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课程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法》第47条规定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 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 后方可撤离作业场所。
《关于事故上报和调查管理制度》
发生事故,现场当事人应该报告本单位负责人或安全部门管理人员。,发生火灾、着火、爆炸事故为15分钟内 ,可以直接电话上报. 发生恶性事故必须直接电话上报,事后须书面写出报告。书面报告在24小时内。
吸入
食入
皮肤吸收
一、怎么预防中毒事故?
1、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2、加强化学品管理,避免无关人员接触到化学品。3、加强个人防护(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 工作时戴口罩,防止毒物被吸入口、鼻中,通过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进入人体造成中毒。 工作期间尽量避免出汗,因为大量的出汗,毛孔处在敞开状态,毒物挥发气体很容易被毛孔吸收,会通过汗腺和皮肤进入身体,引起中毒。 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淋浴冲澡。
事故现场图片
2006年3月28日,某仓储公司4名员工对一集装箱内的石板材进行拆柜转箱工作时,箱内顶住右边石板材的木方突然滑落,石板材向左倾倒,将站在石板材中间作业的两名搬运工人头部夹住,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另外两名被困在集装箱里的搬运工人后被救出。
案例5
事故原因:1.搬运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站在两侧石板材中间间隙的危险位置作业。2.用木方支撑石板材措施不当,起不到真正的防护支撑作用。3.违章指挥,没有采取和落实相应的装卸安全措施,导致箱体内两侧石板材失去平衡 。
第一章
学习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
1.保障从业人员的根本权益2.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3.社会稳定的需要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专门法律 安全生产法 消防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海上交通安全法 矿山安全法
二、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有 刑法 行政处罚法 劳动法 职业病防治法三、安全生产行政法规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岗位巡回检查管理制度》
巡回检查的内容:1.工艺指标:温度、压力、液位、反应时间,反应产物的数量、浓度、成分等是否符合要求。2.设备运行状况、润滑情况是否完好。3.安全附件如温度计、压力表、液位机的指示是否正确,安全阀防爆膜(片)是否完好。4.有无跑冒滴漏5.有无事故隐患
对企业发生的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伤者图片
违规作业位置
伤者被夹于球磨机与防护杆之间
事故位置图片
案例3
2007年10月19日,某电子厂一名员工在对球磨机进行加水清洗作业时,左脚站在作业平台,右脚违规站在球磨机上,因设备突然转动,该员工滑落到辊轮与防护杆中间被压住,造成多发性外伤,脾脏切除。
辊轮左视图片
事故原因: 1.操作人员违规站在设备上操作; 2.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
催吐禁忌①服强酸、强碱中毒者。②已发生昏迷、抽搐、惊厥者。③患有严重心脏、食道静脉曲张和溃疡病者。④孕妇应慎用。
二、怎么预防触电事故?
(1)对电气设备或线路采取双重绝缘的措施,可使设备或线路绝缘牢固,不易损坏.(2)使用、维护、检修电气设备,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 (3)尽量不进行带电作业,特别在危险场所(如高温、潮湿地点),严禁带电工作;(4)对各种电气设备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绝缘损坏、漏电和其他故障,应及时处理;对不能修复的设备,不可使用其带“病”进行,应予以更换。 (5)根据生产现场情况,在不宜使用380/220伏电压的场所,应使用12~36伏的安全电压。 (6)禁止非电工人员乱装乱拆电气设备,更不得乱接导线。 (7)严禁将电源线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案例2
事故示意图片
2007年8月20日,某日用品生产企业的一名班长在边角料粉碎设备切断电源没有完全停止的情况下,直接用右手伸进设备检查口,造成右手4个手指被惯性运转的刀片切断。
事故原因:1. 伤者安全意识不足,思想过于自信。在关闭设备电源后,没有等待设备完全停止,就伸手进入粉碎机检查口。
如果发生触电事故,怎么应急处理?
触电急救的要点: 动作迅速,救护得法
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救治
1.脱离电源 (1) 断开电源(2)迅速用绝缘良好的器具砍断电线,或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硬塑料管等物迅速将电线拨离触电者。 #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裹好,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3)高压触电,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迅速拉下开关。2.对症救治 对于触电者,可按以下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1)对触电后神志清醒者,要有专人照顾、观察,情况稳定后,方可正常活动;对轻度昏迷或呼吸微弱者,可针刺或掐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并送医院救治。 (2)对触电后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者,应立即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对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者,则应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 (3)如触电者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则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救治。
“四 不 放 过”
第二章
事故案例分析
为何要进行事故分析呢?
