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7.R、M、N、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M元素灼烧时火焰呈黄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萃取是利用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方法,文中没有涉及,D不选;
故选A。
2.1940年科学家用a粒子轰击 Bi发现了元素At,其反应为 Bi + He→ At+2 n,则At的中子数为()
A.85B.126C.127D.211
【答案】B
【解析】
【详解】 Bi的中子数为209-83=126, He的中子数为4-2=2,反应前后中子数不变,At的中子数为126+2-2×1=126,答案选B。
B.M是Na,M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氧化钠中只含离子键,过氧化钠中即含离子建又含共价键,故B错误;
D.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非金属性:S>P>Si;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非金属性:O>S,所以非金属性:O>S>Si热稳定性:H2O>PH3>SiH4,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由于碘单质的氧化性大于硫单质,非金属性I>S,还原性 > 为难点。
5.向硫氢化钠溶液中通人3D.S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Cl2通入硫氢化钠溶液中,能氧化生成硫单质,溶液会变浑浊,A错误;
B.NO2通入硫氢化钠溶液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能氧化生成硫单质,溶液会变浑浊,B错误;
C.NH3通入硫氢化钠溶液中,溶液不会变浑浊,C正确;
D.SO2通入硫氢化钠溶液中,能与硫氢根发生氧化还原生成硫单质,溶液会变浑浊,D错误;
B.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非金属性:Cl>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还原性: > ;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非金属性:Cl>I,还原性: > ,由于碘单质的氧化性大于硫单质,非金属性I>S,还原性 > ,故还原性: > > ,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金属性:Na>Mg>Al;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金属性:K>Na;故金属性:K>Na>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碱性:KOH>Mg(OH)2>Al(OH)3,故C正确;
A.蒸发结晶B.蒸馏C.过滤D.萃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其海丰、深州引海水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盐同”描述的是以海水为原料,制取食盐的过程,是将海水蒸发结晶,得到粗盐,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发结晶,故A选;
B.蒸馏是利用物质沸点差异较大进行分离的方法,文中没有涉及,B丙烯;
C.过滤是用于固液分离的方法,文中没有涉及,C不选;
A. 金属性:M>R
B.M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C.Z的氢氧化物既能与稀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N、Z的最高价氧化物均可作耐火坩埚
【答案】B
【解析】
【分析】
M元素灼烧时火焰呈黄色是Na,根据图中各元素的位置关系,R、N、Z分别为Li、Mg、Al,然后分析。
【详解】A.M是Na,R是Li,Li和Na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Na>Li,即:M>R,故A正确;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氯化钾、氧化铝B. 稀盐酸、二氧化硫
C 硝酸钠、硅D. 氯化铜、四氯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由此分析。
答案选D。
【点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为易错点。
4.下列比较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Na>Li>N
B. 还原性: > >
C. 碱性:KOH>Mg(OH)2>Al(OH)3
D. 热稳定性:H2O>PH3>SiH4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原子半径:Li>N;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Na>Li,故原子半径:Na>Li>N,故A正确;
【详解】A.氯化钾、氧化铝都是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钠是电解质,硅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铜是电解质,四氯化碳属于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C。
6.多硫化钙可用于防治农作物、果树的白粉病、锈病等病害。CaSx中钙硫质量比为5:16,则CaSx可表示为()
A.CaSB.CaS2C.CaS3D.CaS4
【答案】D
【解析】
【详解】CaSx中钙硫质量比为5:16,根据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个数乘积之比,可以得到40:32x=5:16,解得x=4,CaSx可表示为CaS4,答案选D。
人教版高三
化学
海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度海南省高三年级第一次
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工开物》作咸篇中记载“其海丰、深州引海水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盐同”。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7.R、M、N、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M元素灼烧时火焰呈黄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萃取是利用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方法,文中没有涉及,D不选;
故选A。
2.1940年科学家用a粒子轰击 Bi发现了元素At,其反应为 Bi + He→ At+2 n,则At的中子数为()
A.85B.126C.127D.211
【答案】B
【解析】
【详解】 Bi的中子数为209-83=126, He的中子数为4-2=2,反应前后中子数不变,At的中子数为126+2-2×1=126,答案选B。
B.M是Na,M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氧化钠中只含离子键,过氧化钠中即含离子建又含共价键,故B错误;
D.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非金属性:S>P>Si;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非金属性:O>S,所以非金属性:O>S>Si热稳定性:H2O>PH3>SiH4,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由于碘单质的氧化性大于硫单质,非金属性I>S,还原性 > 为难点。
5.向硫氢化钠溶液中通人3D.S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Cl2通入硫氢化钠溶液中,能氧化生成硫单质,溶液会变浑浊,A错误;
B.NO2通入硫氢化钠溶液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能氧化生成硫单质,溶液会变浑浊,B错误;
C.NH3通入硫氢化钠溶液中,溶液不会变浑浊,C正确;
D.SO2通入硫氢化钠溶液中,能与硫氢根发生氧化还原生成硫单质,溶液会变浑浊,D错误;
B.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非金属性:Cl>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还原性: > ;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非金属性:Cl>I,还原性: > ,由于碘单质的氧化性大于硫单质,非金属性I>S,还原性 > ,故还原性: > > ,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金属性:Na>Mg>Al;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金属性:K>Na;故金属性:K>Na>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碱性:KOH>Mg(OH)2>Al(OH)3,故C正确;
A.蒸发结晶B.蒸馏C.过滤D.萃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其海丰、深州引海水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盐同”描述的是以海水为原料,制取食盐的过程,是将海水蒸发结晶,得到粗盐,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发结晶,故A选;
B.蒸馏是利用物质沸点差异较大进行分离的方法,文中没有涉及,B丙烯;
C.过滤是用于固液分离的方法,文中没有涉及,C不选;
A. 金属性:M>R
B.M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C.Z的氢氧化物既能与稀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N、Z的最高价氧化物均可作耐火坩埚
【答案】B
【解析】
【分析】
M元素灼烧时火焰呈黄色是Na,根据图中各元素的位置关系,R、N、Z分别为Li、Mg、Al,然后分析。
【详解】A.M是Na,R是Li,Li和Na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Na>Li,即:M>R,故A正确;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氯化钾、氧化铝B. 稀盐酸、二氧化硫
C 硝酸钠、硅D. 氯化铜、四氯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由此分析。
答案选D。
【点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为易错点。
4.下列比较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Na>Li>N
B. 还原性: > >
C. 碱性:KOH>Mg(OH)2>Al(OH)3
D. 热稳定性:H2O>PH3>SiH4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原子半径:Li>N;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Na>Li,故原子半径:Na>Li>N,故A正确;
【详解】A.氯化钾、氧化铝都是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钠是电解质,硅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铜是电解质,四氯化碳属于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C。
6.多硫化钙可用于防治农作物、果树的白粉病、锈病等病害。CaSx中钙硫质量比为5:16,则CaSx可表示为()
A.CaSB.CaS2C.CaS3D.CaS4
【答案】D
【解析】
【详解】CaSx中钙硫质量比为5:16,根据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个数乘积之比,可以得到40:32x=5:16,解得x=4,CaSx可表示为CaS4,答案选D。
人教版高三
化学
海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度海南省高三年级第一次
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工开物》作咸篇中记载“其海丰、深州引海水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盐同”。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