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中医“脾”解剖实体的演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描 述为 “ 如犬 舌 , 如鸡 冠 ” 形 状 。从 以上描 述看 , 对 脾 的形 态 的认 识 是 比较 混 乱 的 , 刀镰 ” “ 舌 ” “ 、犬 、
应 指脾 脏 ,有 散 膏半 斤 ” 指胰 腺 , 约 15 , 内 “ 应 重 2 g其
容形如散膏 , 即类似松散脂肪样的腺体组织 。从以 上 描 述来 看 , 腺 由于其 比较松 散 的特殊 结 构 而 被 胰 作为脾脏 中的一部分 , 也就是说古代的脾是包括现 代 的 “ 脏 ” 胰腺 ” 个部 分 的 。 脾 与“ 两
学的概念 , 更重要的是概括 了人体某一个系统 的生
理 和 病 理 的概 念 … 。但 从 古 典 文 献 看 , 的 解 剖 又 脾 是 确实 存在 的 , 不仅 有 其 具体 的 位 置 , 有 重 量 、 还 大 小、 色泽 等 记 载 。 出 于这 种 困惑 , 自清 以来 不 少 人 从 “ 膏” 散 猜想 此 即胰 , 张 锡 纯 认 为 “ ” 是胰 , 如 脾 即 附 于脾脏 , 这就 把脾 与胰腺 联 系在 一起 。
解剖 位置
“ 鸡冠 ” “ 、刀锋 ” 的描绘与“ ” 胰 极相近似 , 马蹄 ” 而“
很 多 人认 为乃 指 脾 之 形 象 言 。 至 于《 医学 入 门》 说 的 “ 扁如 马 蹄, 如刀镰 ”笔 者认 为这 里 的“ 蹄” 形 又 , 马 当是指 马蹄 铁 而 言 , 否则 怎么 能够 即像 刀镰 又像 马
《 经・ 难 四十二难》 中描述 :脾重二斤i两 , “ 扁 广三寸 , 长五寸 , 有散膏半斤 。根据大部分学者认 为《 难经》 的成书在秦汉之间 , 我们按照秦朝的度量 衡换算 : 一斤约折合 20 , 5g一两约折合 1. 5 , 5 2g一寸 6 约折合 23e 其 中几个数量单位是 : . m, l 二斤三两 ( 约
一
合 50 ) 三寸 ( 5g , 约合 7m , c )五寸 ( 约合 1e , 2m)半斤 ( 约合 15 ) 2 g 。从实际解剖与语意 , 应将《 难经》 这段
8 一
中医文 献杂志
话 分 两段 理解 , 脾重 二 斤 j两 , 广 j= , 五寸 ” “ 扁 寸 长
“ 形如刀镰” 《 ,医贯》 其形如刀锋 ” 《 日“ ,医纲总枢》
对于“ 的说法早 在《 脾” 内经》 中就已 出现 ,素 《 问・ 太阴阳明论》 中指 山: “ 脾与 胃以膜相连。《 ”灵枢 ・
经水 篇 》 指 出:若 夫 八 尺之 士 , 肉在 此 , 又 “ 皮 外可 度 量切 循 而得 之 , 尸 可解 剖 而视 之 , 脏 之 坚脆 , 其 其 腑 之 大小 , 之 多 较 大发展 。 造成 了关于“ 一 些概 念上的混乱以及 以讹传讹 的发 生。笔者通过对我 国历代 中医学文献 中 脾” 的考 究, 结合 对照现代解剖 学知识 , 认为 中医学 中的“ ” 脾 作为解剖单位 来看, 指的就是 现代解剖 学中的脾和胰 , 并且
历经 了从胰、 并列到单论脾脏 , 脾 再到重视胰腺的转移。 关键词 : 脾 胰 五脏 归属 解剖 实体
长三 角形带状 , 地柔 软 , 约 1 质 长 7—2e 宽 3— 0m, 5m, 1 25m, 约 8 g 横 跨 于 下 腔 静 e 厚 . .e 重 5 2~17 , 1 脉 和 主动 脉 前 面 , 尾 连 脾 门 , 头 被 十 二 指肠 包 胰 胰 围 , 管 与 胆管 合并 开 口于 十二 指肠 。胰 的上 缘约 胰 平脐 上 le 下缘 相 当 于脐上 5r处 Om, e a 。
