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教学方法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教学方法的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数据库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完善,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目前绝大多数计算机应用系统都需要数据库技术的支撑,数据库系统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因此,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
系统地学习数据库原理,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从而能够适应从事复杂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需求,是对“计算机学科”的学生的基本要求。
本文从基础实践环节出发讨论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基础实践环节后继课程CAI课件系统开发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学科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一个独立分支,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网络商务系统等都是使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而数据库原理课程则是实现数据库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
1.注重课程的设计,突出课程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点
数据库原理是在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基础、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知识有比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学习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技术,从而利用数据库技术完成复杂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课程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讲授:理论课程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原理、步骤和方法;实践课程内容,包括数据库、数据表的设计与数据编辑,查询与报表制作等系统开发工作,这部分可以采用不同平台(如ViualBaic、ViualFo某Pro、SQLerver、PowerBuilder、BorlandDelphi等)进行教学,数据库原理课程还应用到
一些相关前导课程知识和技能。
图1表示数据库原理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数据库原理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只是一个计算机操作人员,而是需要
掌握关于信息开发和利用的多种技能。
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与数据
表设计的应用技能、数据处理的技能、应用程序界面的技能、程序设计的
技能、系统分析与系统开发的技能、系统测试与应用的技能:并且,培养
了项目开发过程中技术文档编写能力和团队配合精神。
事实上,数据库管
理系统(DBMS)开发本身综合运用了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
机网络、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各种技术,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领悟之前学过的
所有计算机知识及其综合运用。
2.强调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发,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
“数据库原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应只以理论介绍为主,侧重于数据库理论和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
本语言的介绍,忽略了它的应用性。
因此,在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讲授中,
应该充分结合数据库相关的实例进行教学设计,无论是数据库的创建、数
据表的创建、数据的处理、查询等等均应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尤其是数据
表单或窗体的开发设计,应通过实例加以强化。
只有在实例练习过程中,
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数据库原理和系统的结构、系统创建的方法,增强对
该课程实用性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所学即所用。
在实际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安排至少占总课时量1/3以上。
如果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应用与开发的基本原理,那么这些原理对于学生而言往往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
对于什么是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平台,如何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平台,如
何运用数据库开发平台创建数据库系统或进行数据处理更是一片茫然,也
就无法推动学习此门课程的意义。
因此,在数据库原理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基础性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
在实践环节中以案例为主。
通过案例的制作,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据库原
理课程的内容体系,知道什么是系统,什么是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
开发平台,如何开发简单的数据库系统,知道系统设计的总体框架和基本
步骤,这才能真正实现基础实践环节教学作用。
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CAI)CAI
课件一般都是事先写好的,具有一定的人机交互性,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化
分析时,简化了板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理
论部分适当地采用CAI手段教学比较适合。
如对课程中关系规范化问题的
讲授,可以通过CAI给学生演示非规范的关系及其造成的数据冗余和操作
异常等;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及实例形象说明如何按照不同的定理或原
理达到不同的范式要求,以便形成更科学、合理的关系数据结构,提高数
据的应用效率。
该部分内容逻辑性比较强,单单通过讲解学生不易理解,
我们可以采用CAI课件教学,通过大量客观数据演示规范化的过程,把逻
辑性问题具体化、实际化,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因此,教师应尽量采用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使用投影仪器结合动画课件等)在课堂中进行演示教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实例加以说明,避免枯燥的理论叙述,在实例的基础上,
学生自然就会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3.加强教材(讲义)与课堂实践教学结合,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和直观
性
数据库原理课程及其实践环节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的两个重要
方面。
而教材却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一般性的教材以理论纯粹讲授为
主,通常内容包括:①结论部分:数据库发展、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
构的基本知识:②关系数据库:通常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概述、关系的完整性、关系代数、关系演算等:③关系数据库的SQL语言:一般只包括SQL
语言的基本语法;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通常介绍几种数据库的范式、关
系模式的规范化方法、数据性介绍;⑤数据库设计:通常介绍需求分析、
数据字典和E-R图的绘制。
因此,教材整体的内容基本以理论为主,涉及
可视化编程方面的内容及案例很少,不符合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而在
可视化程序设计中,关于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表结构的创建
和系统界面的设计对学生而言是十分直观的。
我们在教材的选择上就要以“必须,实用”为度,以“够用,适度”为纲,内容应该通俗易懂、具体
详实、有理论有实例,既突出了实践动手能力,又满足了理论知识的需求。
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可视化的特点,使学生在课堂上直接体会到
所学内容的存在;教学内容与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学生学后即
可运用;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和市场技术需求适量增加教师自编的“活页教材”,内容主要以开发工具的使用和实际操作为主。
如在进行数据表(库)
的创建时,根据某种可视化的开发平台或集成开发环境,利用多媒体教学
环境,直接演示数据表(库)的创建过程,这样比只讲授纯粹的理论知识的
印象要深刻。
4.培养具有实际数据库系统开发能力的学生,促进数据库原理课程
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