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发酵工程》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发酵工程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二、 课程可持续 发展 的前提是 加 强教 师资队伍 的建设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教 师队伍建设 , 一
是加强教育技术 和经验 的学习 , 通过参加各种形
式 的教 学及 教法 的培 训 班 , 现 代 教 学技 术 引入 把
题 引。十年来 , 经过我们教学科研的积累, 依托
我校化工优势学科 , 在课程体 系、 教学 内容 、 教学
是个系统的工程 , 我们仍需 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
质量 而积 极努 力 。
点地总结归纳 , 学生就会对工厂生产有一定 的认
识 。我们 充分 利用 认识 实 习 , 生产 实 习 , 毕业 实 习 的三 个不 同层 次 的 实 习 , 实 习 实 践 教 学 与本 课 把
参考文献 :
[ ] 宫衡 , 1 陈长华 . 酵工程 教学 的改革 与 实践 [ ] 化 发 J. 工高等教育 ,0 5 8 ( )3 -4 20 ,4 2 :23 . [ ] 乔长晟 , 士儒 , 2 贾 谭之磊. 生物工 程专业实践 教学改 革探讨 [ ] 中国轻工教育 ,0 6 3 :56 . J. 20 ( ) 6 -6
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 想办法解决 问题 , 进而掌握
教学 进 度 、 深度 和广 度 。讨论 过程 中 , 师应特 别 教 注 意加 强 引导 , 在关 键点 上对 学生 进行 提示 、 发 启 和 引导 。经 过实 践 发现 这种 “ 讨式 ” 学 , 生 研 教 学 学 习热情 很 高 , 论 题 目的展 开 需 要 学 生 不 仅 培 讨
在进一步在综合实验环节 中, 这些基本技 能训 练 重复 出现 , 基本技能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另外 , 综 合性实验和创造性实验 的比重大; 占整个 实验环 节的 8 %。我们增加 了螺旋霉 素 5升发酵罐发 0 酵和燃料 乙醇 l 5升发酵罐发酵创新性的实验 , 实
发酵工程教学大纲

发酵工程教学大纲发酵工程教学大纲导言:发酵工程是应用微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原理研究发酵过程的科学和技术。
它涉及微生物活性、生物传热和质量传递、筛选和改造微生物、发酵材料的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种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熟悉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特性和工程参数。
3.掌握发酵工程的实验操作技能。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1.发酵工程概论1.1 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1.2 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3 发酵工程与生物工程的关系2.微生物学基础2.1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2.2 微生物的培养和繁殖2.3 微生物对环境的要求3.发酵过程和工程参数3.1 发酵过程的分析和优化3.2 发酵过程中的传热和质量传递3.3 发酵工程的参数控制和调节4.发酵工程的实验室操作技能4.1 发酵工程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4.2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培养和发酵操作4.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5.发酵工程的创新应用5.1 新型发酵菌种的筛选和改造5.2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5.3 发酵工程在生物药物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发酵工程的基本知识。
2.实验操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培养和发酵操作训练,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发酵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实验报告撰写和小组讨论成果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进行测试。
3.实验成绩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理解和技能水平。
4.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进行综合测试。
发酵工程网络课程建设实践与经验

发酵工程网络课程建设实践与经验摘要:网络课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成为现代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本文对新乡医学院发酵工程网络课程建设过程的实践与经验进行总结和讨论。
关键词:发酵工程网络课程实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课程建设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的建设内容[1-2 ]。
发酵工程(F e r m e n t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概念多,发展快,知识量大。