一个目的 :防止事故重演
案例1
2006年5月24日9时50分,辽宁省某化工厂一车间检修工刘某,在该车间高压配电间看到2号进线主受柜里面有灰尘,于是就找来一把笤帚打扫,造成1Okv高压电触电事故。经现场的检修人员紧急抢救苏醒后送市区医院。经医生观察诊断,右手腕内侧和手背、右肩胛外侧(电流放电点)三度烧伤,烧伤面积为3%。
心肺复苏术
1、判断有无意识
2、人工呼吸
判断病人有无呼吸,如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两次
胸外心脏按压
(1)判断有无心跳:在开放气道的位置下,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器官正中的喉结,然后向对侧下滑2-3CM,在器官旁软组织处触摸颈动脉,感觉有无搏动
如果不慎中毒,该如何处置?
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快”、“稳”、“准”、“动”。“快”即迅速,分秒必争。“稳”即沉着、镇静、胆大、果断。“准”即判断准确,不要采用错误方法急救。“动”即动态出现的症状,措施是否对症。
急性中毒的急救技术可分除毒、解毒和对症三步急救除毒方法 1.清除皮肤毒物:迅速使中毒者离开中毒场地,脱去被污染衣物,用微温水反复冲洗身体,清除沾污的毒性物质。如为碱性物中毒,可用醋酸或1%~2%稀盐酸冲洗;如为酸性物中毒,可用石灰水、小苏打水、肥皂水冲洗。 2.清除眼内毒物:迅速0.9%盐水或清水冲洗5~10分钟。酸性毒物用2%碳酸溶液冲洗,碱性中毒用3%硼酸溶液冲洗。 3.吸入毒物的急救:应立即将病人脱离中毒现场,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 4.食入毒物的急救:催吐,用手指、羽毛、筷子触摸咽部,将毒物呕吐出来。不清醒者忌用。
思考: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大家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应怎样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呢?
作业题
第三章
常见伤害类型及预防
事故的分类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986,事故类别可以分为
01 物体打击 02 车辆伤害 03 机械伤害 04 起重伤害 05 触电 06 淹溺 07 灼烫 08 火灾 09 高处坠落 016 锅炉爆炸 017 容器爆炸 018 其它爆炸 019 中毒和窒息 020 其它伤害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刑法》135条“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本条例所指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要求
1、遵守课堂纪律2、手机静音3、有事请假2、认真听讲
老生常谈
我们有责任使大家有一个安全的开始。不论大家以前进行过多少次安全培训,今天还是要讲一讲大家必须知道的一些安全问题。
目录
第一章 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第二章 事故案例分析第三章 常见伤害类型及预防第四章 总结
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
伤者图片
事某企业一员工在清洗纵剪机张力辊轴时,未按照规定要求提升上辊轴,违规用钢套压住内运转开关,右手直接用抹布擦拭运行中的辊轴,导致右手臂被带入机器上下辊轴间,造成右手臂截肢。
事故原因: 1.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2 .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
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后果
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3.影响企业的生产正常进行。4. 造成环境污染甚至恶化。
事故原因构成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施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据统计事故中10%是因为物的因素、20%的是因为管理上的缺陷、70%是人的因素。因此,重点解决人的问题和管理上的缺陷。
例如
技术和设计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生产场所环境不良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挥错误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
造成以上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1. 安全生产培训不到位,缺乏安全操作知识 2.作业时注意力分散,麻痹大意 3.缺少劳动防护用品或忽视其使用 4.存在侥幸心理,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二、从业人员的“三违”行为 1.违章作业; 2.违章指挥; 3.违反劳动纪律。
事故示意图片
案例4
2006年3月13日,某企业废水处理槽里的液碱泵输出管道被堵塞,当班的废水处理员在没有佩带防护眼镜的情况下,用螺丝刀撬开堵塞物,管内浓度为50%的液碱在残留压力作用下突然喷溅出来,造成作业人员双眼重度烧伤。
事故设备
事故原因: 1.违反操作规程,在没有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维修作业; 2.忽视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从业人员的义务和权利
《刑法》
安全生产犯罪承担的刑事责任
重大责任事故罪 《刑法》134条“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安全生产法》
2002年6月29日审议通过,2002年11月1日施行。是我国第一部安全生产基本法律。安全生产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全员负责制。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保证上岗的从业人员都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否则,生产经营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
车间、部门
工种
伤害类型
触电
中毒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烫伤
火灾
物体打击(砸伤)
其它爆炸
车辆伤害
分装
设备员
√
√
√
√
√
分装工
√
√
√
√
√
复配
投料员
√
√
备料员
√
研磨
操作工
√
√
√
√
仓库
保管员
√
√
装卸工
√
√
√
叉车
司机
√
√
√
化验室
化验员
√
√
各车间工种常见伤害类型
针对工作环境存在的伤害,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 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 后方可撤离作业场所。
《关于事故上报和调查管理制度》
发生事故,现场当事人应该报告本单位负责人或安全部门管理人员。,发生火灾、着火、爆炸事故为15分钟内 ,可以直接电话上报. 发生恶性事故必须直接电话上报,事后须书面写出报告。书面报告在24小时内。
吸入
食入
皮肤吸收
一、怎么预防中毒事故?
