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管理技术在印刷工艺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管理技术在印刷工艺中的应用
印刷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正在翻看的一本小说,身边的各种广告海报以及其他各种印刷品,其生动、鲜艳和精彩的色彩都是吸引人们眼球的关键。
然而,印刷的颜色真实性、亮度及精度并没有通常所认为的直观。
常常,印刷品的颜色存在长时间的颜色变化,让人觉得“出乎意料”。
色彩管理技术的应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合理地利用色彩管理技术,印刷品的色彩表现更加准确、清晰和持久,从而满足人们对于印刷品的视觉体验。
一、色彩管理技术的概念
色彩管理技术是指在数字化图像的全过程中实现一致的色彩预览、生成和输出的技术,是一种高科技、高精度、高质量的色彩控制系统。
其发展历程表明了色彩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色彩管理技术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数字图像的颜色模拟质量问题。
在国际比较流行的色彩管理标准体系中,其核心就是“ICC管理模块”,这一模块是在数据库中储存了所有色彩空间的ICC文件,并通过标准协议相互调用,实现了色彩空间的转换,并用于不同媒介领域之间数字图像的传递和应用。
它不仅关注了图像数据的精确描述,而且涵盖了颜色的物理描述与心理描述,以及用于各种设备、文件格式和应用场景的转换和适应。
二、色彩管理技术的印刷应用
色彩管理技术在印刷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印刷品颜色准确性的控制。
不同颜色空间在不同设备下显示的差异性及彩色印刷的工艺特点,导致了印刷品中存在的颜色不准确、发生油墨色差、颜色过渡不自然等问题。
通过引进与实施色彩管理系统,印刷成品的色彩表现能够接近或达到原稿的真实色彩效果,同时为生产过程带来一些诸如生产成本降低、图像文件传输、制版过程控制和印刷输出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效益。
1. 色彩标准
在印刷的过程中,不同的印刷设备、印刷原材料、环境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印
刷品的色彩,因此规范化了色彩标准非常的必要。
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色彩风格是欧洲的FOGRA,美国的SWOP和日本的HIBICS三种标准,其中FOGRA和SWOP是应用较广泛的两个标准。
印刷体系的加密标准,即ICC 与ICM文件也是
实现精确预测和控制印刷品准确度的必要技巧。
2. 设备标定
设备标定是色彩管理的第一步。
针对设备默认将黑色设置成CMY等混色,特
别为设备标定的专用设备检测打印电路并调整出合适的颜料存在的方法。
打印设备的每个曝光头的性能差异、色带卷扬/低速,黑色输出开启状态下的曝光时间与电
压等参数都要进行计算设定。
3. 图像校色
图像校色是指通过调整图像的对比度、亮度、明暗、饱和度等因素,使其颜色
更贴近于原稿、达到预先期望的色彩效果。
图像校色系统允许重点图像、通用图像和出版物图片在重大的印刷计划之前便进行色彩调整。
通过彩色管理系统中的外部设备以及标准的ICC色彩模式,校正后的图像能够显示最佳的颜色相容性。
4. 印刷色彩控制
在印刷领域的工作中,色彩管理控制必须穿插在每个颜色空间里。
要在印刷过
程中做到完善的色彩管理,还需利用三方色彩控制,以实现校正色标准、监控色彩、生成和管理色彩和彩色,检测单张或运行,自动化上漆选择和色彩转换等。
5. 一致性测试
一致性测试是对于色彩管理的进一步保障。
检测的项目包括红、绿、蓝、黄、
黑五个基础颜色的准确位置、色彩深度的一致性、通用度以及在不同设备、不同场景下图像质量评估的应用等等。
在实际印刷中,通过建立测试样本、对样品中的五
个基本颜色进行测定、计算正确度、准确度和分辨率等指标来对印刷品的各种颜色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三、结论
随着当今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发展,印刷品作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之一,如何保证印刷品的色彩准确显示成为实施印刷品质量管理的关键。
色彩管理技术的应用使得印刷品的色彩表现真实、鲜艳、精彩。
这种科技性工具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印刷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跨越式发展的数字化印刷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
同时,值得强调的是,印刷领域的色彩管理仍有很多需继续研究和完善的地方,希望后续的技术进步和科研引领,能够进一步推动印刷品质量的提升,促进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