教学过程中应有指导性地突出重点、难点,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觉地认识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作为新乡医学院校级网络示范课程之一的发酵工程学,在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前期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校级评估考核后已达到建设合格水平,该文章就对发酵工程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与经验进行总结。
1 课程任务发酵工程的课程任务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发酵工程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 对最新的生物技术的发展动向有所了解,可以灵活地运用生物反应动力学、发酵调控学、生物反应过程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对发酵及生物转化等有关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有更深入的研究,并能更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为今后的实际生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建设目的发酵工程网络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根据现行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与凝练,基于网络表现的课程内容与相关教学活动,涵盖课程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将最新、最全面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展现给学习者,这样学生学习将达到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交互式教学效果。
3 设计思路在发酵工程网络课程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出其专业特色,并结合近几年发酵工程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取得的成果,组织所有任课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内容建设,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网络平台建设方面的优势为网络课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网络运行、技术故障排除、视频动画的在线播放等方面的问题均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使得基于B l a c k b o a r d管理平台的网络课程可通畅良好的运行。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们 改 变 了 以往 借 鉴 研 究 型 高 校 的 做 法 ,而 是 根 据 本 校 的 办 学 条 件 、 生 基 本素 质 、 师 素 质 、 验 条 件 、 学 教 实 就业 方 向 制定 了 一 套 具 有 自身 特 点 的 教 学 大纲 。 大纲 围绕 一 条 主 线 ( 发 酵工 艺 即 的主 线 : 种 、 养 基 、 子 扩 大 培 养 、 酵 过 程 控 制 ) 两个 基 菌 培 种 发 、 础 ( 物 学 、 程 学 ) 几 大 典 型 发酵 过程 ( 统 酒 精 发 酵 、 物 生 工 、 传 生 工程菌发酵 、 物细胞培养 ) 编排 , 括绪论 、 种选育 、 动 来 包 菌 培 养基 、 菌 、 子 的 扩 大培 养 、 生 物 的 代 谢 与 调 节 、 酵 过 程 灭 种 微 发 动 力 学 、 酵过 程 工 艺 控 制 、 型 发 酵过 程 等 内容 。 发 典
一
二 、 化 教 学 模 式 。 动 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和 主 动性 优 调
、
1综合 运 用教 学 方 式 。 . 课 堂 教学 的方 法 有 多种 形 式 。 们 根 据 教 材 内 容 、 点 和 我 特 性 质 、 课 对 象 的不 同 , 用 不 同 的授 课 模 式 , 授 采 主要 模 式 有 : 启 发 式 教学 、 论 式 教 学 、 计 式 教 学 、 纳 式 教 学 等 , 到 了较 讨 设 归 收 好 的效 果 。 ( ) 发式 教学 。首 先 是 讲 重 点 、 点 , 面 面俱 到 , 懂 1启 难 不 难 的 问题 讲 深 讲 透 . 懂 的 内容 则 指 出关 键 。 易 留下 悬 念 。其 次是 善 于提 出 问题 . 学 生在 思考 中跟 上教 师 的 思路 。 在 关 键 时 让 并 刻进 行 反 问 , 学 生 在 积 极 思 考 的过 程 中接 受 知 识 , 不 是被 使 而 动地 往 “ 口袋 ” 。 学 习 基 本 原理 、 念 、 则 等 重要 内容 时 , 装 在 概 法 我 们 多 采 用 以 教 师 为 主 体 的 启 发 式 教 学 ,同 时 结 合 讨 论 式教 学 模 式 ,使 学 生 的 思 维 紧 紧 围绕 说 讲 的 内 容 ,让 学 生 完 全理
发酵工程实验改革实践与研究

[ ] 汉德 , 5吴 尤佳 春 .远 程 开 放 教 育 教 学 模 式 的 构 建 与 实践 [ ] J .中 国远 程 教
育 ,05 5 . 20 ( )
才 能 得 到 理 想 的学 习效 果 。
板 、 组 讨 论 区 、 友 私 信 等 工 具 , 支 群 好 来 持和保证空 间教学 的一 些基 本环 节 , 如
中培 养学生 实际语 言运 用能 力的策
略 研 究 [ D O ]ht :/ on g a B / L . t / m rl ' . p nt e
y u b o . on c l l g c i.
听不动 、 不做 笔记 , 只等课后到老 师空 问
区阅 读 或 下 载 资 料 是 不 够 的 。学 知 识 要
式 , 功 能 再 强 大 , 只 是 一 种 技 术 手 其 也 段 , 师 不 能 对 它 过 分 地 依 赖 。 学 生 的 教
[ ] 炯 英 , 秀 珍 .从 i- 1李 戴 l理 论 谈 大 4
学英语分级教 学 的语 言输入 [ ] 山 J.