1、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2、加强化学品管理,避免无关人员接触到化学品。3、加强个人防护(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 工作时戴口罩,防止毒物被吸入口、鼻中,通过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进入人体造成中毒。 工作期间尽量避免出汗,因为大量的出汗,毛孔处在敞开状态,毒物挥发气体很容易被毛孔吸收,会通过汗腺和皮肤进入身体,引起中毒。 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淋浴冲澡。
事故现场图片
2006年3月28日,某仓储公司4名员工对一集装箱内的石板材进行拆柜转箱工作时,箱内顶住右边石板材的木方突然滑落,石板材向左倾倒,将站在石板材中间作业的两名搬运工人头部夹住,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另外两名被困在集装箱里的搬运工人后被救出。
案例5
事故原因:1.搬运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站在两侧石板材中间间隙的危险位置作业。2.用木方支撑石板材措施不当,起不到真正的防护支撑作用。3.违章指挥,没有采取和落实相应的装卸安全措施,导致箱体内两侧石板材失去平衡 。
第一章
学习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
1.保障从业人员的根本权益2.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3.社会稳定的需要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专门法律 安全生产法 消防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海上交通安全法 矿山安全法
二、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有 刑法 行政处罚法 劳动法 职业病防治法三、安全生产行政法规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岗位巡回检查管理制度》
巡回检查的内容:1.工艺指标:温度、压力、液位、反应时间,反应产物的数量、浓度、成分等是否符合要求。2.设备运行状况、润滑情况是否完好。3.安全附件如温度计、压力表、液位机的指示是否正确,安全阀防爆膜(片)是否完好。4.有无跑冒滴漏5.有无事故隐患
对企业发生的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伤者图片
违规作业位置
伤者被夹于球磨机与防护杆之间
事故位置图片
案例3
2007年10月19日,某电子厂一名员工在对球磨机进行加水清洗作业时,左脚站在作业平台,右脚违规站在球磨机上,因设备突然转动,该员工滑落到辊轮与防护杆中间被压住,造成多发性外伤,脾脏切除。
辊轮左视图片
事故原因: 1.操作人员违规站在设备上操作; 2.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
催吐禁忌①服强酸、强碱中毒者。②已发生昏迷、抽搐、惊厥者。③患有严重心脏、食道静脉曲张和溃疡病者。④孕妇应慎用。
二、怎么预防触电事故?
(1)对电气设备或线路采取双重绝缘的措施,可使设备或线路绝缘牢固,不易损坏.(2)使用、维护、检修电气设备,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 (3)尽量不进行带电作业,特别在危险场所(如高温、潮湿地点),严禁带电工作;(4)对各种电气设备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绝缘损坏、漏电和其他故障,应及时处理;对不能修复的设备,不可使用其带“病”进行,应予以更换。 (5)根据生产现场情况,在不宜使用380/220伏电压的场所,应使用12~36伏的安全电压。 (6)禁止非电工人员乱装乱拆电气设备,更不得乱接导线。 (7)严禁将电源线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案例2
事故示意图片
2007年8月20日,某日用品生产企业的一名班长在边角料粉碎设备切断电源没有完全停止的情况下,直接用右手伸进设备检查口,造成右手4个手指被惯性运转的刀片切断。
事故原因:1. 伤者安全意识不足,思想过于自信。在关闭设备电源后,没有等待设备完全停止,就伸手进入粉碎机检查口。
如果发生触电事故,怎么应急处理?
触电急救的要点: 动作迅速,救护得法
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救治
1.脱离电源 (1) 断开电源(2)迅速用绝缘良好的器具砍断电线,或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硬塑料管等物迅速将电线拨离触电者。 #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裹好,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3)高压触电,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迅速拉下开关。2.对症救治 对于触电者,可按以下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1)对触电后神志清醒者,要有专人照顾、观察,情况稳定后,方可正常活动;对轻度昏迷或呼吸微弱者,可针刺或掐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并送医院救治。 (2)对触电后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者,应立即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对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者,则应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 (3)如触电者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则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救治。
“四 不 放 过”
第二章
事故案例分析
为何要进行事故分析呢?
