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7.1.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习题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D
见习题
D
1
2
3
4
习题链接
5
见习题
6
见习题
见习题
7
8
9
10
11
C
见习题
12
13
14
D
D
C
A
见习题
D
1.(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跟空气中的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有__________;②与____________接触;③温度达到____________。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氧气
新知对点练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
2.【2021·潍坊】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
3.【2020·海南】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铜片上的
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
着火点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A、B
【点拨】由于白磷易自燃,故白磷应保存在冷水中,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可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所以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4.【2021·淄博】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完全燃烧,且产物一定有二氧化碳 B.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其原理是通过蒸发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发生森林火灾时,消防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D.有效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
6.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具体方法有:①清除________或使________与燃烧物隔离;②隔绝_____________;③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____________。
可燃物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以下
7.【2021·桂林】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氧又降温 D.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 A
【点拨】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A错误;实验过程②的a中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会发生燃烧,故B正确;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将空气排尽,再点燃酒精灯,才能验证氮气不支持燃烧,故C正确;实验过程①中b中通N2,红磷不燃烧;实验过程②中b中通O2,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D正确。
【答案】 D
【点拨】可燃物不是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如镁条不但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还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可燃物燃烧的产物不一定有二氧化碳,如氢气燃烧生成水,故A错误;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其原理是通过蒸发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灭火,故B错误;发生森林火灾时,消防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离可燃物,故C错误;有效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故D正确。
①
【点拨】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烧杯外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②
【点拨】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答案】 C
【点拨】吹灭蜡烛是使蜡烛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而灭火,故A选项错误;油锅着火时加水,油会浮在水的表面,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旺,因此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B选项错误;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C选项正确;木柴起火,用水扑灭,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灭火,不是降低木柴的着火点,故D选项错误。
D
4.【2021·鄂州】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8.常见的灭火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气等着火常使用________灭火器,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着火使用____________灭火器,电器类着火时,应首先____________。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13.【2020·长春】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 (3):①与氧气接触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③
【点拨】图一所示实验中小木块能燃烧,玻璃块不能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提优分类练
【答案】 D
【点拨】1个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升高水的温度,也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会燃烧,D错误。
11.【2021·本溪】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12.【中考·日照】依据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水基型灭火器
干粉
二氧化碳
切断电源
9.【教材P135T6变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图书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煤气泄漏,迅速开灯检查,寻找泄漏点 C.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 D.到溶洞探险用火把照明
D
10.【2021·邵阳】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能燃烧
答案显示
D
见习题
D
1
2
3
4
习题链接
5
见习题
6
见习题
见习题
7
8
9
10
11
C
见习题
12
13
14
D
D
C
A
见习题
D
1.(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跟空气中的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有__________;②与____________接触;③温度达到____________。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氧气
新知对点练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
2.【2021·潍坊】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
3.【2020·海南】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铜片上的
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
着火点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A、B
【点拨】由于白磷易自燃,故白磷应保存在冷水中,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可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所以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4.【2021·淄博】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完全燃烧,且产物一定有二氧化碳 B.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其原理是通过蒸发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发生森林火灾时,消防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D.有效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
6.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具体方法有:①清除________或使________与燃烧物隔离;②隔绝_____________;③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____________。
可燃物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以下
7.【2021·桂林】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氧又降温 D.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 A
【点拨】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A错误;实验过程②的a中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会发生燃烧,故B正确;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将空气排尽,再点燃酒精灯,才能验证氮气不支持燃烧,故C正确;实验过程①中b中通N2,红磷不燃烧;实验过程②中b中通O2,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D正确。
【答案】 D
【点拨】可燃物不是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如镁条不但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还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可燃物燃烧的产物不一定有二氧化碳,如氢气燃烧生成水,故A错误;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其原理是通过蒸发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灭火,故B错误;发生森林火灾时,消防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离可燃物,故C错误;有效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故D正确。
①
【点拨】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烧杯外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②
【点拨】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答案】 C
【点拨】吹灭蜡烛是使蜡烛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而灭火,故A选项错误;油锅着火时加水,油会浮在水的表面,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旺,因此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B选项错误;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C选项正确;木柴起火,用水扑灭,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灭火,不是降低木柴的着火点,故D选项错误。
D
4.【2021·鄂州】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8.常见的灭火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气等着火常使用________灭火器,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着火使用____________灭火器,电器类着火时,应首先____________。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13.【2020·长春】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 (3):①与氧气接触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③
【点拨】图一所示实验中小木块能燃烧,玻璃块不能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
提优分类练
【答案】 D
【点拨】1个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升高水的温度,也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会燃烧,D错误。
11.【2021·本溪】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12.【中考·日照】依据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水基型灭火器
干粉
二氧化碳
切断电源
9.【教材P135T6变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图书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煤气泄漏,迅速开灯检查,寻找泄漏点 C.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 D.到溶洞探险用火把照明
D
10.【2021·邵阳】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能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