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三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撬开(qiào)拮据(jū)栈桥(zhàn)阔绰(chuò)
B. 于勒(lè)变更(gēng)糟蹋(tà)别墅(shù)
C. 煞白(shà)罪恶(è)拖累(lěi)褴褛(lǚ)
D. 手帕(pà)无赖(lài)张皇(huáng)牡蛎(m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 铮钱铜子风俗荒堂
B. 恭唯迟疑稳定郑重
C. 褴偻哆嗦无籁皱文
D. 清楚遗产女婿塑造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成不变的,充满荆棘,充满挑战,才会更加意义非凡。

B. 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深思熟虑,又要随机应变,关键要敢于迎难而上。

C. 当这个衣衫褴褛的老水手出现在他眼前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D. 物理老师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我们懂得难懂的知识,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 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 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 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5、学完本课,九年级(2)班打算举行以“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

(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给漫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0个字)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对某校学生2018年5月生活开支情况的调查,请阅读表格,得出结论。

(至
少写两条)
(3)其实金钱也不是万能的,它能买到很多东西,但很多东西也绝对不是可以用金钱买到的。

请结合上表并联系生活实际,对出现上述情况的同学提一些建议,让他们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利用金钱。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瞩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

原来是一位邻居。

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迷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

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

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

一群身穿黑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

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

一年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

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

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

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姑娘。

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

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

”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

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

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

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

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

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

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画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

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

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

”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

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

”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

“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

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

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

“玛留莎。

”彼得喊了她一声。

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着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

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

“我将给她写信。

”他这样想着。

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直白到额头。

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1)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

(2)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发挥想象,请将下面句子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4)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
(2)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直白到额头。

(5)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辨析能力。

【解答】读准字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看是否违背拼音书写规则,比如“有a 不放过,没a找o、e;i、u相连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等;②谨防误读形声字;③改正习惯性误读;④熟练掌握多音字。

B项,“蹋”应读ta。

2、【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解答】A项,铮钱—挣钱、荒堂—荒唐;2个。

B项,恭唯—恭维;1个。

C项,褴偻—褴褛、无籁—无赖、皱文—皱纹。

3个。

故选:C。

3、【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

【解答】A项,一成不变: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使用正确;B项,随机应变:根据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使用正确;C项,衣衫褴褛:衣服破旧。

使用正确;D项,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指作者自说在亭子里情趣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别有用心。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故选D。

4、【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解答】A项,语序不当、把“掌握、接受和理解”改为“接受、理解和掌握”。

B项,重复赘余,用词不当。

把“举行的”。

把“告诉”改为“宣布”。

D项,用词不当。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趋之若鹜: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

故选C。

5、
(1)【答案】示例:贪欲——人生的陷阱
【分析】本题考查给漫画拟写标题。

【解答】图片中,金钱使人们产生贪欲,贪欲面前,人们都掉进了陷阱,据此写出贪欲对人们的危害即可。

(2)【答案】①生活总开支越大,用于购买资料和订刊的开支所占比例越小。

②生活总开支越大,用于购买零食、娱乐和送礼的开支所占比例越大。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解答此题,要仔细读懂图表,进行信息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可抓住“生
答案第1页,共3页
活总开支”与“购买教辅资料和订报刊”及“购买零食、请客等”的关系。

表格显示,随着生活总开支数额的增长,购买教辅资料和订报刊的开支占比却越来越小,而用于购买零食、娱乐和送礼的开支所占比例越大。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3)【答案】示例:同学们,金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金钱可以买到书本。

但买不到智慧。

我们应该合理利用金钱,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可以节省零食和娱乐方面的开支,来帮助经济困难的同学,或为班集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解答】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6、
(1)【答案】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完成“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

(意思对即可)【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解答】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写邻居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而彼得完成了这个“嘱托”的故事,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邻居和彼得想方设法完成“嘱托”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

(2)【答案】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事件的起因;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嘱托”作铺垫。

【分析】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解答】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

“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失火”“囚徒们干的”交代事件的起因,“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引出囚犯的嘱托,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3)【答案】示例:如果战争结束了,拜托您按照字条上的地址把相片和信交给我的家人,告诉她们这里发生的一切。

我爱她们,请她们多保重。

【分析】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

【解答】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一要使用第一人称,二要符合情节和人物内心。

本题可结合囚犯的经历:被抓走,可能再也见不到老婆和孩子。

此时的心理应该是:拜托邻居完成自己的嘱托,让家人知道自己的情况,并表达对家人的爱等等。

(4)【答案】(1)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这位波兰人在当时危机情形下的小心和
急切。

(2)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彼得的震惊。

【分析】本题考查把握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

【解答】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回答其作用,答题规范是:运用了……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

(1)“煞白”是神态描写,“压低嗓门刚说出”是动作描写。

“急”“压低嗓门”分别写出了人物交代嘱托时的急切和谨慎小心。

(2)“越变越白,直白到额头”是神态描写,写出了彼得得知玛留莎就是自己要找的人时的震惊。

(5)【答案】本文以小红包为线索,两次设置悬念,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出入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小说讲究构思技巧,如开头的造成悬念,引起兴趣,中间的一波三折,结尾的引人入胜,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以及线索的安排。

本文“小红包”贯穿文章始终,作为线索出现;两次设置悬念,邻居和彼得分别如何完成嘱托,最后遇到玛留莎,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答案第3页,共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