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方法和效果。

方法:搜集2012
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的肝胆管结石78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

对甲组39例进行传统治疗,对乙组39例进行肝切除治疗。

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
床效果,并对比。

结果:甲组治疗有效率为74.36%,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

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切除
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240-02
肝胆管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属于胆管结石,好发于30-50岁人群[1]。

胆道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和胆汁滞留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

该病按照不同性
质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

该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并降低了
患者生活质量和水平。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

出现早期症
状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控制病情发展,维护身体健康[2]。

现搜集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接收的肝胆管结石78例患者,对其肝切除的临床方法和效
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的肝胆管结石78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

甲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8例、21例,共39例,平均年龄是(49.52±1.24)岁,最大64岁,最小25岁,其中13例结石部位为左
肝外叶,7例右后叶,9例左半肝,6例全肝,4例右半肝,病程是3.5-20年。


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9例、20例,共39例,平均年龄是(49.56±1.26)岁,最大63岁,最小24岁,其中12例结石部位为左肝外叶,7例右后叶,10
例左半肝,5例全肝,5例右半肝。

甲组和乙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甲组进行传统治疗,对乙组进行肝切除治疗。

(1)针对7例右后叶、12例左肝外叶和10例左半肝患者分别进行右后叶、左肝外叶及左半肝切除。

(2)
针对5例右半肝患者,3例进行右前叶胆管取石和右后叶肝段切除,1例进行右
半肝切除,1例进行右后叶胆管取石和右前叶肝段切除。

(3)针对5例全肝患者,1例进行胆管取石和左肝外叶切除术,1例进行右半肝切除,1例进行胆管取石和
左半肝切除,1例进行胆管取石和右前叶肝段切除,1例进行胆管取石和右后叶
肝段切除。

(4)针对本组17例伴有高位胆管狭窄患者,对其进行胆管切开、整形,并进行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保留Y管,6周后针对残留结石进行胆道镜多次取石术。

术后1年内对甲组和乙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甲组和乙组治疗效果,对比治
疗有效率。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治疗有效率为74.36%,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

乙组治疗有效率高
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对比见表
一。

表一甲组和乙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胀痛或典型胆绞痛,寒战发热,呈周
期性发作,患侧下胸部及肝区疼痛不适,可放射至肩部、背部,晚期患者常出现
肝脾肿大和门脉高压等症状[3]。

该病并发症较多,常见的慢性期并发症包括贫血、全身性营养不良、胆源性肝脓肿、低蛋白血症和慢性胆管炎等,常见的急性期并
发症包括胆源性肝脓肿、重症肝胆管炎和感染性并发症等。

积极控制病情、防治
并发症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原则。

在本文研究中,对乙组患者进行肝切除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4.87%,进行传统治疗的甲组治疗有效率仅为74.36%,乙组
明显高于甲组,提示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

肝切除时应注意:(1)手术前应当对患者肝管系统进行全面了解,对狭窄胆管位置及形态、肝胆
管结石分布及部位进行仔细观察,观察是否合并其他囊肿或肿瘤,有无胆管畸形,根据观察结果制定较为合理的切除方案。

(2)手术过程中应当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纠正术前检查的错误结果,有助于切除范围的准确确定,以此缩小切除范围。


应当对患者进行胆道镜检查,对肝内胆管的位置及狭窄程度进行了解,有助于高
位胆管的切开和整形范围准确确定,对病变性质进行有效鉴别,由此展开取石及
胆道扩张,从而降低术后结石残余率。

(3)手术后对全肝结石患者进行胆道镜检查,在直视下对患者肝内胆管全貌进行观察,确定结石形态、大小及位置,对术后残
余结石进行补救。

综上分析,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振强,方勇木.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管损伤9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
志.2013,13(13):45-46.
[2] 游恩龙,林斐琦.肝段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
志.2012,19(15):63-64.
[3] 沈俊,邓柏涛.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248例效果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
志.2013,18(14):47-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