东 外语 教 学 ,0 1 1 : —_ . 2 0 ( )5 5 4 8
的 多 次 探 索 性 改 革 , 步 形 成 了 与 食 品 初
力 的 培 养 , 能 够 将 学 科 知 识 、 业 能 力 及 专
科学专业相结合 、 应 发酵 工程 发展 的 适 具有本校 特 色 的食 品 发 酵工 程 专 业体
系 。其 中 , 验 教 学 在 食 品 发 酵 工 程 专 实 业人 才培养方 面具有 举足 轻重 的作 用 。 实验 教 学 的 质 量 不 仅 直 接 影 响 学 生 对 相 应 理 论 的理 解 , 且 对 学 生 独 立 操 作 能 而
虚实结合的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虚实结合的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一、引言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其应用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
在发酵工程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设备陈旧、实验数据处理不规范等。
为了提高发酵工程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探索了一种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二、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指将实验教学与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实验过程,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丰富实验内容。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多种实验情境,使实验内容更加丰富。
2.提高实验安全性。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避免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提高实验的安全性。
3.节约实验成本。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节约实验所需的成本,如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
4.方便实验数据处理。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自动记录实验数据,方便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实践情况我们在发酵工程实验教学中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具体实践过程如下:1.选择虚拟仿真软件。
我们选择了一款名为“发酵工程仿真实验平台”的软件,该软件可以模拟多种发酵工程实验情境。
2.制定实验方案。
我们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发酵工程实验方案。
3.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在虚拟仿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如调节反应器温度、控制pH值等。
4.处理实验数据。
虚拟仿真软件可以自动记录实验数据,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实践结果表明,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发酵工程实验教学的质量,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安全性,节约实验成本,方便实验数据处理。
四、结论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发酵工程实验教学的质量。
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和推广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的发酵工程人才做出贡献。
《发酵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发酵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发酵工程》是面向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3学分,共64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发酵工程的共性原理和实用技术,培养工程意识;深入理解发酵过程工艺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更好地符合客观规律,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本领域相关产品生产和开发奠定基础。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自学,课中带着问题讨论分析,课后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学生将理论知识学通学活。
教师在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几个案例,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教学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典型案例1.案例简介本案例所属章节为第九章典型发酵产品生产工艺中第一节青霉素发酵,所属教学内容为青霉素的发酵工艺。
主要融入的思政元素包括:坚持不懈,敬畏生命,努力奋进,爱国情怀,辩证思维等。
2.案例围绕“青霉素发酵”的教学内容,在青霉素的发现、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调控及临床应用的不同教学过程,组织实施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和资源。
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下:1.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传奇故事—→融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争期间,三年内实现了青霉素从实验室生产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拯救无数士兵的生命—→融入敬畏生命、远离战争、守护和平。
3.在发酵工艺的优化控制中,通过添加少量的前体物质,可显著提高青霉素的产量—→融入细节决定成败,“窥一斑而知豹,落一叶而知秋”。
4.在我国青霉素的临床应用中,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下游提取纯度不高导致,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过敏率极低—→引出中国是发酵大国,很多发酵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但不是发酵强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同学们为关键技术的攻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发酵工程重要知识点的教学体会

发酵工程重要知识点的教学体会首先,发酵工程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发酵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影响着发酵的速度和效果。
因此,学生需要对微生物的种类、生长特性、代谢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生命周期和代谢途径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微生物的工作原理。
其次,发酵工程中的工艺参数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如温度、pH值、搅拌速度、氧气浓度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发酵的速度和质量。
因此,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控制这些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发酵效果。
在教学中,我会使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发酵实验,通过比较不同工艺参数对发酵效果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工艺参数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再次,发酵工程过程中的仪器与设备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如发酵罐、发酵控制系统、传感器、泵阀等,这些仪器可以对发酵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发酵效果和生产效率。
因此,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在教学中,我会结合实际案例和技术应用,让学生掌握如何选型和使用这些仪器的技能,为今后的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最后,发酵工程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涉及到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强调跨学科综合运用的思想。
如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涉及到多个化学反应,因此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而选择适宜的发酵罐和传感器,则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机械和电气知识。
在教学中,我会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以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发酵工程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发酵工程知识点的教学应该注重综合运用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微生物和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掌握相关的仪器和设备使用技能。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实际的工程实践,成为一名真正的发酵工程专业人才。
《发酵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生物制药方向)

《发酵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生物制药方向)《发酵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生物制药方向)1. 实验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发酵工程操作,了解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并培养其实验操作、数据处理、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等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生物制药工作做好准备。
2. 实验教学内容:(1)发酵工艺基础实验:学生学习发酵基本原理、发酵微生物筛选与培养方法、介质配方与调控策略等。
实验内容包括发酵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菌种的培养与保藏、生物酶的筛选与鉴定、酵母菌的发酵与调控等。
(2)发酵设备与控制实验:学生学习发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发酵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方法等。
实验内容包括发酵设备的组装与调试、发酵过程中的参数监测与控制、发酵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等。
(3)发酵工程实验:学生参与真实的发酵工程项目,掌握从发酵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到产品的提取与纯化的整个流程。
实验内容包括发酵工艺的设计与优化、发酵过程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产品的提取与纯化等。
3. 实验教学安排:(1)实验前准备:学生提前学习与准备实验所需的理论知识,包括发酵工艺原理、发酵微生物的特性、发酵设备的工作原理等。
(2)实验讲解与指导:教师进行实验讲解,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工作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3)实验数据处理与报告撰写: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与讨论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能力。
4. 实验成果评价:(1)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和深度等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成绩评定。
(2)实验操作: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技术熟练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维度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成绩评定。
(3)实验问题解决与团队合作:根据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和与同学协作的团队精神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成绩评定。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三第1章第3节: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2.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
3.在农牧业上的应用
4.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学生倾听,并认真记录、思考
铺垫基本知识,了解基本原理
主动探索,分析讨论,获得知识
结合图1-9,分析和讨论教材第23页的“思考·讨论”
以啤酒为例,展示“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学生小组在观看完啤酒的生产化流程后,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教材中第25页的问题
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提炼知识的能力。
课堂练习
当场通过练习,并提问点评。
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习题
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巩固重点内容,查缺补漏。
四、板书设计
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二、发酵工程的应用
1.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2.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
3.在农牧业上的应用
4.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由于微课时间有限,省略学生讨论分析的环节)
1.3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发酵工程及其基本环节
2.举例说明发酵工程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发酵工程的应用
2、教学难点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从社会中来
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早期
价格贵如金,如今,一瓶规格160万单位青霉素注射剂的价格只要1元左右。
提问:在工业上,青霉素是怎样生产的?
