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9课 新文化运动课后练习第八十九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9课新文化
运动课后练习第八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

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图是中国近代一本杂志的封面,这本杂志的创办人是( )
A、李大钊
B、胡适
C、陈独秀
D、鲁迅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李大钊发表的哪一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劳动者的觉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感觉不足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主张或口号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变法维新
D、民主科学
【答案】:
【解析】:
第7题【问答题】
仔细观察下面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A B C请回答:(1)写出上面照片中历史人物的姓名。

(2)请你给每位历史人物写一句话的解说词,概括每位人物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如图,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甲图的作者是谁?他在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指出乙图和丙图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分别体现了哪两个派别的救国方案?(3)以丁图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什么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概括指出以上图片所反映思想的共同点。

从甲图到丁图可以看出救国救民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举一例“中国欲自强,学习外国利器”的具体活动。

材料二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在经济上的主张。

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
血没有白流?材料三见下图(3)材料三的图片形象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请你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概括其含义。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

材料二: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一救国方案中“我反”、“我学”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中李鸿章“我学”具体创办了什么军事工业?
通过材料二,你认为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你知道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
材料三中的话,你认为是出自哪一人物之口?他是哪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定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通过上述材料涉及的史实及其影响,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历史作用。

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在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体现的变化。

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列强的铁略让中国冲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始探索新知,拉开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的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

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

——摘自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今变行新法……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摘自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简述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主要的政治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等人为实现“中国之治强”而掀起的运动名称。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一时期,陈独秀等人宣传这两样东西主要是凭借哪一杂志?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共同的主题。

【答案】:无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14﹣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追求人生的幸福.﹣﹣《世界历史》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批判王权、教权,表达资产阶级的意志和愿望.﹣﹣《世界上下五千年》
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
写出材料三中“启蒙思想家”的一位法国代表人物.
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法国爆发的革命是什么?写出19世纪末中国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名称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你的感悟.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1862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安庆军械所1861年;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轮船招商局1872年;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汉阳铁厂1890年
材料二: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材料四:从1919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件中颁布的法令?这个法令的颁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是谁颁布的什么法律?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材料四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前三大事件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到了近代,随着列强的入侵和国门被打开,新思潮逐渐萌发,新探索步步跟进,新文化也一时兴起,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近代新思潮的萌发是在什么时候?有什么具体表现?
中国近代各阶层尝试了怎样的新探索?这些新探索包含着怎样的救国理想?请选择回答其中一种探索。

中国近代的新文化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中国近代新思潮、新文化汲取了西方新思潮、新文化中的哪些营养?(指出其中之一即可)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