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学案湘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概念:
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极不平衡。

(1)人口稀少地区。

如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等。

(2)人口稠密地区。

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地区。

3.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的表现:
角度主要分布地区
按大洲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按国家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菲律宾、埃塞俄比亚等13个
按城乡
2014年全球约有54%的人口居住在城镇。

北美洲是城镇
人口比例最高的大洲,非洲是城镇人口比例最低的大洲按位置
纬度位置全球近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
海陆位置
从海岸向内地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
一半以上的人口
按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界80%以上
的人口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
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成为适宜居住的地带
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有利,地形
适宜人类生存繁衍,人口多
水资源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
土壤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因素:
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深刻影响人口的分布。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干旱、寒冷地区人口稀少,湿热地区人口稠密。

(×)
2.亚马孙平原地形平坦,人口稠密。

(×)
3.北美洲是城镇人口比例最高的大洲,非洲是城镇人口比例最低的大洲。

(√)
4.纬度越低,人口分布越密集。

(×)
5.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
根据图示,填出大洲名称。

提示:
如果让你去巴西定居,你会选择亚马孙平原还是巴西高原?为什么?
提示:巴西高原。

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与发展;而巴西高原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宜人类居住。

能力一 人口的分布特点
1.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分布规律 具体内容
原因
中、低纬
度规律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 的
中低纬度地区,其人口数量约占世界总
人口的90%
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气温适宜,平原面
积广大,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
近海岸 规律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距海岸200 km 以内
的沿海地区
从沿海到内陆,随降水量递减依次出现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

不同植被
带的农业布局不同,人口分布状况也不
同。

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多的地方人口密集
平原规律 世界上海拔500 m 以下的低平地区居住平原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
着全球80%以上的人口耕。

高山、高原地区土壤贫瘠、交通不便,
加上气候寒冷、风力大等不利因素,人口
较稀疏
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截至2020年12月15日,全球 230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85亿,其中中国以14亿多
人位居第一,印度以13.54亿人位居第二,下表为目前排名前10的世界人口大国。

国家
人口密度
/(人/km2)
占世界人口比例
中国150 18.67%
印度450 17.74%
美国35 4.30%
印度尼西亚146 3.50%
巴西25 2.77%
巴基斯坦256 2.61%
尼日利亚210 2.53%
孟加拉国 1 265 2.18%
俄罗斯9 1.91%
墨西哥66 1.71%
(1)分析表中的国家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与纬度有何关系?(区域认知: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
提示:北半球。

以中、低纬地区为主。

(2)探讨我国人口分布密集区的形成原因。

(综合思维:要素的综合)
提示: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人类聚居历史悠久,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从而形成人口密集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表。

海拔
/米<200 200~500
500~
1 000
1 000~
2 000
2 000~
4 000
人口数
量/万人
73 345.1 19 427.8 8 647.5 10 037.1 1 590.8
人口比
重/%
64.9 17.2 7.7 8.9 1.4
面积/万
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面积比
重/%
15 10.2 16.9 25 32.9
(1)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说出其十年间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解析】第(1)题,从统计图可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且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不断加剧。

这主要是由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此地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
加。

第(2)题,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一般海拔低的地区人口数量多,比重大,密度大;一般海拔高的地区人口数量少,比重小,密度小。

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答案:(1)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趋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不断加剧。

(2)沿海和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和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易错点睛】对人口分布的理解形成了思维定式。

一般情况下,对人口分布的描述,主要从人口密度、人口的区域分布差异入手。

【补偿训练】
(2018·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攀枝花市人口统计图
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解析】读图看出,攀枝花各地人口密度差异大;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答案: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能力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各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环
境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
地形平原和
低地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
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
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高山和
高原
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
较大,人口较稀疏
气候
气温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
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
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
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
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

一般来
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

水资源
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
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
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
绿洲地区
土壤
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
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
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
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
矿产资源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
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
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
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
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

