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2节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实词推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并运用实词含义推断的九种方法
2.积累文言实词文言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言实词推断法的魅力
德育目标:
培养推断实词的兴趣
重点难点:运用实词含义推断方法
教学方式: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演讲法
课时:2课时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考情回顾
考查重点:考查的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

对动词的分析,一是防止望文生义,二是注意前后的搭配连贯;
对形容词的分析,主要推敲一下其与所修饰的对象或动作的联系。

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直接考查名词、形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数量极少,倒是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考查常有出现。

“多义动词”的意义分析推断一直是常见文言实词考查的重中之重。

二、方法初识
(一)想一想: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是买入粮食的意思,粜是卖出粮食的意思,推断依据是:“籴”、“粜”大家比较陌生。

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冀得一归觐。

觐的意思是“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
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

方法总结:
借助字形推断:汉字是表意文字。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可以根据偏旁推断出属类,形旁相同字义有相近之处。

(二)想一想: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倍的意思是:违背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的意思是:出现
张良出,要项伯。

要的意思是:邀请
方法:
通假推断法又叫字音推断: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三)句式结构观察法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

即利用上下文中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词性和意义,其词性相同,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此外: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

如:
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的含义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

另外,有时亦可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

由“地”推出“固”也应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以成语为例
含义相同相近:
求全责备——求,责—要求
民殷国富——富,殷—富裕
登峰造极——登,造—达到,登上
文过饰非——饰,文—掩饰
扶危济困——扶,济—扶助
比肩接踵——接, 比—紧接着,紧挨着
怜香惜玉——怜,惜—怜惜,爱惜
心驰神往——驰,往—向往
含义相反相对:
党同伐异——伐,攻击;党—偏袒
夙兴夜寐——夜,晚;夙—早
寤寐求之——寐,睡觉;寤—醒来
溯洄从之——洄,溯—逆流而上;洄—顺流而下
避重就轻——就,避—不接近;就—接近
欲盖弥彰——彰,盖—掩盖;彰—不掩盖,彰显
三、课后作业
新课标练习230页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忆
(一)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

通常来说,凡:
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
从“皿”与器具有关;从“阝”与地名或高地有关;
从“求”与毛皮关;从“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从“系”与捆绑有关;从“攴(pū) ”与敲击关;
从“歹”与死亡有关,从“月”与肉有关,
从“页”与首有关,从“目”与眼有关。

总之,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武器,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3. 、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禾——五谷贝——金钱歹——死亡皿——器皿
纟——丝麻月——肉求——毛皮目——眼睛宀——房舍
(二)解释画横线文字意思,并说出理由。

1.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蚤”:跳蚤。

无法理解。

蚤——通“早”
2、复之以掌
“复”——通“覆”
3、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

“卒”——通“猝” cù
4、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从”——通“纵”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6.、追亡逐北
(亡、北对应,均为溃败。

常用“败北”,北即败)
7.、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8.、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9.、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二、推断法续缘
(一)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

“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是用眼睛示意的意思。

推断依据:“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是抬高的意思。

推断依据:“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二)语境分析法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中“绐”是欺骗的意思,推断依据:项羽听田父的话向左跑,结果陷入大泽中被汉军追上,所以向左跑尸错误的,是田父骗项羽的。

所以“紿”是欺骗的意思。

2、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中“爪牙”的意思是武士推断依据:此处为褒义,而“谋臣”为文将,“爪牙”本为凶器,在这里是“武士”。

(三)代入检验法(还原法)
即将题目中的解释当作正确的用法,看它在句中和文中是否都通顺。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①,有名於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布匿濮阳周氏。


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于)濮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A:隐藏。

(四)借助成语推断
成语是古汉语遗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活化石”,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众多语言现象。

下面列举一些课内实词与成语的中某些词的含义一一构成同义的现象
相如因持璧却立“却”的意思是:退却,退下相关成语:望而却步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与“靡”有关成语:所向披靡“靡”的意思是:退下、倒下
夫晋,何厌之有与“厌”有关成语:贪得无厌“厌”的意思是:满足
赵奢之伦制其兵与“伦”有关成语:不伦不类“伦”的意思是:类
使弈秋诲二人弈与“诲”有关成语:诲人不倦“诲”的意思是:教导、指导
(五)补充法
1.省文推断:由于语句出现省略部分,只是一些词咋看起来颇为费解,如果把省
略的补上来,或理解为修辞上的“借代”,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一句中的“清荣峻茂”,如把省文补上便是“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2.组词补充:古代汉语多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多以双音词为主。

阅读过程
中遇到不甚理解的实词时,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猜读”其意义。

书——书信更——更改诫——告诫
悦——愉悦、心悦赐——赏赐
(六)复词偏义推断法
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构成,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意义,这样的词叫做偏义复词。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只有“勤劳作”而无“勤休息”之意。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偏指“远”无“近”之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偏指“ 国”无“ 家”之意
三、小结
①字形推断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可以根据偏旁推断出属类,形旁相同字义有相近之处。

②语境推断法:
文言文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③通假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④句式结构推断法: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

即利用上下文中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词性和意义,其词性相同,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此外: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⑤句子语法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

⑥代入检验法:
即将题目中的解释当作正确的用法,看它在句中和文中是否都通顺。

⑦补充法:
1. 省文推断:由于语句出现省略部分,只是一些词咋看起来颇为费解,如果把省略的补上来,或理解为修辞上的“借代”,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2. 组词补充:古代汉语多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多以双音词为主。

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甚理解的实词时,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猜读”其意义。

⑧成语推断法:
成语是古汉语遗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活化石”,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众多语言现象。

⑨复词偏义推断法:
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构成,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意义,这样的词叫做偏义复词。

四、课后作业
完成新课标练习231页以及文言文实词推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