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分析刘备 和诸葛亮的形象。 3.学习通过细节、正侧结合刻画人物形象 的写作方法。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 义》,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章回体 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间的社会历史为 背景,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应 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社会现实。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
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 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 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 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足见其政治头脑, 有见识,雄才大略。
一三建分 统分立清 中天根敌 原下据友
,地 把 握 时 机
总结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点及描写方法。
鱼孤 之之 有有 水孔 也明 。,

课文小结
本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 心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大业的故 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 品质,也展示了诸葛亮未出山便知晓天 下事的雄才大略。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名本,字贯中,号 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品 《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 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犹为深远。
重点字词
拜谒( yè ) 岂可相强( qiǎnɡ ) 存恤( xù ) 鹤氅( chǎnɡ) 沔水( miǎn)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 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 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 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 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 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仍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和启示呢? 待人以诚; 当今社会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风气; 学习诸葛亮,平时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 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 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 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 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 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 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三顾---感受刘备诚心:
(一)听其言: (二)观其行: (三)感其心:
三顾---感受诸葛魅力:
(一)赏其仙姿: (二)赞其才智: (三)悟其品质:
朗读隆中对,感知其雄才大略
①分析曹、孙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 ②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 夺取的可能性,作为霸业的基础。 ③归纳策略要点并指出光明前景。
叱( chì) 纶巾( ɡuān ) 民殷( yīn ) 愧赧( nǎn ) 屏人促席( bǐng )
快速阅读要求:
1.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 文字数量。 2.寻找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
自主阅读课文后请思考:
1.第三次拜访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见面后产生了什么? 2.为何要三顾茅庐?(原文词句) 3.第三次为何成功?三顾的“三”说明了 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