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书笔记2023年《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书笔记1
想和大家分享——周国平(下文称其为:周先生),对于其为人我自己本人不是特别了解。
以前刚入大学时候曾在二食堂门口的书摊前买过他的一本书《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
辨识偏差买了盗版,出于对原著的支持,只翻过它几页。
而最近花了一天时间看了他另外一本《妞妞,一位父亲的札记》。
以其细腻的感情描述,我总算能一窥大师的写作。
以周先生的文字得来,其现在的女儿并非是他的第一个女儿。
他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于1990.04.20夏时制22时48分,在世上享受了不足1000天的光阴便离开了。
生命是女人给的礼物,所以世界上所有的母爱与时光都不是破费,因为诗人和女性定有永久的盟约。
而对于《妞妞》来讲,我更愿意把周先生当作对父爱的另一个定义。
我愿意把周国平写成我喜欢的样子,因为这样我和他才不会有距离感,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灵魂感受是一样的,尽管他的感受是建立在他的女儿上,而我的感受更多是建立在我与他人的关系上。
我将这个故事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概述。
有人说性爱是人类最自然的关爱,但未必。
周先生将女儿的出生当作是一次“事故”,并且也很珍惜这一次意外的来临。
未曾生儿育女的人,不可能知道父母的爱心有多痴。
也并不是说,生儿育女就是人生在世的一桩义务。
而这个女儿简短的人生通过爸爸的笔下呈现给万千读者,不得不感慨其人生且行。
一种人生的挫败感和责任感突然掉落在作家与读者的连线之间。
女儿妞妞死因是双眼多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而在其死后不久,周先生在一家普通的小医院的黑板上读到:孕妇切不可照射X光,否则可能致使胎儿患各种疾病,其中就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
而排除遗传致病可能,X光射线就是杀死妞妞的凶手。
这也让读者深思医学工作者的行为,医生是生命的捍卫者,我们签订协议书,允许医生在我们身体上“作为”,
大部分患者都是非医学研究者,他们不懂医学,所以任由医生的处置。
但此种做法不是无知,而是信任。
以此,医生被赋予了圣神的职责。
医学工作者在患者身上的每一次手术都不能小觑,说小是在医学院每一次小小的实验中得来的成果实践,说大是医患关系的本身出发点。
深思过后不禁让我对医学有了重新定义,医学大忌是什么?医学职责?
从前因为《太阳的后裔》而在高考志愿上填了五个医学院的我,不禁庆幸命运为我选择了西华。
这一个没有那么多的责任,不涉及那么多生命情感的工科。
在这里,我只需要做好每一次数据的计算与琢磨,而不因生命的逝去而伤感。
相比医学工作者,我的悲伤简直沧海一粟。
因为对一个本身带有悲伤情绪的人来讲,每一次生命的离开都是一次打击。
每一次技术上的失误都是一次挫败然而,我仍然天天为你写日记,不是给你将来读,而是给你现在读。
每当我单独和你在一起并且对你喃喃细语时,你那定定凝视我的眼神使我相信你听懂了一切。
世界必定是有两个,一个虚假,一个真实。
只是在眼前这个虚假的世界里,我们才会生离死别。
那个真实的世界却是永恒的,在那里我们本是一体,未尝聚散。
我的日记就属于那个世界,所以,每一个音尚未发出你就已经心领,每一个字尚未写下你就已经读懂。
——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昨天他的啼哭是欢乐,今天他的笑容也是哀痛。
”每每像这类的文字都能牵连起我内心的涟漪,一位父亲的苦心孤诣,一位文学工作者的内心独白。
共勉。
诗人不适合做丈夫,一结婚,诗意就没有了。
哲学家不适合做父亲,女儿生下来,哲学就死了。
2023年《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书笔记2
怀着虔诚的心,却是草草翻阅——有时候,我发现我不忍心甚至是不敢去读此书。
所以,我没有像以前那样逐字逐句细细研磨,更没有做摘抄,写某一句话的评论。
我实在下不了笔。
但是,我想,当我经历更多,心性更加坚韧,我是可以琢磨到底,因为生活就是这书中所言。
过日子本身就是在读此书。
然而,我又有些怕,我怕生活的纷乱会使我没有多余的灵性去“活”,我怕到时候我就只会“生”了。
我今天试图想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会感人至深?难道真的只是体现了人间真情吗?很显然不是这个原因。
世上每天都发生那么多的至情之事,为何没有感动我呢?