《 内经》 中未见脾 的形态学记 载 , 仅王冰在注释《 素 问》 时提 到 “ , 脾 形象 马 蹄 ”加 之 古代 的解剖 学 长期 ,
未 能得 到较 大 发展 , 样就 造 成 了关 于 “ ” 些 概 这 脾 一 念 上的混 乱 以及 以讹传 讹 的发 生 。
现代 中医对脾的解剖位置及形态 , 基本上是避
2 0 年第 5 08 期
祈 医‘ 好事 实体 的凌炙 ‘ 碑" J
青 岛市海 慈 医院( 山东 ,6 0 3 张德 宪 263 ) 逄雯 丽 徐 筱玮
摘要 : 于“ ” 对 脾 的说法早在《 内经》 中就 已出现 , 但是 由于长期 封建社会制度 和儒 家思想的束缚 , 古代 的解剖学
当 时 的脏 腑 概 念 是 有其 解 剖 根据 的 。但 遗憾 的是
那么 , 古代 中 医所指 的“ ” 脾 到底 和西 医解 剖 学 中的胰 腺与脾 脏存 在什 么 关 系呢 ? 现 代解 剖 学证 实胰 腺位 于 胃的左 后 下 面 , 于 位
第 12 、 腰椎高度 , 紧靠腹后壁 , 网膜囊后 面, 居 呈扁
重 量
心主血 、 肺主气 、 肝主藏m 、 肾主水等 , 都与现代解 剖学上 同名器官的功能相 符 , 唯有 与脾对应 的脾 脏, 却不能反应脾的全部功能。中医藏象学认为脾 主运化 , 即主 管 消化 吸收 , 现 代解 剖学 上 的 “ ” 而 脾
只是 一个 淋 巴器 官 , 即使切 除 脾 脏也 不 妨碍 消化 。 对 此 中医 的解 释是 : 中医 的脏 腑 不单 纯 是 个 解 剖
而 不谈 , 多 说一 句 “ 至 脾位 于 腹 中 ” 。其 原 因在 于 ,
脾脏位 于左季肋部 , 胃底左后方 , 肾的前上 左 方 , 结 肠之 下 , 9~1 肋 骨相 对 , 横 与 1 呈椭 球形 、 拳头 状、 紫红色 , 质地柔软脆弱 , 长径约 1 厘米 , 3 宽径约 8m, e 厚约4m, e 重约 10 20 , 5 ~ 5g 是一淋巴器官。 根据现代解剖学的特点 , 笔者从 以下几个方面 反观历代文献对 于脾的描述 。
应 指脾 脏 ,有 散 膏半 斤 ” 指胰 腺 , 约 15 , 内 “ 应 重 2 g其
容形如散膏 , 即类似松散脂肪样的腺体组织 。从以 上 描 述来 看 , 腺 由于其 比较松 散 的特殊 结 构 而 被 胰 作为脾脏 中的一部分 , 也就是说古代的脾是包括现 代 的 “ 脏 ” 胰腺 ” 个部 分 的 。 脾 与“ 两
学的概念 , 更重要的是概括 了人体某一个系统 的生
理 和 病 理 的概 念 … 。但 从 古 典 文 献 看 , 的 解 剖 又 脾 是 确实 存在 的 , 不仅 有 其 具体 的 位 置 , 有 重 量 、 还 大 小、 色泽 等 记 载 。 出 于这 种 困惑 , 自清 以来 不 少 人 从 “ 膏” 散 猜想 此 即胰 , 张 锡 纯 认 为 “ ” 是胰 , 如 脾 即 附 于脾脏 , 这就 把脾 与胰腺 联 系在 一起 。
解剖 位置
“ 鸡冠 ” “ 、刀锋 ” 的描绘与“ ” 胰 极相近似 , 马蹄 ” 而“
很 多 人认 为乃 指 脾 之 形 象 言 。 至 于《 医学 入 门》 说 的 “ 扁如 马 蹄, 如刀镰 ”笔 者认 为这 里 的“ 蹄” 形 又 , 马 当是指 马蹄 铁 而 言 , 否则 怎么 能够 即像 刀镰 又像 马
《 经・ 难 四十二难》 中描述 :脾重二斤i两 , “ 扁 广三寸 , 长五寸 , 有散膏半斤 。根据大部分学者认 为《 难经》 的成书在秦汉之间 , 我们按照秦朝的度量 衡换算 : 一斤约折合 20 , 5g一两约折合 1. 5 , 5 2g一寸 6 约折合 23e 其 中几个数量单位是 : . m, l 二斤三两 ( 约
一
