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6年级上.3.3.比和比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比和比的应用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44页例题。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与归纳,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能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掌握比的意义和比的各部分名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加强爱国主意教育,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及比、分数、除法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
学会用比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比、分数、除法的区别。
五、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练习卷。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课件展示,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时候的场面吗?(神舟飞船在太空中的场面)
在太空中,宇航员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看到这个场面,你们激动吗?
(课件)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提供信息:两面国旗的长是15厘米,宽10厘米。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一些什么问题?
有选择地保留需要的问题在黑板上:
1.国旗长是宽的几倍?
2.国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指名列示回答问题,并板书算式。
(二)新授
1.教学比的意义。
【使用分数除法本节图片1】
教师:国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国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我们用除法计算,通过除法算式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板书)
指名复述。
教师:国旗的长是宽的几倍?15÷10 还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说: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复述)
教师:谁能列举用比来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小组讨论并将自己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写在纸上,汇报时展示纸条,其他小组的同学一一进行肯定并点评。
分析10÷15 和15÷10 两个算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
教师重点提示注意是“谁比谁”。
小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所举的实例,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比呢?(小组之间稍做讨论)指名说比的意义,完成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教师:我们可以将除法算式写成比的形式更好地表示两个数的比。
板书:10比15记作10:15
15比10记作15:10
课件:“神州”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
自己独立读题并写出数量间的比。
2.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并求比值。
引导学生自学:请同学们自学课本44页的内容。
汇报,你都掌握了什么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利用例题中的比板书。
指名学生说说比的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板书),怎样求比值。
然后教师小结。
2
板书:10 :15 = 10÷15 =
3
:::
前项后项比值
课件展示比的各部分名称,指名读。
教师:关于“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你怎样理解?
小组讨论,教师小结(比值是一个数,既然是数,就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或整数)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今天的学习,你体会到比和我们学习的什么知识有关系?(比和除法、分数有密切关系)逐步填写表格。
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4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说说所列出的比的各部分名称。
(四)课堂练习(发练习卷)
1.教科书44页的“做一做”第2题。
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推算的?
2.想一想,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1)比的前项是9,后项是3,比值是()。
(2)比的后项是5,前项是2,比值是()。
(3)比的前项是0,比值也是0,后项是()。
(4)师傅6小时做60个零件,做零件的个数与时间的比是()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注意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
课件出示3.根据提供的信息,说一说你的想法。
想一想,说一说,谁最棒。
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其中缺水的国家有100多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0多个,缺水国家与世界国家总数的比是(),严重缺水国家与全世界国家总数的比是()。
学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一说)
教师总结。
(六)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10比15记作10:15
15比10记作15:10
2
10 :15 = 10÷15 =
3
前项:后项= 比值
第二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5页例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并能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熟练地
进行化简比,灵活解决相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索能力,培养其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自主发现、归纳比的基本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渗透事物对应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化简比。
四、教学难点
化简比与求比值在结果表示形式的区别。
五、课前准备
课件、练习卷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联系新旧知识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过了比的意义,比和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有什么联系? (二)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可使用分数除法动画11】
1.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我们已经认识到比和分数、比和除法都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同学们猜一猜比会不会也有一定的性质呢?(学生猜测:有)
如果比也有自己的特性,会是怎样的性质呢?
请同学们分组猜测一下,并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对不对。
2.学生分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猜测和结论。
(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进行验证。
例:5÷7 = 5:7
5÷7=(5×3)÷(7×3)=15÷21
5:7=(5×3):(7×3)=15:21 通过比值的验证,可以得到结论。
教师:刚才没有用这个方法进行验证的同学,你们明白了这样的方法吗?通过他们的验证,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比的前、后项都除以3可以吗?请同学们动手验证。
教师:谁能将这个小组同学发现的特性用简洁的话归纳? 学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比值不变。
教师:还有补充的吗?