走在路上,突然有所顿悟:大多数的我们只是去逃避苦难求得解脱,而周国平却是试图去思考苦难以求得解脱。
当我自己遇到苦难时,会难过,会伤痛,会流泪,情感强烈,过后呢,也许会回忆触动伤感,也许就麻木了。
作者给我的感受不是这样。
他也有伤与痛,也有“殇”的回忆,可是,他很想以哲人的眼光去看清这“殇”的本质,去试图在生命在人性上顺求自然,一方面又做不到或者说他根本又有些故意执着于人的本能情感。
在这种矛盾下,他给人以一种悲剧的对比美,也更深刻更现实地刻画出人们未曾意识到却实实在在藏于心底的情感,因而大受欢迎吧。
他说,这本书对读者来说是本书,对我来说却是个坟。
其实,这本书对每个还有思想还能直视苦难的人儿来说不是坟呢?芸芸众生,那些苦难的记忆都是交由时间处理,让时间剥落一层又一层。
而这类人,把苦难的记忆交由自己的灵魂处理,每天抽出来看看。
从灵魂里进进出出,多么残酷,能不是坟么?那坟,埋藏了许多,隔绝了许多,却也很许多东西相通……坟里有的,坟外没有,也许有但只有那么几个人知道……
我自己这样写过,时间是个很残酷但又很温馨的名词,它让我们情感淡化的同时也抚平了伤口。
换个词语顺序吧,时间是个很温馨但又很残酷的名词,它抚
平我们伤口的同时也让我们情感淡化。
看完这本书,我突然不想让殇之记忆流逝,我宁愿给自己建个坟,每天看,每天痛。
也许我们每天都会快乐,但是这个人能给我的快乐没有了!我不能自己残忍地为了消灭痛苦就故意忘了他给我的快乐!他对我是独一无二的的,即使有替代的身份,能有替代的灵魂吗?
然而,我终究是个浅薄的人,能给予我快乐的人有很多身份,我很快就会被其他的身份给麻痹,进而忘记。
据说,人的大脑基因有趋利避害之效,能分泌某些酶去消释让人难过的画面,借此让人保持快乐的状态。
一直觉得大脑真好,直到此时,我发现,或许这就是人麻木的先天性因素,这种快乐何尝不就是麻木呢?
我祈祷,来生让我做一条鱼,这样干脆就让我不会记起,那样就不会残忍地经历从想起到忘记了。
人的生命中,我曾经以为最大的痛莫过于各种灾难导致人性的割裂,而现在我想说,最大的痛莫过于人性割裂后渐渐没有了痛!因为那是对生命的忽视啊!虽然可能是不存在的生命。
作者最后说,他又有一个女儿,但是妞妞始终是独立的,这个健康活泼女儿甚是无权代替已经成了永恒的妞妞。
——这才是我们作为“人”该有的态度吧。
不管现在境况比曾经好多少倍,想起旧人仍为之笑为之哭。
苦难有个特性,它总是与我们不期而遇。
有时候,我们会抱怨祸从天降。
可是,如果说苦难是注定的,我们是更愿意提早知道它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等候我们还是宁可不期而遇?我想,更多的人在最后会选择不期而遇吧。
人的心真的很小,很轻,承受不起太多折腾。
本来要承受苦难本身就很难得了,难道还要我们的心去承受因等候苦难所带来的压力吗?我们有这本事吗?
佛教八苦曰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这八苦,若让我们提早知道,哪一样是我们敢于等待的呢?若我们有选择的余地,我们会选择谁呢?想来这时候选择本事就是一种苦难!苦难让我们没有选择、与我们不期而遇真是天大的幸事!
八苦之中,最沉重的大概是爱别离苦吧。
生苦只有一次,老苦没有感觉,死苦更短,病苦是一个阶段的,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是自己的事,也还能忍受。
而那爱别离苦在我们一生中陪伴最久,牵扯的人最多,我们会看着祖辈和父辈亲人的逝去,再想着要告别子孙辈,从小到大,亲戚的聚聚散散,朋友的分分合合,每一次都感觉很心痛,每一次都如同丢了魂魄,每一次都魂牵梦萦地吃不好睡不好。
一生中,这种场面要经历多少回才罢休呢?
然而,八苦之中最能忍受的大概也是爱别离苦吧。
分别的次数多了,我们会习惯于这种安排,会接受这个事实,会找借口找安慰,于是乎,我们愈来愈坚强。
最后,爱别离都已经不是苦了。
想想看,我们一辈子经历了多少次爱别离的痛楚!如果出生前上天就告诉我们具体的场合,我们会敢于来到这个世上吗?我是不敢的。
不完整的爱啊,还要那么多伤去弥补,叫我如何承担?我有多少时间去别离呢?我又有多少时间去感受爱呢?宁可不期而遇然后去别离去等待,不去想那么多,只是抓住那些情感的片段,然后为之笑为之哭,管他下次在何时再经受爱别离之苦呢?
