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装价格上涨为哪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装价格上涨为哪般?
作者:法磊
来源:《中国纤检》2012年第02期
较之往年,2011年冬天的降雪来得稍迟一些,温度的大幅下降也往后延期了。

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温度骤然下降,人们也都已“全副武装”起来,当然所谓的“装备”指的就是冬装。

青岛的张女士经常逛商场,她称2010年商场里一般品牌的服装售价以三位数为主,2011年随便拿起一件,标价都要上千元。

近日据记者调查,全国大多数受寒潮侵袭的城市的冬装大幅涨价,有些商店的冬装更是动辄上千,难免让普通老百姓承受不起。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今冬冬装大幅涨价呢?
探究冬装价格上涨的原因
原因之一:人工成本加大。

据了解,2011年我国棉花价格暴跌近三成,众所周知,棉花是生产冬装的主要材料,按理生产材料的成本降低,制成品价格也应随之下降。

不过,市场行情却不是如此。

究其原因,则是人工成本较之往年有所提升,用工费用及渠道费用相应增加,于是水涨船高,冬装的销售价格便随之上涨。

即便有些商店给予顾客打折优惠,多数普通老百姓仍是负担不起。

虽然各大商场打出冬装“卖血价”、“买羽绒服送棉帽”等诱人标语,但顾客还是“不买账”。

原因之二:网上冬装购买热升温。

重庆渝派服装协会副会长王勇称:“由于现在气温大幅下降,天冷路滑,人们越来越不偏好于去实体店购买冬装,而是转战于网上。

网上购物好处颇多。

首先解决了出行问题,消费者不用出门,只需在电脑上操作便可拿到中意的商品。

冬装一般体积大、重量重,不方便携带。

如今通过网上购物,短则一两日,多则一个星期,购买的商品便送到家门前,而且,如果消费者对商品不满意,商家还免费退换。

其次,网上购买的冬装较之实体店的价格相对低廉,相同款式、相同材质的冬装可省几十甚至上百元不等。

正因为网上冬装购买升温,导致实体店门庭冷落,如果商家再大幅下调冬装价格的话,一方面不能抵消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也不能保证客源充足。


原因之三: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有所转变。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如今不再只注重追求高质量的商品,而是提高了低碳、节约、环保型消费意识。

就冬装而言,他们在穿得暖、穿得好的同时更强调穿得健康。

这与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目标有着密切联系,消费者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更付诸实际行动。

高质量的冬装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过多,所以价格必定会高出普通品,不过生产高质量、高价格的冬装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必定加大。

鉴于如今低碳环保的理念也基本上深入人心,消费者更青睐穿得健康,而不是穿得体面。

基于以上三点主要原因,可见2011年冬装的价格大幅上升是大势所趋。

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此现象,虽然冬装涨价也反映出深层次问题,诸如人力成本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环保低碳理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走出棉价下跌的误区
辽宁省辽阳市海宁皮革城张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实际上,从2010年的夏天到2011年上半年棉花收购价都是呈现上涨趋势的,直到2011年的下半年,棉价才大幅度下跌。

但是很多纺织企业都是2010年或是2011年上半年买进的高价棉,这些纺织业都是利用库存进行生产销货,棉价从下跌、降价传导到纺织企业还需要一段时间。

从采购棉花到纺织再到印染成面料,整个工序至少要半年左右。

因此,目前省城市场上销售的秋冬装,其生产所用的棉料,大多是2011年春天的棉花,而当时棉花价位很高。


据调查,不少服装企业用的棉料还是2010年和2011年高价时期的库存,况且棉价对服装价格的影响有一个很长的周期,所以2011年下半年的棉花价格大跌对当下冬装的大幅涨价并没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是2010年度及2011年上半年所留下的“后遗症”,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缓冲,才能使服装市场逐渐趋于平稳。

从原料上看,羽绒服、大衣、风衣等时装类秋冬装,棉料只占其面料的10%~ 20%,但羽绒、化纤、羊毛等主要原料的价格并未降,而且还呈上涨的趋势,由此可见,棉料的影响在其中占据的比例并不大。

所以,2011年下半年棉价的下跌没有直接反映到服装零售终端属于正常的现象。

高昂的中间环节成本
影响服装价格的因素包含了制作服装与销售服装的用工成本、服装布料、里料等原材料成本以及流通环节产生的成本等,这几大块成本近年来都在持续上涨。

鲁证期货有限公司棉花研究员郭世鹏分析称:“最近虽然棉花价格下跌,但是由于人们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城市化的影响,物价一直保持高涨,特别是加工成本、用工费用和渠道费用也都水涨船高,所有这些因素都挡不住服装涨价的步伐。

近年来,由于CPI涨幅一路上升,无法避免的,用工成本也一直在涨,涨幅在30%左右。

就拿2011年用工成本来说,2011年一线工人的月工资由2010年的2500元左右涨到了3000元,涨幅达20%;销售人员的平均工资也由2010年的1500元涨到了2000元到2500元之间。

而且大部分商店还要为工人提供额外的一些奖励或是保险。

在一些比较大的服装店内,经常都要雇用1~3名工人,很多服装公司表示,人工费上涨导致公司吃不消。

由此看来,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此外,流通渠道也是服装价格的重要因素,国内服装的流通渠道大多要经历制造商→品牌代理商→百货店→消费者四个阶段。

一般来讲,服装在进入品牌代理商阶段后,价格开始大幅飙升。

其原因在于,代理商在以2~3折的价格从制造商那里进货后,要给百货店30%~40%的扣点,再加上售货员工资、进场费、促销费、物流成本、商品保管费、税金以及其他为疏通渠道的灰色费用等。

除此之外,代理商还要考虑促销减价、尾货减价等相关费用。

所以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人都选择在网上购物,其原因是网上物品的流通渠道成本较低,消费者更容易买到物美价廉的服装。

其他制约因素
在这寸土寸金的时代里,房租、运输、门面租赁等也是制约服装价格的重要因素,由于房租所带来的上涨压力,同时,运输成本的增加也成为冬装涨价的另一推手,很多商店也只能通过服装涨价来平衡经营,甚至很多商家都是因为支付不起昂贵的房租而面临倒闭。

北京昭邑零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刘晖表示:“由于冬装价格不断攀升,很多人都舍弃了商场这一传统购买途径,转而投奔网购,由此也出现了一股网购潮。

很多消费者表示,一件冬装在商店买可能需要好几百甚至是上千块,但是在网上购买只需要二三百块,而且现在网上购买方便快捷,很多还是货到付款,也就不用担心受到欺骗。

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由于经济的制约,而且通货膨胀引发的物价急剧上涨,很多都是采用网上购物。

由于渠道成本较低,网购跟实体商场相比,一直拥有价格优势,实体商场的高价再一次成为网络渠道的机会。


2011年还有一种现象是,很多消费者把2010年的旧羽绒拿出来翻新,或者是直接进行定制。

他们纷纷表示,之前有些冬装只是款式过时或是磨破局部小地方,拿去加工或是翻新之后就可以穿了,这样很划算。

而且很多人逐步追求个性化,所以定制翻新对他们来说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况且定制翻新的价格比购买新的便宜多了。

厂家供应制也导致代理商成本上涨。

2011年,多数羽绒服厂家跟代理商之间不再采取“先供货再打款”的合作模式,这就大大增加了代理商的运营成本。

而代理商同时还要承担高额的销售风险。

生产商与代理商所增加的成本最终叠加在消费者身上。

而且我国内销的终端渠道比较单一,销售代理商也要看商场的脸色,这对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