学生倾听,并认真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讲授,攻破难点
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1.选育菌种
2.扩大培养
3.培养机配制
4.灭菌
5.接种
6.发酵罐内发酵
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在“发酵工程”实验课中的应用

涉 。 果 出现 学 生 解 决 不 了 的 问题 , 师再 融入 社 会 奠 定 了坚 实 的 基 础 。 如 老 给 予 耐 心 细 致 的 解 答 。 种 研 究 设 计 性 实 这 验 极 大 开 发 了 学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和 动 3结 语 手 能 力 , 深 了对 理 论 知识 的理 解 , 加 同时 培 本 文 从 生 物 技 术 专 业 “ 酵 工 程 ” 验 发 实
一
参 考 文 献
[】 惠 玲 , 海 田 . 学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1张 方 教 习 , 生 学 习 的 目的 明确 , 趣 大 大 增 加 , 学 兴 改革 与 探 讨一 发 酵 工 程 教学 与 实 践【】 J. 在项 目实 施 过 程 中 , 们 用 自 己的 方 法 和 他 实验 室研 究 与探 索 ,0 7 2 ()8 1 2 0 ,6 1: ~1 . 方 式 完 成 课 题 任 务 , 且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需 [】贾士 儒 . 物 工 程 专 业 实 验 【 . 京 : 而 2 生 M】北 要查 阅专 业 书 籍 、 析 实 验 设计 细 节 、 决 分 解 中 国轻 工 业 出 版社 , 0 4 20 . 实验 技 术 难 题 , 生 在 完 成 项 目过 程 中会 【 学 3 】郁 达 , 卢祥 云 . 强 综 合 性 和 设 计 性 实 加 感 受 到 自 己 的 进 步 和 享 受 实 验 成 功 的 喜 验 , 养学生 创新能力一 生物科学( 培 师 悦 , 些 都 会 进 一 步 激 发 了 学 生 的 专 业 学 这 范 ) 实 验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与实 践 【 】 实 业 J. 习兴 趣 。 验 室 研 究 与探 索 , 0 2 2 ( ) 1 ~l . 2 0 , 1 1 : 5 7 2. 2培 养学 生 的合作 能力 [ 4 】柳 兆 , 王惠 琼 , 庄 成 . 潘 设计 性 实 验 教学 设 计 实 验 性 教 学 法 采 取 分 组 的 形 式 完 探 索【】集美 大学 学 报 ,9 7 23:9 J. 1 9 ,()6 ~ 成 , 实 施 项 目的 过 程 中 各组 的 负 责 人 根 在 71. 据 自 己组 的 项 目课 题 进 行 小 组 自学 和 讨 论 、 目实 施 、 项 小组 汇 报 、 总结 发 言 。 过 小 通 组 内及 小 组 间 的 充 分 交 流 、 论 、 策 等 , 讨 决 提 高 了学 生 的 合 作 能 力 , 强化 了 学 生 的 团 队 意 识 。 合 作 能 力 和 团 队 意 识恰 恰 是 当 而 前 社 会 化 大 生 产 所 要 求 的基 本 素 质 。
项目教学法为导向医学院校高职生化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为导向的医学院校高职生化教学模式的初探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将教学过程与具体工作项目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受,并通过完成项目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项目教学法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模式一、前言中国的职业教育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路程,改革开放初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新一代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因此中专教育和技校教育发展很快,并获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中等职业院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
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具有丰富的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却对如何办好高等教育经验不足。
办好高等职业教育,首要问题是要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个概念的组合,但又不是简单的二者组合。
如何全面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呢?首先它是“教育”,教育以“育人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这与培训班的“技能训练为主”的目标不同;其实是“职业教育”,这是以技术应用为主的工作,这与普通高校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培养目标不同;最后是“高等职业教育”,这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层次不同,人才类型的重点不同。
作为生命科学中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的生物化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类、生物技术类和医学类等专业的学生必修课。
高职生物化学课程必需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要融基础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为一体。
二、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现状1.学生方面生化的研究范围涉及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学好生化这门课需要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化学知识。
高职生普遍化学基础薄弱,导致学习难度加大,随之产生畏惧、抵制和厌学情绪。
有些学生虽然一心想学好生化,但没有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结果成绩不尽如人意。
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基础课中学好“三理”(生理、病理、药理)和解剖即可,生化知识对以后的临床工作没有多大关系,对生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处于为了考试而被动学习的状态。
发酵工程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发酵过程中菌种培养、培养基配制、发酵条件控制等基本技能。
3. 熟悉发酵过程中产物生成的监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本实验以谷氨酸棒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摇瓶发酵的方式,探究其在适宜条件下对葡萄糖的转化率及谷氨酸的生成情况。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摇床、锥形瓶(250ml)、移液管、pH计、生物传感仪、分析天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2. 试剂: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配制:按照实验要求,称取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试剂,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调节pH至7.0,定容至1000ml。
