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布时间:2023-03-27T06:28:27.888Z 来源:《中国教工》2023年1期作者:杨大春[导读]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应积极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弊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杨大春
重庆市忠县忠州第四小学校重庆忠县 404300
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挖掘数学教材所蕴含丰富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发挥学生心理的特点及需求的巨大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就像在乐园里,充满乐趣,进而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学生过程,进入想学、爱学、乐学、会学的最佳学习境界。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应积极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弊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主观能动性差,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传统的教学主要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练习为主,因此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容易走神导致了厌学的恶性循环。
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全面贯彻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中加入小游戏,利用生活场景等模拟教学,结合互联网进一步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逐步找到了一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为生活服务。
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为载体,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活动得以顺利的展开,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创设一个购物的情景:先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卖水果的阿姨和卖药材的老大伯,一位拿着苹果、梨子和一把杆秤,另一位拿着天平。
一位同学扮演小姑娘进入教室,向老大娘买苹果和梨,小姑娘动手掂一掂苹果和梨,要放在天平上称,老大娘表示不能用天平称重物,天平只能称不是很重的药材,小姑娘又取出些药材放在杆秤上称,也被老大伯叫停,因为用天平才能把药物的重量称得更准确。
这一反“常态”的情景,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转移到天平和杆秤上,教师借机引出教学内容,指出称比较轻轻如药物等物品用“克”作单位,应用天平称。
称苹果、梨等较重的物品,就用杆秤称,用“千克”作单位,并适时推出了“克”与“千克”的进率关系,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称较轻物品味精、食盐等,称较重的物品,如一小袋大米、一箱饼干等,使他们对重量单位“克”“千克”的深刻理解。
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和学生交流,和学生成为朋友。
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和蔼可亲,面对提问的学生要积极回答学生的问题,不要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奚落或批评学生,对待有错的学生也要耐心教导,用实际行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给学生创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然会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环境的好坏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老师就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一,老师要从自身做起,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
第二,老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需要终身进行学习。
第三,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等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兴趣大增,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三、利用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合作学习机制,不但迎合了小学生“好合群”的心理需求,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相互补充,相互模仿,实现学习群体智慧的互动互补,增强合作精神。
发展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
同时有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这一学习主体获取更多自然我表现的机会,克服了学习的依靠性,产生情感共鸣,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达到共同进步。
在“统计初步知识”一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既能激起学生参与的动机效应,又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认知功能的教学情境。
首先我出示这样一个问题:“北京市交通局委托我们在天安门前认真观察,一分钟内小轿车、面包车、大客车和货车等四种车辆通过的情况,请看录像进行统计,大家能完成任务吗?”同学们带着问题,一个个聚精会神地观看了录像并认真进行统计,但在汇报统计情况时却出乎意料地出现了近二十种不同的数据。
而是因势利导地指出:“看来这个任务非常艰巨。
不过,我相信同学们再认真思考,一定能想出更好的方法来进行统计。
”一语激起千层浪,沉思片刻,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老师,能不能放慢播放速度?”“把录像多播放几遍?”“四人小组分工统计等建议。
我宣布:“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细心统计的办法最佳。
”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自觉行动起来,彻底消除了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立刻产生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经过大家的通力合作统计获得成功。
顿时同学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得到了一种满足,个个脸上挂满了喜悦的笑容,学习兴趣盎然,从而形成了“兴趣←→成功”的良性循环。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热爱数学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李宁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提升策略分析[J].校园英语,2014,22(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