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3、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4、学习本文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加强论证的艺术特色。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和论证思路。

2、难点
(1)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层内涵。

(2)分析文中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 372 年—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
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
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2、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
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
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其文章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善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四、预习导航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寡助()亲戚畔之()域民()封疆之界()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环而攻之而不胜()
(3)池非不深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得道者多助()
(9)寡助之至()
(10)亲戚畔之()
3、熟读课文,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再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这
一论点的?
五、课堂探究
1、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气。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2、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解决疑难问题。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答疑解惑。

3、理解文章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论点的?
明确: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攻城为例,论证“天时不如
地利”;再以守城为例,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最后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就是“得道”。

(3)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如以攻城和守城为例,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
更有说服力;通过“得道者”和“失道者”不同境遇的对比,突出了“得道”
的重要性。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观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明确:在现代社会,“得道”可以理解为遵循客观规律,坚持正义,
以人为本,关爱他人等。

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团队,如果能够
做到这些,就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取得成功;反之,如
果违背这些原则,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例如,在抗击新冠疫情
的过程中,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
防控措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配合,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和帮助。

4、品味语言
(1)本文语言简洁明了,气势充沛。

请找出文中运用排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多也”,使用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有力地论证了“地利不如人和”
的观点。

(2)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的比较,论证了“天时不如
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进而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
结论,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文章论证严密,语言简洁有力,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具有很强的说
服力和感染力。

七、拓展延伸
1、阅读《孟子》中的其他篇章,如《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等,体会孟子的思想和文风。

2、收集有关“人和”的名言警句或故事,与同学交流分享。

八、达标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七里之郭()
(2)委而去之()
(3)亲戚畔之()
(4)多助之至()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并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B 文中以攻城和守城为例,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的观点,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C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

D 文章结尾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得道”的重要性,语言气
势磅礴。

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人和”的理解。

九、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以“人和”为话题,写一篇500 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