2. 菌种活化:从菌种保藏管中取出谷氨酸棒杆菌,接种于装有适量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3. 接种:将活化后的菌种以1%的接种量接种于新鲜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
4. 发酵过程监测:每隔2小时取样,测定还原糖含量、谷氨酸含量、pH值等指标。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分析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消耗、谷氨酸生成、pH值变化等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还原糖消耗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消耗葡萄糖的同时,产生谷氨酸。
2. 谷氨酸生成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谷氨酸含量逐渐升高,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适宜条件下能够高效地将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
3. pH值变化曲线:在发酵过程中,pH值逐渐下降,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谷氨酸棒杆菌的摇瓶发酵,为谷氨酸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发酵工程》理论课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生物工程专业使用)

《发酵工程》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生物工程专业使用)I 前言发酵工程是生物学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
通过学习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及发酵工艺的控制、发酵产物的提取、生产设备的结构,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生物工程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数:40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参观)4学时。
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为9:1。
四教材:《微生物工程》,科学出版社出版,曹军卫主编,第二版,2007年3月。
Ⅱ正文第1章微生物工程概论一教学目的学习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及其应用,发酵的一般过程。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
(二)熟悉微生物工程的应用。
(三)掌握发酵的一般过程三教学内容(一)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
(二)微生物工程的应用(三)发酵的一般过程第2章生产菌种的来源一教学目的学习生产菌种的来源、分离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生产菌种的分离方法。
(二)掌握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
(三)掌握氨基酸产生菌的分离。
三教学内容(一)生物物质产生菌的筛选过程。
(二)菌种的分离。
第3章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代谢工程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的概念、特点及二者的关系;微生物代谢的类型及关系;微生物代谢自我调节的方法及代谢调控方法;代谢工程的定义及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及关系。
(二)掌握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的概念、特点及二者的关系。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总结与反思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总结与反思引言发酵工程是一门同时涉及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应用广泛,涵盖食品、制药、能源等领域。
本次实验是在发酵工程方面的基础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控制微生物在拟合法罐中的发酵过程,了解并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
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发酵曲线,了解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学特征;2. 掌握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微生物菌种培养技术;3. 学会调控发酵条件,提高发酵效率。
实验过程本次实验选取酵母菌作为发酵微生物,使用琼脂平板培养菌株,获得单菌种。
然后将菌株接种到小规模发酵罐中,控制发酵温度、pH值和通气速率,观察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学特征。
最后,利用收获的数据绘制发酵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1.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生长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2. 正确的温度、pH值和通气速率的控制,对于发酵效果至关重要;3. 根据发酵曲线的变化,可以预测发酵过程中的产物生成和生物质积累。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是我们在发酵工程方面的第一次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对发酵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我们在控制条件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尽管我们设定了标准的温度、pH值和通气速率,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设备的限制和人为操作的不准确性,我们的控制精度并不高,这可能对发酵过程的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对待实验操作过程,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在数据分析方面还有待提高。
虽然我们成功绘制了发酵曲线,并通过曲线分析发现了一些规律,但我们对于数据的解读还不够深入。
今后在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我们应该加强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解读能力,更好地调整和控制发酵过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本次实验中我们只以酵母菌为例进行了发酵实验,但发酵工程涉及到多种微生物和产物,因此今后我们应该在实验中考虑更多的微生物菌种和产物类型,以更好地了解发酵工程的广泛应用。