合 50 ) 三寸 ( 5g , 约合 7m , c )五寸 ( 约合 1e , 2m)半斤 ( 约合 15 ) 2 g 。从实际解剖与语意 , 应将《 难经》 这段
8 一
中医文 献杂志
话 分 两段 理解 , 脾重 二 斤 j两 , 广 j= , 五寸 ” “ 扁 寸 长
“ 形如刀镰” 《 ,医贯》 其形如刀锋 ” 《 日“ ,医纲总枢》
对于“ 的说法早 在《 脾” 内经》 中就已 出现 ,素 《 问・ 太阴阳明论》 中指 山: “ 脾与 胃以膜相连。《 ”灵枢 ・
经水 篇 》 指 出:若 夫 八 尺之 士 , 肉在 此 , 又 “ 皮 外可 度 量切 循 而得 之 , 尸 可解 剖 而视 之 , 脏 之 坚脆 , 其 其 腑 之 大小 , 之 多 较 大发展 。 造成 了关于“ 一 些概 念上的混乱以及 以讹传讹 的发 生。笔者通过对我 国历代 中医学文献 中 脾” 的考 究, 结合 对照现代解剖 学知识 , 认为 中医学 中的“ ” 脾 作为解剖单位 来看, 指的就是 现代解剖 学中的脾和胰 , 并且
历经 了从胰、 并列到单论脾脏 , 脾 再到重视胰腺的转移。 关键词 : 脾 胰 五脏 归属 解剖 实体
长三 角形带状 , 地柔 软 , 约 1 质 长 7—2e 宽 3— 0m, 5m, 1 25m, 约 8 g 横 跨 于 下 腔 静 e 厚 . .e 重 5 2~17 , 1 脉 和 主动 脉 前 面 , 尾 连 脾 门 , 头 被 十 二 指肠 包 胰 胰 围 , 管 与 胆管 合并 开 口于 十二 指肠 。胰 的上 缘约 胰 平脐 上 le 下缘 相 当 于脐上 5r处 Om, e a 。
《 内经》 中未见脾 的形态学记 载 , 仅王冰在注释《 素 问》 时提 到 “ , 脾 形象 马 蹄 ”加 之 古代 的解剖 学 长期 ,
未 能得 到较 大 发展 , 样就 造 成 了关 于 “ ” 些 概 这 脾 一 念 上的混 乱 以及 以讹传 讹 的发 生 。
现代 中医对脾的解剖位置及形态 , 基本上是避
2 0 年第 5 08 期
祈 医‘ 好事 实体 的凌炙 ‘ 碑" J
青 岛市海 慈 医院( 山东 ,6 0 3 张德 宪 263 ) 逄雯 丽 徐 筱玮
摘要 : 于“ ” 对 脾 的说法早在《 内经》 中就 已出现 , 但是 由于长期 封建社会制度 和儒 家思想的束缚 , 古代 的解剖学
当 时 的脏 腑 概 念 是 有其 解 剖 根据 的 。但 遗憾 的是
那么 , 古代 中 医所指 的“ ” 脾 到底 和西 医解 剖 学 中的胰 腺与脾 脏存 在什 么 关 系呢 ? 现 代解 剖 学证 实胰 腺位 于 胃的左 后 下 面 , 于 位
第 12 、 腰椎高度 , 紧靠腹后壁 , 网膜囊后 面, 居 呈扁
重 量
心主血 、 肺主气 、 肝主藏m 、 肾主水等 , 都与现代解 剖学上 同名器官的功能相 符 , 唯有 与脾对应 的脾 脏, 却不能反应脾的全部功能。中医藏象学认为脾 主运化 , 即主 管 消化 吸收 , 现 代解 剖学 上 的 “ ” 而 脾
只是 一个 淋 巴器 官 , 即使切 除 脾 脏也 不 妨碍 消化 。 对 此 中医 的解 释是 : 中医 的脏 腑 不单 纯 是 个 解 剖
而 不谈 , 多 说一 句 “ 至 脾位 于 腹 中 ” 。其 原 因在 于 ,
脾脏位 于左季肋部 , 胃底左后方 , 肾的前上 左 方 , 结 肠之 下 , 9~1 肋 骨相 对 , 横 与 1 呈椭 球形 、 拳头 状、 紫红色 , 质地柔软脆弱 , 长径约 1 厘米 , 3 宽径约 8m, e 厚约4m, e 重约 10 20 , 5 ~ 5g 是一淋巴器官。 根据现代解剖学的特点 , 笔者从 以下几个方面 反观历代文献对 于脾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