2.人文因素:
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
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
产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向城市聚集
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工业集中在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发展历史悠久
政治、文化、军事
人口大规模移动
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是个移民国家,人口大部分居民有欧洲血统,下图示意巴西人口、城市分布。

(1)据图描述巴西人口分布特点。

(2)写出甲地形区名称,说明该地区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

(3)乙地区人口稠密,试分析原因。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从以下两点入手:
(1)人口分布特征的描述,可以分为总述、分述两部分,先总述分布是否均匀,若不均匀再分述哪里多、哪里少。

(2)甲、乙两地区人口稀疏或稠密的原因主要从纬度、地形、开发历史、交通等角度分析。

【解析】第(1)题,读巴西人口、城市分布图可以看出,巴西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西部、北部地区人口稀疏。

第(2)题,读图分析,甲是亚马孙平原,该地区人口稀少,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候过于湿热,植被茂密,不适合居住。

第(3)题,读图可知,乙地区人口稠密。

这是因为乙地位于巴西高原上,海拔较高,气候比较凉爽,温和湿润;东南部海上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和他们掳来的黑人首先到达这里,开发早,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

(2)亚马孙平原。

位于赤道附近(低纬)平原地区,热带雨林广布,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3)气候较为温和,历史较悠久,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对外交通便利。

坦桑尼亚(如图所示)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对GDP贡献不足13%。

2000年以来,该国平均人口增速保持在3.1%,人口分布呈现“南疏北密”的特点,集中分布在东北沿海、维多利亚湖(淡水湖)沿岸和中部地区。

读图完成(1)、(2)题。

(1)2000年以来坦桑尼亚的人口增长趋势带来的影响是( )
A.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B.自然资源开发不足
C.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D.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2)坦桑尼亚人口集中分布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北沿海对外贸易较发达
B.中部地区金融业高度发达
C.南部地区工业发达
D.维多利亚湖盐业资源丰富
【解析】(1)选D,(2)选A。

第(1)题,2000年以来坦桑尼亚的平均人口增速保持在3.1%,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趋势带来的影响是人口增长快,社会养老负担轻,A错误;劳动力充足,经济水平低会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促进经济增长,B错误;人口增长快,基础设施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压力大,环境恶化,C错误;D正确。

第(2)题,坦桑尼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北沿海、维多利亚湖(淡水湖)沿岸和中部地区,主要原因是东北沿海对外贸易较
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A正确;中部地区是政治中心,坦桑尼亚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业不发达,B错误;南部地区工业落后,C错误;维多利亚湖是淡水湖,盐业资源缺少,D 错误。

【补偿训练】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一线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2)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开发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解析】(1)选B,(2)选A。

第(1)题,从图中黄河的形状、省区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图虚线段显示的人口地理界线大致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相吻合,故影响其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第(2)题,图中显示的①区域属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故人口稠密。

该区域位于河流冲积平原,不是山麓冲积扇;该区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图形1 人类大陆图
图形2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
1.图形实质:试题中各种人口分布示意图,实质都是“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变式图。

主要考查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知识。

2.学科素养:读懂此图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世界人口分布
思考:
(1)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
提示:人口稠密区有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五大湖区。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

(2)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是什么?
提示:7个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最主要的气候特征。

(3)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极大陆由于纬度高,气候严寒,不适于人类居住。

(水平1、2)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70°N~50°S的地区。

下图显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解析】1选B,2选C。

第1题,据图可知,20°N~30°N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最大值。

第2题,根据全球海陆分布可知,在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海洋占主体,40°S~50°S范围内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

(水平2)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3、4题。

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km范围内
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
4.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
③地形地势状况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3选D,4选B。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图中显示,距河2km以内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距河7~10km 内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说明该距离内人口分布少。

第4题,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根据图示,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流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海拔较低处较为温暖且低地建设比较便利,这反映地形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

据此分析③④对。

【知识拓展】
在垂直方向上,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世界海拔200米以下地区人口占全球的56.5%,海拔200~1 000米地区人口占全球的3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