“酵”韵悠长——中学生物项目式学习案例

“酵”韵悠长——中学生物项目式学习案例发布时间:2023-06-26T03:25:54.532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23年3月总第215期作者:孙友旭[导读] 为了提高中学生对于《发酵技术》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探究与剖析领悟能力,我们开发了以《“酵”韵悠长》为课题的项目化学习案例,积极创设情境开展有意义的项目活动,把活动同生活、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与周围的同学进行协作、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符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收获生命成长。
济宁孔子学校山东济宁272000摘要:为了提高中学生对于《发酵技术》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探究与剖析领悟能力,我们开发了以《“酵”韵悠长》为课题的项目化学习案例,积极创设情境开展有意义的项目活动,把活动同生活、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与周围的同学进行协作、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符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收获生命成长。
关键词:发酵项目式学习PBL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项目化学习是有思维含量和思维发展意义的学习。
项目化学习要让学生透过问题的情境看到问题的本质,要在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调动和激活相关的知识,形成可迁移的思维方式,并在项目的完成中实现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
从这个意义上说,项目化学习是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迸发思维火花、产生精彩观念的过程。
生物发酵技术应用性强,学生学用结合,突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当代课程改革强有力的发展背景下,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满堂解读,学生获得信息途径与手段更多样化,更喜欢探究与合作式学习。
教师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新型学习平台,促使学习效果最优化。
发酵工程及应用教学反思

发酵工程及应用教学反思生物技术是当前世界最前沿的学科技术,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迅速发展。
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以学科基础扎实,知识全面,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目标。
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发酵工艺原理课程是微生物、食品、制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它是一门含有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的科学技术,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宽,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化工原理和工程等理论,同时它又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我们结合几年来发酵工程工艺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谈一些体会和设想。
1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1.1选用优秀的新教材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桥梁,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选择具有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成就的优秀教材,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们采用了1998年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姚汝华编写的《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克服了以前所采用的教材知识的滞后性,该教材在内容上具有全面、简明的特点,不仅包括了发酵工程上游工艺,及发酵过程的检测与控制,还包括了下游提取分离工艺,使学生一本教材在手,就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生物操作的全过程。
同时我们为学生指定了《生物工艺学》、《发酵工艺原理》、《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等作为主要参考书,使发酵动力学教学容更为充实,也补充了工程菌发酵、动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固定化细胞发酵、发酵与产物提取藕联等现代生物技术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抗生素工艺学》及华北制药厂职工大学编写的《抗生素生产工艺》作为参考书又使学生清楚的了解了发酵工艺实际操作过程,操作要点,更拉近了所学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的距离。
使用上述教材及参考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拓宽了学生在发酵工程领域的视野。
1.2优化教学内容21世纪人才的知识结构需要有系统性又有开拓性,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实践技能,教学内容的选择就要具有系统性、基础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为了体现这些,首先,我们以教材为主融合其他参考书对教学内容加以充实扩展,同时通过阅览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浏览专业网站,将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科研成果和技术及时的介绍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超前于教材,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
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发酵技术的应用-

跨学科概念
涉及到的学科:数学、物理、化学、劳动、技术等 跨学科概念:因果关系、尺度、比例和数量,物质与能量, 稳定与变化
02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学生能知道控制微生物活动可以延长食品保存的时间; 学生能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说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的 分解作用可以实现物质循环。
谢谢!
