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的样本量判断——饱和的概念、操作与争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turation, its Conceptualization, Operationalization and Relevant Debates 作者: 谢爱磊[1];陈嘉怡[1]
作者机构: [1]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院,广州510006
出版物刊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页码: 15-2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2期
主题词: 理论饱和;主题饱和;数据饱和;操作
摘要:饱和业已成为判断质性研究质量、说明样本量合理性的重要标准.本文系统梳理了三类饱和概念——理论饱和、主题饱和与数据饱和,指出研究者要考虑自身的整体研究设计以决定采信何种概念.此外,还介绍了三种记录和判断饱和的方法,它们分别是结构性编码本、饱和表以及概念深度量表.其中,结构性编码本较为适合采信演绎主题饱和与数据饱和概念的研究;饱和表主要有主题饱和表和编码饱和表两类,较为适合采信既定主题饱和模式、特别强调既定主题能够得到数据有效支撑的研究;概念深度量表尤为适合采信理论饱和模式的研究.本文指出,"度"的概念较好地把握了饱和的本质特征;质量(充分)而非数量(多少)是饱和的关键;饱和本身应当是具体的方法论实践,重视饱和,并对取得饱和的过程进行清晰陈述,有助于提升质性研究的规范性、透明度、质量和认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