我也知道,我是还没有经历苦难的,现在的.所思所想只不过是文人的笔下之见罢了。
一旦真正面临潮起潮落,我将会怎么应对,或生或死,或悲伤或平静,我现在是无法预料的。
一个不懂得苦难的人去谈苦难,只是空话,很苍白,很不能让人信服。
我说苦难太坏、我不要它,哲人们会笑,这人太幼稚;我说苦难能磨练人、我需要它,哲人们还是会笑,这人太天真。
经历过,在心中形成真切的感受,才有资格对此评论。
——我是没有资格去评论这本书和评论苦难的。
也许有一天,我回过头来看自己曾经大放厥词,甚至会嗤之以鼻。
那时的人啊,怎么如此漂浮呢,始终是沉不住气啊,说的话空空洞洞,现在尝到苦果了吧!然而,倘若没有年少的大放厥词,说不定这颗心早就飘到更远的地方去了,现在都已无法找到。
不关注内心,内心怎么会关注我呢?
我曾告诉自己,有很多话不是写给现在的我看的,而是写给未来的我看的。
如果某一天遇到承受不住的痛,翻出孩提时用纯净心灵写的话语,重新获取一种新生的力量,借此抛开早已被层层束缚的肉身,以求得精神的解脱。
2023年《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书笔记3
前几天读了周国平的《妞妞》这本书,我深刻地领悟了作者对女儿深深的爱和面对女儿死亡的悲痛欲绝,读过之后似乎对人生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感触颇多。
《妞妞》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妞妞出生后,成为了父亲的掌上明珠,全家都在为这一小生命的到来而感到欣喜,可是生命是脆弱的,不幸的妞妞却在一个月后被查出患有眼癌。
家人们还沉浸在迎接妞妞出生的喜悦里,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却给了他们天大的打击。
面对这窘迫的局面,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立即手术,这样能延长生命,但妞妞会变成一个盲人;另一种选择就是不手术,但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作者忧郁了,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儿如此天真可爱,还有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的稚嫩与无谐,他真的不忍心让她的世界失去光明。
于是选择了不手术,陪伴妞妞快快乐乐地走完最后一程。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作者亲眼目睹了女儿被步步逼近的死神夺去生命的全过程,送走了与自己朝夕相处一年多的最亲的人。
那是一种痛,是初为人父却在转眼间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生命的痛。
作者用哲学家的头脑思考生命的价值和真谛,用自己的切肤之痛诉说了对生命的思考!
妞妞是不幸的,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没来得及享受美丽人间带给她的新奇,就失去了寻找光明的眼睛。
她不懂什么叫生,什么叫死,更不懂生命的意义,于是面对病魔缠身,她仍旧天真的笑,肿瘤扩散导致她的眼睛肿痛,可她揉揉便罢,不吵也不闹,依然尽力地睁大眼睛寻找亮光。
在周国平的笔下,妞妞不仅是他的心肝宝贝儿,更是他所钦佩和敬畏的生命。
如此小的孩子承受着大人都无法忍受的病痛,而且笑对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对所有人来讲都是一个生命的启示。
妞妞的一生只有一次生日,比起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能算得上是幸
运了。
妞妞生来招人喜欢,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懂得大人们的言行,懂事又听话,而她越是这样,人们越是为她感到惋惜,为她抱怨人生对她的不公。
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想,也许妞妞的生命会更有意义。
她毕竟在世上活了只有一年多,还没有洞察生命的能力,不知道自己将会很快消失人间,更不懂大人们为何伤心。
也许周国平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与其让她延长生命,倒不如让她开开心心走一回,不留下什么留恋和遗憾。
妞妞的死对于她自己并不是悲剧,而对于她的亲人却是一个惨痛的悲剧体验,但这总比等长大后为自己的残缺而绝望好吧。
从妞妞的身上,我们可能读懂了许多,但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生命是可贵的,而死亡也并不意味着悲剧,死者的去也许是种解脱,就像妞妞一样,天使般降临,最终又飞回了神圣的天堂,痛苦的折磨是她来世间一回最不应得到的。
世界上有无处不在的善良,也到处充满有意和无意的伤害。
让觉醒的灵魂无处可藏,让脆弱的生命防不胜防。
妞妞,还有她的家人……上苍无法疼爱所有的善良,也无法惩罚所有的伤害,也许只有善待自己呵护自己,生活才不会无奈了结,快乐才会长久的延续!