能力目标
使学生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品; 学生能够练习运用发酵技术制作酸奶等食品;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过程中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 作能力; 学生能够初步具备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 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和影响; 学生能够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搜集的资料符合科学实 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对生产生活中的废物进行分类处理, 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帮助学生确立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拓展提升:试着利用乳酸菌等其他微生物试着制作食品(如泡菜、面包等)
04
教学反思与改进
情境导入有效吸引学生眼球,实验吸引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成方法与技能。
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体现“立德树人”
提升自己对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对社会前沿热点问题的关 注。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播放视频,“ 堆肥”,学生 回答相应问题 。
分析微生物属于 生态系统中的分 解者。
学生自由发言:经过本课时的学习获得了哪些知识?通过对整节课的学习,对 传统生物技术有了哪些了解?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完成第一课时教学目 标和教学重难点
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生物教学初探——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为例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理念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 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 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 在此过程中要逐 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 任等生物学核心素养,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形成 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
项目学习是一种当今教育界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符合课程改革理念及要求。 项目学习通常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通 过小组分工协作, 按照项目任务的要求, 独立制定计
自然长廊
2018 年第 5 期
实践探索
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生物教学初探
———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为例
张鑫
摘 要: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物学核心素养,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形成积极的 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本文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为例,探讨了项目学 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核心素养;项目学习
二、项目学习模式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原理。 (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流 程。(3)如果实验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应对的策 略。(4)比较自己制作发酵产品的过程与生产厂家工艺 流程的异同, 总结少量制作转化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 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2.项目学习目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选某种发酵产品的 制作为项目进行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实验的过程,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设计。(2) 通过查找、阅读、讨论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信息加工 意识与能力。 通过归纳、分析等途径,帮助学生掌握自 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3)通过对实验产品及实验得 失的讨论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科学探 究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 3.项目学习教学思路。 提出项目→讨论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方 案→展示交流。 4.项目学习教学过程。 提出项目。 视频及 PPT 展示古代劳动人民酿酒、 酿醋的历史,有关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展示泡萝卜、 酸豆角等令人胃口大开的泡菜图。目的:用真实情景激 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讨论项目。各小组先确定好所要制作的发酵产品, 分别领取研究项目。在探究实验开始前完成准备工作。 仔细查阅资料并思考如下问题:①果酒、果醋、腐乳、泡 菜的制作原理是什么?②实验材料的选取依据是什么? ③对实验材料做怎样的处理? ④设计实验装置时应注 意哪些问题? ⑤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各项目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 一个 项 目为 整 体 , 工艺 流程 为主 线 。 项 目展 开来 完 以 以 成 各 个 环节 , 把理 论 及 相 关 的操 作 技 能 融 汇 到 每 个 环 节 中 。 把 项 目变 成实 践 操 作 性 强 的 业 务 训 练 。以 抗 生 素 发 酵生 产 部 分 为 例 , 其 分 解 为六 个 项 目。 目一 : 子 培 养 基 的制 备 : 目 将 项 种 项 二 : 产 孢 子 的 制 备 ; 目三 : 酵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目 四 : 生 项 发 项 发 酵 生 产 ; 目五 : 酵 产物 的提 取 ; 目六 : 品的 精 制 。 项 发 项 产
项 目教 学 法 在 高 职 《 酵 工 程 》 程 中 的 实 践 与 应 用 发 课
洪伟 呜 左伟 勇 杨 晓 志 崔 潇婷 宋 亮
( 江苏 畜 牧 兽 医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苏 泰 州 2 5 0 ) 江 2 30
摘 要 :《 酵 工 程 》 高 职 生 物 制 药 技 术 专 业 的 一 门核 发 是 心课 程 , 文介 绍 了项 目教 学 法在 《 酵 工程 》 程 中的 实践 本 发 课 过程 , 析 了项 目教 学 法的 效 果 , 分 讨论 了实 施项 目教 学法 应 该
l2 目 实 施 过 程 -项
2 3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团队合 作 精 神 项 目教学 法 强 调 以小 组 为 单 位 开展 工作 ,小 组 中 各个 成 员 既 要 完成 各 自的 工 作 任 务 , 要 主 动 与 其 他 成员 讨 论 , 同 又 共 完 成 小组 的项 目。 完 成 项 目任 务 的 同时 , 生培 养 了团 队合 在 学 作精神。
在 现 在 以 下 具 主
几个方面。
学 习效 果 不 理想 。 采用 项 目教 学 法 讲授 了该 课 程 中 的 “ 生 我 抗 素发 酵 生 产 ” 分 , 得 了较 好 的教 学 效 果 部 取
1项 目教 学 法 的应 用 .
