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B.“白洋淀”成了孙犁的标签,一提到孙犁,人们就仿佛看到白洋淀“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C.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课文《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登勃朗峰》的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

B.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所著《庄子》一书,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

C.唐朝文学家韩愈的《马说》是一篇“不平之鸣”之作,抒发了有志难伸的愤懑之情。

D.《卖炭翁》的作者白居易,是唐朝人,他一贯关心民生疾苦,这首诗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宫市”制度。

二、现代文阅读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

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

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

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

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

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

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

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
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

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

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

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

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

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

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

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

”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

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

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

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选文有改动)
3 . 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请你举出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请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限于选文以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多一些“高贵的低头”
陈鲁民
① 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

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

而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认真地低头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

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② 由此也引发了我的联想。

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

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或打游戏,或看电视剧。

我又有意识地串了几节车厢,见到还有一个外国人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感动了一个中年妇女,她要给这个“老外”拍照片,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

她的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中学,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

③ 说到大学生里的“低头族”,我是有点发言权的。

我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

因为一上课,满目望去,抬头听讲者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余者大都是在低头玩手机。

提醒一下,能好上几分钟,过了一会儿又旧态复萌。

一次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我稍微加了点佐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我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

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干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中。

④ 依我所见,如果说读书是“高贵的低头”,那么,玩手机就是不那么高贵的低头。

“高贵的低头”,是为了学习知识,广博见闻,提高素质,增强本领。

“高贵的低头”多了,将来才能抬起“高贵的头”,建功立业,一鸣惊人。

反之,少了这“高贵的低头”,腹中空空,不学无术,未来是注定没有希望的,想抬头恐怕也抬不起来,想出头就更无可能。

毕竟,没有哪个老板聘用人时会问应聘者会不会打电子游戏,看过多少韩剧,而只会关注应聘者的文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会计证、律师证等,而这些都是靠坚持数年“高贵的低头”换来的。

⑤ 一位常年飞747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头等舱旅客看书的较多,或曰“高贵的低头”;公务舱旅客看杂志或用笔记本办公的较多;经济舱旅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睡觉的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读书,普通候机区的人基本上都在低头玩手机。

于是引起了她的深思,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但愿她的“励志故事”也会引起众多“低头族”的注意和思考——如果想有辉煌的明天,就请你也多一些“高贵的低头”。

7 .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 . 说说第④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9 . 文中说了“低头族”影响了学业乃至事业,其实“低头族”影响的还有其它方面。

请你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出还影响到了什么?
10 . 读了本文后,你想对那些“低头族”说些什么?
三、对比阅读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梵天寺木塔》
沈括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②相联如胠箧③。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④其精练。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

②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③胠箧:打开的箱子。

④伏:同“服”,佩服。

1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尝射于家圃:_________________ (2)惟手熟尔:____________
(3)但逐层布板讫:_______________ (4)人履其板:_______________
12 . 翻译下列句子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13 . 甲文中表明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 。

乙文中匠师认为塔晃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 ,喻皓使塔不再晃动的方法为__________。

(请用原文回答)
14 . 《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四、句子默写
15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古诗中的“雨”非常多,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都很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五、诗歌鉴赏
早发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①。

(注释)①珪(guī): 古代用作凭信的玉。

16 .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用“独吟”直接点题。

B.颔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

C.颈联用“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

D.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17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为“早发”,首联紧扣诗题,凸显“早发”。

B.“独”表达了诗人远行时孤独寂寞之感。

C.“城月尚如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

D.这是一首送别诗,可惜没人相送,故早早出行离开。

六、综合性学习
18 .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
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chà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首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诲,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1)请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默契(_______)②咆哮(_______)③chà(_______)那间④dān(_______)精竭虑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_______)应改为(_______)
②(_______)应改为(_______)
1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弗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fú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条fú(________)瀑(___________)布迸(__________)溅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挑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七、作文
20 . 下面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考生的真实人名、班名、校名和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或使用虚拟名称》;⑤不得套作、抄袭。

岁月如梭,时光流转。

匆匆前行的你,还记得那些你曾经目睹或是让你感到温暖的事吗?同学的一声诚挚鼓励,
老师的一次真心问候,朋友的一回热情帮助……
请以“暖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得对材料进行扩写、续写、改写)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饿死。

”而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