一个目的 :防止事故重演
案例1
2006年5月24日9时50分,辽宁省某化工厂一车间检修工刘某,在该车间高压配电间看到2号进线主受柜里面有灰尘,于是就找来一把笤帚打扫,造成1Okv高压电触电事故。经现场的检修人员紧急抢救苏醒后送市区医院。经医生观察诊断,右手腕内侧和手背、右肩胛外侧(电流放电点)三度烧伤,烧伤面积为3%。
心肺复苏术
1、判断有无意识
2、人工呼吸
判断病人有无呼吸,如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两次
胸外心脏按压
(1)判断有无心跳:在开放气道的位置下,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器官正中的喉结,然后向对侧下滑2-3CM,在器官旁软组织处触摸颈动脉,感觉有无搏动
如果不慎中毒,该如何处置?
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快”、“稳”、“准”、“动”。“快”即迅速,分秒必争。“稳”即沉着、镇静、胆大、果断。“准”即判断准确,不要采用错误方法急救。“动”即动态出现的症状,措施是否对症。
急性中毒的急救技术可分除毒、解毒和对症三步急救除毒方法 1.清除皮肤毒物:迅速使中毒者离开中毒场地,脱去被污染衣物,用微温水反复冲洗身体,清除沾污的毒性物质。如为碱性物中毒,可用醋酸或1%~2%稀盐酸冲洗;如为酸性物中毒,可用石灰水、小苏打水、肥皂水冲洗。 2.清除眼内毒物:迅速0.9%盐水或清水冲洗5~10分钟。酸性毒物用2%碳酸溶液冲洗,碱性中毒用3%硼酸溶液冲洗。 3.吸入毒物的急救:应立即将病人脱离中毒现场,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 4.食入毒物的急救:催吐,用手指、羽毛、筷子触摸咽部,将毒物呕吐出来。不清醒者忌用。
思考: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大家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应怎样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呢?
作业题
第三章
常见伤害类型及预防
事故的分类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986,事故类别可以分为
01 物体打击 02 车辆伤害 03 机械伤害 04 起重伤害 05 触电 06 淹溺 07 灼烫 08 火灾 09 高处坠落 016 锅炉爆炸 017 容器爆炸 018 其它爆炸 019 中毒和窒息 020 其它伤害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刑法》135条“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本条例所指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要求
1、遵守课堂纪律2、手机静音3、有事请假2、认真听讲
老生常谈
我们有责任使大家有一个安全的开始。不论大家以前进行过多少次安全培训,今天还是要讲一讲大家必须知道的一些安全问题。
目录
第一章 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第二章 事故案例分析第三章 常见伤害类型及预防第四章 总结
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
伤者图片
事某企业一员工在清洗纵剪机张力辊轴时,未按照规定要求提升上辊轴,违规用钢套压住内运转开关,右手直接用抹布擦拭运行中的辊轴,导致右手臂被带入机器上下辊轴间,造成右手臂截肢。
事故原因: 1.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2 .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
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后果
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3.影响企业的生产正常进行。4. 造成环境污染甚至恶化。
事故原因构成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施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据统计事故中10%是因为物的因素、20%的是因为管理上的缺陷、70%是人的因素。因此,重点解决人的问题和管理上的缺陷。
例如
技术和设计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生产场所环境不良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挥错误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
造成以上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1. 安全生产培训不到位,缺乏安全操作知识 2.作业时注意力分散,麻痹大意 3.缺少劳动防护用品或忽视其使用 4.存在侥幸心理,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二、从业人员的“三违”行为 1.违章作业; 2.违章指挥; 3.违反劳动纪律。
事故示意图片
案例4
2006年3月13日,某企业废水处理槽里的液碱泵输出管道被堵塞,当班的废水处理员在没有佩带防护眼镜的情况下,用螺丝刀撬开堵塞物,管内浓度为50%的液碱在残留压力作用下突然喷溅出来,造成作业人员双眼重度烧伤。
事故设备
事故原因: 1.违反操作规程,在没有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维修作业; 2.忽视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从业人员的义务和权利
《刑法》
安全生产犯罪承担的刑事责任
重大责任事故罪 《刑法》134条“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安全生产法》
2002年6月29日审议通过,2002年11月1日施行。是我国第一部安全生产基本法律。安全生产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全员负责制。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保证上岗的从业人员都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否则,生产经营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
车间、部门
工种
伤害类型
触电
中毒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烫伤
火灾
物体打击(砸伤)
其它爆炸
车辆伤害
分装
设备员
√
√
√
√
√
分装工
√
√
√
√
√
复配
投料员
√
√
备料员
√
研磨
操作工
√
√
√
√
仓库
保管员
√
√
装卸工
√
√
√
叉车
司机
√
√
√
化验室
化验员
√
√
各车间工种常见伤害类型
针对工作环境存在的伤害,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