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领导的艺术——识人用人的艺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密的贡院规制
1、选任
洪武十七年科举程式对乡、会试考官做出了具体规定, 要求由礼部选任“经明公正之士”担任考官,并且规定了 乡试的考官的人数,乡试主文试官二人,同考官四人。
2、职责
搜检怀挟官。凡遇每场举人入院,一一搜检,除印过 试卷及笔墨砚外,不得将片纸只字;搜检得出。即记姓名 状出,仍行本贯,不许再试;巡绰官。凡遇举人入院,并 须禁约喧哄。如已入席舍,常川巡绰,不得私相谈论。及 觉察帘内外,不得泄露事务;受卷所。臵立文簿,凡遇举 人投卷,就于簿上附名交纳,以凭稽数,毋得遗失;弥封 所。先将试卷密封举人姓名,用印关防。仍臵簿编次三合 成字号,照样于试卷上附书,毋致漏泄;誊录所。务依举 人原卷字数语句,誊录相同,于上附书某人誊录无差,毋 致脱漏添换;对读所。一人对红卷、一人对墨卷,须一字 一句用心对同,于后附书某人对读无差,毋致脱漏 。
2
领导艺术的特征
非模式化
经验性 实践性
3
领导艺术的运用
(1)领导艺术的运用建立在领导者素质的基础上 (2)领导艺术的高超技艺来源于领导的机智 (3)领导艺术的发挥取决于领导的协调能力
现代领导艺术九大内涵
决 策 艺
用 人 艺
授 权 艺
协 调 艺
沟 通 艺
激
讲
开
励
艺 术
话
艺 术
会
艺 术
术
术
术
术
术
自 我 形 象 设 计 艺 术
明清时期京城和各省贡院多坐落在城东或东南,取东方文明之意, 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整个建筑大门有三道,大门上悬挂有“贡院” 二字的墨字牌匾,中为仪门,三为龙门,是考生进考场的搜检通道。 贡院四周用高墙围住,并建有望楼,便于瞭望观察,还在贡院的围 墙上布满荆棘,防止考场内外勾结作弊,所以贡院又称为“棘闱”、 “棘院”。
“举人作文毕,送受卷官收受;类送弥封官撰字号 封记,送誊录所;誊录毕,送对读官;对读毕,送内帘 看。提调、监试官不得干预。为明确内外帘官的责任, 要求承担不同工作的考官用不同颜色的笔,“举人试卷 用墨笔,誊录、对读、受卷皆用红笔,考试官用青笔。 其用墨笔处,不许用红,用红处不用墨,毋致混同。” “怀挟传递诸弊,依议枷号重处。今后科场搜检不 严,关防不密,责在外帘;举动不慎,校阅不公,责在 内帘。”
识 用
人 人
驭
人
一、识人——伯乐的视角
就是领导者通过考察和识别,做到对人的全 面了解和正确认识。
如何识人
“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伯乐三“要”:
其一:识人要全面、客观
其二:识人要善辨“长”、“短”
其三:识人不以己好为标准
诸葛亮识人七法: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故事分享
• 战国时期,魏惠王与齐威王一起打猎,谈到国宝之事 ,惠王问威王,“贵国可有国宝?”威王答曰:“没有! ”惠王问:“吾国随小,尚有直径一寸,前后能照耀十二 辆车的大珠十九枚,贵国如此广大,何以没有国宝?”威 王答曰:“我衡量宝物的标准与大王不一样,我有一名官 员叫檀子,让他镇守南城,楚国因此不敢来犯,洇水北面 的十二个诸侯都来我国朝贺;我有一名官员叫肘子,让他 守高塘,赵国人因此不敢来河的东边打鱼;我有一名官员 叫默夫,让他守徐州,燕国人因此在北门祭神,赵国人因 此在西门祭神,搬迁到我们齐国的就有七千多家;我有一 名官吏叫种首,让他防范盗贼,因此路不拾遗。这四名官 吏光华照千里,岂止照耀十二辆车啊!”