注 意 的 问 题
关 键 词 : 发 酵 工程 》 项 目教 学法 《
应用
项 目教学 法 是 一 种 以学 生 自主 探 索 为 基 础 .教 师 指 导为 辅 , 学 生 在 团 队 协作 下 主 动 接 受 知识 和技 能 的 教 学 方式 。 让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先 由教 师 根 据 教 学 内容 要 求 设 计 一 个 或 多个 项 目,再 由学 生 以小 组 合 作 方 式 围 绕 项 目进 行 计 划 的制 订 和实 施 , 组 内展 开讨 论 和协 作 学 习 , 后 以 共 同 完 成项 目的情 况 小 最 来评 价学 生是 否 达 到 教 学 目标 《 酵 工 程 》 高 职高 专 生 物 发 是 制 药技 术 类 专 业 的 一 门核 心 课 程 、 专业 必 修 课 程 本课 程 的功 能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微生 物发酵制药技 术及其控制要点 . 培养学生观察 、 析 、 分 归纳 相 应 的 专 业 技 能 . 同时 根据 职 业 岗 位 的 任 职 要 求 , 订 ] 作 内 容 , 合 工 作 环 节 , 成 完 整 的 微 制 一 结 形 生物 发 酵 制 药 工 艺 技 能体 系 ,培养 学生 的职 业 能 力 与 职 业 素 养 。原 先 的 教 学方 法 是 注重 教 师 的讲 授 , 知识 结 构 松 散 . 生 学
要求 , 注学 生 在 项 目教 学 中 的 进 步 程度 . 关 这样 有利 于培 养 学 生 的职 业 能力 、 践 能力 和创 新 能 力 。 实 在 评 价 主体 上 , 励 学 生 主 动 、 观 地 评价 自己 的学 习 成 鼓 客 果 , 励 学 生 自评 、 评 , 进 学 生 对 自身 学 习 过程 的反 思 鼓 互 促 2运 用 项 目教学 法的 效 果 . 项 目教学 法 的学 习过 程 是 一 个 全 员参 与 的创 造 性 实 践 活 动 , 注 重 的 是 完 成 项 目任 务 的实 践 过 程 不是 最终 结 果 它 而
3. 考 与 讨 论 思
31 . 高素质 教 学 团队 是 关键 教师 要 有 丰 富 的 教 学 经验 和生 产 经 验 , 改 革 创 新 意 识 . 有 善 于 总结 。教 师 必 须 具 备 完成 一 个 项 目所 涉 及 到 的所 有 专 业 理论 知识 和 专 业 技 能 , 同时 能 够 寻 找 到适 合 的 、 于教 学 的项 用
1 1 目 设 计 .项
2 】 利 于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能 力 .有 学生 完 成 项 目的 过 程 不 仅仅 是 技 术 学 习 的 过 程 .更 多 地 表 现 为一 种 创 造 的 过程 。 过 项 目的 完成 , 通 学生 激 发 了 创造 的 欲 望 , 受 到 了创 造 的 快乐 。 目完 成 后 从0 1 7 班 学生 的 享 项 7 和0 2 对 比情 况 来 看 , 者 的 创新 实 践 能 力 得 到 了明 显 提升 。 后 22 .有利 于培 养 学 生 解决 实际 问题 的能 力 项 目教 学 法 强调 理 论 与 实 践 的统 一 ,强 调学 生 的手 脑 并 用 。 生在 学 习 过 程 中 , 学 通过 查 阅资 料 、 订 项 目实 施 计 划 、 制 独 立 实 施 项 目方 案 等 步骤 ,加 强 了技 术 设 计 和 利 用所 学 技 术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能 力
l . 心 编 排讲 义 。 教学 内容 用 项 目的形 式 展 现 出 来 , I1 2 精 将 每 个项 目可 分 为 若 干个 任 务 1 - 学 安 排 。 以 生 物制 药技 术 0 1 对 照 班 , 用 传 统 .2 2 教 7为 采 的 教学 方 法 进 行 讲授 。 以 生物 制 药 技 术 0 2 试 验班 , 合 工 7为 结 厂 生产 实 际 进 行 理论 讲 解 和 现 场操 作 。 l _学 习 评 价 。 采用 多元 化 的形 式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效 果 进 _3 2 行 评价 。 评 价 方 式 上 , 试 由传 统 的闭 卷 考 试转 变 为 多 元 化 在 考 考试 。理 论 环 节考 核 采 用 闭卷 考 试 、 业 、 究 性 学 习 成果 等 作 探 方 面综 合 评 分 : 践 环 节 考 核 , 生 以小 组 为 单 位 针 对 老 师 提 实 学 的 问题 查 阅 资 料 , 开 小 组 讨 论 , 计 生 产 : 艺 流 程 , 生 展 设 [ 学 按 照 自 己设计 的生 产 T 艺流 程 进 行 生产 , 手 操 作 机 器 。 产 亲 生 出实 际 产 品 , 师 根 据学 生设 计 的方 案 的可 行 性 、 作 情 况 和 教 操 产 品质 量 给 出分 数 在 评价 标 准 上 ,主 要 评 价 学 生 是否 达 到项 目教 学 的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