学生:要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扩大或缩小的倍数不能为0。
教师:为什么?谁能用简洁的话更全面的归纳?(指名说。
) (2)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验证。
例:
21
15
373575=
⨯⨯=
5:7=(5×3):(7×3)=15:21
教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发现的规律。
(课件显示) (3)通过计算比值验证。
(生口答教师板书)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验证,你们的猜测正确吗?请你把验证的结论说一说。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新内容: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 2∶5=(2×3)∶(5÷3) ② 13∶124=(13÷0)∶(124÷0)=0∶0 ③ 1.25∶2.5=(1.25×100) ∶(2.5×10)=125∶25 (三)化简比
1.课件出示照片,还记得国旗长与宽的比吗?你能写出与10∶15相等的比,比一比谁写得既对又快。
汇报时教师板书:10∶15=2∶3=20∶30=50∶75=…… 运用什么知识快速地找到这些相等的比? 这些比中哪个最简单?为什么说它最简单? 学生:2和3是互质数。
教师:我们把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
(板书)
同学们运用什么知识可以很快将比转化成为最简单的整数比?(比的基本性质) 2.老师这里有一组比,请你判断哪些是最简整数比? 36:48 4.5:2.7 13:27
2
1:43 说一说,36:48为什么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怎样才能成为最简单的整数比?独立化简后指名利用实投展示汇报。
教师:有的同学用了很多步才一点一点地将36:48化简成功,有的同学一步就完成了化简,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请你观察。
学生:整数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小结:如果整数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可以很快进行化简比。
说一说,为什么4.5: 2.7和3/4:2/11为什么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怎样办?指名化简并板书。
独立想一想,并试着化简,并将自己的化简结果和同学说一说。
如果遇到困难也和同学说一说想办法解决。
汇报,小结:先将分数或小数转化成整数,再化简。
(四)巩固练习
教科书48页练习十一4、6题。
【使用分数除法本节图片2】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化简比
利用与除法的关系: 5÷7 = 5:7
5÷7=(5×3)÷(7×3)=15÷21
5:7=(5×3):(7×3)=15:21 利用与分数的关系 21
15373575=⨯⨯=
5:7=(5×3):(7×3)=15:21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第三课时比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9页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将按比分配的应用题转化成用一般分数应用题的思路思考解决问题。
五、教具准备
课件,练习卷。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六5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根据以上信息,你能写出几组比?
20:30 30:20 20:50 50:20 30:50 50:30
2.在新年联欢会上,老师准备了50瓶饮料,给男生、女生一人一半。
可以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不一样多,因此,饮料也不应该分得一样多。
师:那么,怎样分才合理呢?
生:根据人数多少的不同分。
人数多的应该多分,人数少的应该少分。
师:这样分和我们以前的分配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再分配时都是平均分,今天的分配不能平均分,要根据不同的数量的多少进行分配。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如何根据各部分数量的不同合理分配。
(二)新授
1.老师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修改了分配的方案,决定根据男、女生人数的情况按照2:3的比进行分配,这样分配合理吗?为什么?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一下。
师:“按2:3的比进行分配”什么意思?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验证后汇报。
汇报后小结:因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20:30,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2:3,橘子有50个,也应该给男生20个,给女生30个,才能保证每个同学得到的句子同样多,因此,橘子分配的个数比也是20:30,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2:3。
师:这样分配对吗?
2.老师还准备了100块巧克力给同学们,应该怎样分配给男生和女生才合理呢?先自己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指名说:因为男生有20人,女生有3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2:3,将巧克力给男生40块,女生60块,分的巧克力的比是40:60,化简比后也是2:3。
师:这样分配合理吗?
3.通过以上两次分配,你们发现应该怎样制定分配方案才合理呢?
小结:要把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师:同学们在合理分配时所使用的合理方法就是按比分配。
(板书)
在以上的两次分配中,按照哪个比进行分配?(按照男、女生的人数进行分配)
4.你还希望老师在联欢会上准备什么小食品?应该买多少?怎样分配给男、女生?(让学生任意举例说一说,其他同学判断是否可以这样分配时,强调根据是否符合2:3。
)
(三)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需要按比分配,想一想,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例)2.老师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出示洗涤灵瓶子,这个瓶子上的标记什么意思?根据情况有不同的浓度需求,现在需要根据1:4的比配置500毫升的洗碗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多少?先自己独立思考,在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根据比是1:4,可以将洗涤灵平均分成5份,浓缩液占其中的一份,水占其中的4份。
怎样用算是表示这个思路?
每份是:500÷5=100(毫升)
浓缩液:100×1=100(毫升)
水:100×4=400(毫升)
师:这样分配可以吗?是否符合要求?
生:浓缩液和水的比是100:400=1:4,浓缩液和水和起来100+400=500(毫升)符合题目的要求。
生2:根据浓缩液和水的比是1:4,说明整体洗涤灵总体积500毫升有5份,其中浓缩液占1份,是1/5,水占4份,是4/5,要求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就是求500的1/5和4/5分别是多少,运用分数应用题的相关知识解决。
浓缩液:4
11500+⨯ =100(毫升) 水: 4
14500+⨯=400(毫升) 师:怎样验证。
独立动手验证。
在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3.独立练习:(课件)
(1)任意选择瓶子上所标的浓度要求,计算出每500毫升溶液中,浓缩液和水分别占多少毫升。
(独立计算后汇报,集体订正。
)
(2) 教科书49页做一做2。
(四)数学文化 【可使用分数除法动画16、17】
师:按比分配不仅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还能在很多领域得到运用,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其中,在艺术领域的运用非常广泛。
(课件展示同时教师讲解)出示维纳斯像,介绍其中所运用的“黄金比”,自然界动物的美感中也充满了比知识。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男生20人,女生30人,50瓶饮料 100块巧克力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2:3
按1:4的比配置洗涤灵500毫升
每份是:500÷5=100(毫升)
浓缩液:100×1=100(毫升) 浓缩液:4
11500+⨯ =100(毫升) 水:100×4=400(毫升) 水: 414500+⨯=4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