有成就事业是生不逢时,要看到自己是怎样开发人的,一 些人的才能没有得到发挥,很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及时的 识人、用人。
怎样走出以己观人误区 第一,不要以貌取人
刘备进西川前,蜀地归刘璋管辖。刘璋是个无能、懦 弱的人,西川迟早要被人吞并,因此他手下的人早就各打 各的算盘。张松就借去许昌向曹操求援的机会,暗藏一幅 西川军事地图,如果曹操看得起他,就把西川的地图拱手 送给曹操。曹操凭借当时的力量,可以轻松地取得西川。 曹操偏偏在这儿犯了一个错误,张松在西川是很有名的人 物,但长得丑,尖头,暴额,还露齿,只是声如洪钟。曹 操一看这幅丑样子,徒生厌恶,立刻就把脸拉下来了,对 张松十分的傲慢。张松一气之下,地图不献了,扬长而回 西川,投靠刘备去了。
• 用人是展现领导艺术化过程的起点。
• 人是唯一能扩大资源的资源。
第一节
识人用人的艺术
古代选士制度发展脉络
上古时期的禅让 西周世袭世禄制
九品中正制
汉代察举制度
进士科举制度
知识链接: 进士科举制度
科举程式
• 1、报考——投牒自进
• “牒”就是考生的家状,包括籍贯、父祖、年龄、相貌等身份材料。
• 2、报考以后参加解送考试
• 6、门外报春榜,喜君天子知 ——公布录取名单
• 宋真宗《劝学诗》 •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 • 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 • 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 • 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抡才大典的权威性
严密的贡院规制。贡院即贡士院,是为科举考 试而修建的专用考场。 第一部分是贡院的主体建筑,包括明远楼和号舍。
• 思考: • 了解了我国古代的选士制度, 特别是科举制度后,你受到哪些启 示?
观点之一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治国之道惟在用人。
观点之二 管理,就是让别人去 做自己想做而不愿意 亲自去做的事情。
Hale Waihona Puke 观点之三 谁掌握了用人艺术,谁就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谁 就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
卡耐基碑文 一个知道选用比他自 己本领还大的人为他 工作的人安息在这里!
注意:防止“以己观人”
“以己观人”:
——在观察人、判断人的时候,往往以 自己的标准来识人。
直接后果:
以己划线,能识同体之善,而难识别与自己不同类型 的人。
主要缺点:
以个人好恶为判断标准, 容易造成重大损失。
汉武帝到朗署(汉朝官署名)巡视,遇见一个衣裳不整 的白发老翁,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呢?什么时候在此为 郎(宿卫之官名)的呢?” 老翁答道:“臣叫颜驷,在文帝时就在此为郎了。” 武帝又问:“为何这么老了,仍在此当差呢?” 颜驷答道:“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喜好年老的而 臣尚年少,陛下喜好年少的而臣已年老,因此历经三世都 没有晋升的机会,只好一直在此当差了。” 假如文帝好武,景帝喜好年少,武帝喜好年老的话, 颜驷一生的机遇就会大不相同了。领导者不要埋怨别人没
第六章 领导的艺术
领导艺术与领导经验、领导科学的关系
1
领导艺术的含义
所谓领导艺术,就是指领导者在个人素质修 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领导经验,深厚的领导科 学造诣,对各种领导条件、方式、方法,加以纯 熟、巧妙、高超并富有创造性的运用,以及通过 这种运用表现出来的给人以美的感染力的领导风 格。它是工作效应的最高层次。
于是有些猎于是有些猎狗离开了猎人自己捉兔子去了狗离开了猎人自己捉兔子去了??课堂讨论课堂讨论11激励的重要性激励的重要性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士教授在对职工的激励的研究中发现詹姆士教授在对职工的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203030而如果受到充分的而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则职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到激励则职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到80809090其中其中50506060的差距系的差距系激励工作所致
• 如荆南解送的乡贡,年年都没有被录取,被嘲笑为“天荒解”,直到 宣宗大中四年,刘蜕才首次及第,被称为“破天荒”。
• 3、“槐花黄,举子忙”——通榜与行卷
• 通榜:是指主考官在考试前或阅卷前根据社会名流或相知亲友的意见 确定初步录取人选。 • 行卷:是应考进士科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文卷,投献给 当时的达官贵人或文坛名人,希望得到他们赏识推荐,以提高知名度 和及第机会。
第二,不要特别相信亲眼所见 第三,要有发展的观点
领导者不要只看当初,不顾变化,只要他勤奋、 诚实和不断地进步就完全可以了。
第四,不要只看表面现象
第五,不要求全责备
