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诗歌-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十校联赛”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民》课文解读
一、作者简介
韩东,1961年生于南京市。

8岁时随父母下放到苏北农村。

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

曾在南京审计院任哲学教师。

现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

1984年冬,与诗人丁当、于坚、吕德安、小君等创办《他们》文学社团,出版民间刊物《他们》。

除在国内外发表大量诗歌外,还写有诗学论文及小说。

其诗歌《有关大雁塔》被作为日常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洪子诚认为,韩东“80年代的创作保持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人对日常生活的感觉。

他的诗学主张在一部分青年诗人中很有影响。

他的著名的‘诗到语言为止'的命题,旨在反对朦胧诗人所扮演的‘历史真理代盲人'的角色以及他们强烈的社会意识。

他主张当代诗人应更直接、更具体地反映人的生活情状,诗人的责任在于对日常事物保持审美的敏感,并用‘口语化,来改写当代诗歌语言”(《中国当代文学史》第31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山民)可以说是体现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人对日常生活的感觉”的代表作。

二、基本解读
这是一首具有浓厚讽刺意味的现代寓言诗歌。

第1段,“他”和父亲的问答,表现出世居山中的父辈只知道山外是山
无知。

这让我感到“疲倦”。

对群山以外的世界茫然
第2、3、4段,写“他”的思绪。

想“他”应该与父辈有所不同,但只是想想而已,最后只会埋怨:“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父辈安于命运、固守乡土、不知向外发展,这是封闭性的社会中保守、惰性力量的表现,是封闭性社会成员劣根性的体现,它使人“疲倦”、沮丧。

诗中的“他”,虽和父辈的想法不同:他知道群山外面有广阔的世界,有走出群山去看大海的想法,甚至有即使自己走不群山,也要让子辈继续走下去的筹划;但
路途的漫长、遥远、艰辛,使他“疲倦”而怯于前行。

结尾“他”的“遗憾”,更具有讽刺意味。

父辈不知而不为,“他”却知面不为,耽于幻想而却于行动,不愿种树,只想乘凉。

“他”和父辈实质上并无两样,都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意识和披荆斩棘的精神,“他”也是被针砭的对象。

揭示精神弊端,是本诗的题旨所在。

三、精华鉴赏
《山民》的写作,以生活化的直接切人来呈现普通人的精神面貌,在构思上通过叙述一个小故事的手法来完成。

语言上追求口语化。

诗人采用客观的叙述性口语来写诗,语言平淡、直白。

普通的词语、单调的句式,读来令人感觉沉闷,而沉闷正是诗人所要反映的生活给人的感觉,因此,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诗歌的主题是水乳交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