们运用这样的方法完成了第一个阅读任务,体验了有目的的阅读这种高效的阅读策略。
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完成另外两个任务,你们看,这就是老师根据玩具说明书制作的竹节人,不要看它现在不起眼,只要扯紧线,它立刻就威风凛凛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寒颤沙场的英姿呢,请看视频。
自己制作一个,让我们自己去制作吧,体会传统玩具的魅力。
今天的作业是修改
完善说明书,教家人玩玩这个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