“善于利用人的自私性” 一座城市的郊区有个水库,每年的夏天都吸 引了一大批游泳爱好者前去游泳,而水库是城市 自来水工厂的重要的取水源。为了保持水源的清 洁,自来水公司在库区树了许多的“禁止游泳” 的牌子,但效果并不理想,人们照游不误。后来 自来水公司换了所有的禁止类的标语,公告牌上 写道:“你家用的水来自这里,为了你和家人的 健康,请保持清洁卫生。”结果,库区中的游泳 者就鲜见了。 所以,人性之私,不要回避,领导者尽力营 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对推动 领导工作是极为有利的。
入贡院之前必须经过点名识认和搜检
帽子、衫、袍、褂,都必须是单层的,皮衣和毡衣要去 掉里子,裤子不论绸、布、皮、毡都只许是单层,袜子用单层 的,鞋用薄底,坐垫用单层毡片;对考生考试所用的工具也作 出了规定:考生用来装考试工具的袋子也不能有里子,砚台不 能太厚,毛笔的笔管必须空心,装水的容器用陶瓷,木炭只准 两寸长,烛台要求是用锡做的,并且只能是单盘的,烛台的柱 子必须空心通底。糕点都要切开。“字圈、风炉、茶铫等物, 在所必需,无可疑者,俱准带入。”
识人之一:初观其人
• 1、听其言
• 《礼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 “人有言肆而目骇视者,心怀异图也;言枝蔓而不经者, 心有隐也;矜大人善恶不至者,党人也;言错综无所归者 ,心躁竞也;方言而他视者,心不诚也;言卑而色下者, 心有所屈也;方言频回顾者,其辞妄也;言人短而视不定 者,诬同人也;言多以私事为忧者,顾妻之人也;言大而 理不精者,其学虚也;色悦而徐徐顺人意者,佞媚之人也 ;…… • 领导应留心观察对方是否具有以下潜质: • 言大理精、善听善悟、语精嘴严
3、会试
按太祖洪武十七年程式,会试主考官为2人,同考官8人, 由礼部敦聘。提调官1人,由礼部官员担任。洪武十八年又 规定主考官2人和同考官3人由礼部选任翰林院官,其余的5 名同考官则用教职。
4、严密的贡院纪律
贡院是从士人入场点名、搜检开始的。明初会试的搜检 较为宽松,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说过:“此已歌《鹿鸣》 而来者,奈何以盗贼待之。”
• 4、座主门生向天子门生转变
• “南宫主文为座主 ”“登第进士为门生”。
• 5、科场生活
• • • • • • • • • • • “试之日,衙鼓三通,虽冰霜冻结,诸生露立门外,都 学衣绯坐堂上,灯烛围炉,轻煖自如。诸生解衣露立, 左手执笔砚,右手持布襪,听郡、县有司唱名,以次立 甬道,至督学前。每诸生一名,搜检军二名,上穷发际, 下至膝踵,倮腹赤踝,至漏数箭而后毕,虽壮者无不齿 震悚慄,大都寒冱不知为体肤所在。遇天暑酷烈,督学 轻绮阴凉,饮茗挥箑自如。诸生什佰为群,拥立尘坌中, 法既不敢扇,又衣大布厚衣。比至就席,数百人夹坐, 蒸薰腥杂,汗流浃背,勺浆不入口。虽设有供茶吏,然 率不敢饮,饮必朱鈐其牍,疑以为弊,文虽工,降一等。 盖受困于寒暑者如此。”
• 第一部分是贡院的主体建筑,位臵在考场的最南 边。 • 从龙门进去后为宽阔的大通道,大通道中央建有 明远楼。 • 大道两侧为号舍,是考生考试和住宿的地方。
北 京 贡 院 明 远 楼
贡院号舍
第二部分是外帘部分,从文场号舍往北正中为至公, 是贡院建筑群的中心,这座建筑的中间悬挂皇帝亲 笔书写的“旁求俊乂”的大匾,两楹悬挂明代名臣 “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帘分内外,一毫关 节不通风。” 外帘部分设有掌卷所、受卷所、弥封所、誊录所、 对读所,也是巡绰、监临、提调等外帘官员和其他 考务人员的居住场所。
•
3、会试
会试是乡试后的第二年在京城贡院举行,由皇帝任命 的主考官和同考官主持。会试录取后,被称为“贡士”, 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
放榜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三名,依次为 状元(亦称殿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进 士出身若干人,第一名称传胪;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一、 二、三甲统称进士。 考取进士称为“甲榜”。凡通过乙榜中举人,又通过 甲榜中进士的人,称作“两榜出身”。一身兼有解元、会 元、状元的,称作“连中三元”。
秀才、举人、进士
邑(县城)聚(聚集)千数百童生,拔(选拔)十数人 为生员(秀才);省(省城)聚万数千生员,拔百数十人为 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拔百数十人为进士。复于百数十进 士,拔十数人入于翰林。
1、童生试也称为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 阶段的考试。考中以后即称为秀才。
• 2、乡试 • 乡试又称为乡闱,考试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 初九、十二和十五日三天,又称为秋闱、秋试、 秋榜、桂榜,又叫“大比”。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俗称“孝廉”。 乡试中举又称为“乙榜”。乡试第一名为解元, 第二名为亚元,第三、四、五名为经魁,第六名 为亚魁,其余都称文魁。前五名也称“五经魁”
清代112科殿试中,共产生三鼎甲342名。其中江
苏117名,浙江75名,安徽21名,江西18名,山东14
名,湖北13名,湖南13名,广东11名,福建10名,满
洲8名,直隶8名,顺天8名,河南5名,广西5名,贵
州3名,陕西3名,四川3名,汉军(即汉军八旗,自
崇德七年(1636-1643年)汉族士兵编为军队)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