《妞妞》这本书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因为周国平以一个父亲的视角,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在诉说生命的意义。
妞妞是他心头的一块肉,相处一年多,他对女儿的爱已经胜过一切。
而在妞妞出生之前,这是他意想不到的。
人都说母爱是天生的,因为母亲与孩子血脉相连,而父爱,是与孩子相处后才产生的,毕竟与孩子有一层隔膜。
周国平也一样,在妞妞降生之前,他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只是不断地被买回家的婴儿用品所惊扰,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刻,或许都没有准备好他的爱。
可是妞妞的出生是他无法拒绝的生命震撼,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竟想不到自己对孩子产生了如此之深的感情,觉得他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在书中说:“宁可做平庸的父亲,不做杰出的哲学家”。
的确,妞妞改变了他对人生的态度,为了女儿他宁愿放弃他的事业,这就是爱的力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妞妞,奇迹般地来到这个世界,被父母托在手中,享受天伦之乐。
可是周国平作为一个父亲,守着自己注定夭折的孩子,必定有太多的遗憾与无奈,可见他的爱是多么的伟大。
妞妞走了,短暂的18个月带给周先生的是一生的怀念。
他在书中说:“小妞妞,爸爸担心的是你那么弱小无助,从未离开过爸爸妈妈,我们竟让你一个人
出远门,你那双还没有学会走阳间的路的小脚丫,竟要独自走那条阴森的冥路了”,这种担忧与牵挂,我想也只有亲人才会发出,妞妞是周先生的血脉,是他生命的延续,当他敞开胸怀将全部的爱倾注于女儿身上,他感到希望不再渺茫,因为妞妞就是他的希望。
不幸的降临,酝酿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但即便是这样,也阻隔不了永恒的亲情,因为生命的价值在于爱的交换。
妞妞让周国平懂得:“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割断父母对孩子的牵挂,连死亡也不能,这牵挂的线团系在你远逝的小躯体上,穿透生死的壁垒,达于另一个世界。
我明知你不复存在,仍然惦记你犹如惦记一个失踪的游子”。
但愿这种牵挂能穿越时空飞到妞妞身边,成为永恒!
《妞妞》让我泪流满面,周先生对生命的诉说让我为之震撼,感谢妞妞,感谢周国平,也感谢曾经有过的苦痛与悲伤,让我知道活着的价值,生命的真谛!
2023年《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书笔记4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应该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可以说这整本书其实就是一位父亲表达真实情感的日记。
书中每一个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爱意深深牵动着我。
每当描写到妞妞的可爱时,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灵动纯真的小精灵,蹦蹦跳跳,嘻嘻哈哈,非常开心。
但是每当切换到妞妞饱受癌症折磨,却像一个成年人隐忍时,我的心也在隐隐作疼,像被一只魔爪揪住不放一样。
仿佛我就是妞妞的妈妈,和爸爸一样正在经历着煎熬。
然而我不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青年,未曾经历过生儿养女的酸甜苦辣,更未曾与妞妞有过任何交集。
但是读完这本书,我仍然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对妞妞病痛的怜惜,对妞妞父母伤痛的悲哀,对造成这个结局的一系列不专业、不人性医生的谴责。
如山如水:
__第一句话: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
这位父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对于作家而言,文学不仅是工作,更是精神的追求。
女儿的出生改变了父亲,一切华丽的辞藻在和女儿的对比上都显得苍白无力。
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都不再重要,眼前眨着大眼睛对他笑的人才是一切他想要的。
每个孩子都是父精母血,几亿分之一的机缘巧合才来到这个世界上。
因为有爱,所以有家,因为有孩子,家才有了实质性的形式和内容。
每一个“妞妞”来到世上都是爱的奇迹。
每天面对着班上二十几个生命的奇迹,我能有理由不爱吗?我爱我的“孩子们”胜于爱我的工作。
生活中,我常常抱怨,每天最难过的事情就是早晨离开被窝的时刻,但是每天见到孩子们笑颜如花,短暂的不快便一扫而光。
如果不是真心地爱孩子,那么快乐从何而来呢?一直很庆幸,从学校毕业后直接选择了幼儿园的工作。
毕业三年了,期间没有换过工作,更没有换工作的念头。
抛开工作所获取的报酬,我更愿意将这份工作当作生活。
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有快乐的时候,有生气的时候,有感动的时候,也有委屈的时候,这不正是生活?每一个孩子每一天都在变化,变高变壮,变成熟变懂事,但是不变的是纯真的童心,一直感染着我,让我乐观的对待生活。
妞妞的眼癌早在一个月时已经确诊,不可逆转,背上了死亡的包袱进行着生命倒计时。
作为生她养她的父母亲,心里要承受多大的痛苦。
可是仅仅只有痛苦是绝对不行的,小生命在世的每一天都需要爱的呵护。
如果只有悲痛的爱,怜惜的爱,那么爱是沉重的,爱是有负担的。
妞妞的父亲不是这样,即使结局早已注定,但是过程仍然要精彩,没有遗憾。
每天带妞妞出门散步,感受阳光,倾听音乐,体验人世的温暖。
这样的父爱如山般沉稳宽厚,也如水般细致流长。
像妞妞的父亲一样,珍惜一切,珍惜每一天,否则当我们不再拥有时,一定会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