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打靶押题卷) 历史 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打靶卷)
历史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15题,共15题)、非选择题(第16-第19题,共4题)两部
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
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东夷是周朝时中原族群对东方族群的泛称,春秋时期东夷族群的铜器中使用铭文与同
时期的中原族群存在一些差异,但铭文种类、惯用词句、纪年方式、书写方式以及人的称呼、排行等方面,与中原族群保持了相当高的一致性。

由此可知,东夷族群
A.与中原族群同步发展
B.逐渐融入中原文明
C.与中原诸国争夺霸权
D.注重发展冶金工艺
2.汉朝时期各级吏员都要接受考课,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派员赴京报告生产、税收、财
务、户口、刑狱情况,并接受考课。

尹湾汉墓出土的《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所记迁除实例约110多个,其中标明“以功迁”的有70多例,占65%。

这表明此时
A.官吏升迁基本依据考课
B.统治思想追求儒法杂糅
C.官员选拔主要依据功绩
D.治国理念渐趋务实功利
3.唐武德四年,李渊改革币制,废除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如
图)。

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

“开元通宝”的出现
A.标志币制趋向成熟
B.实现书法功能转变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促进国家走向统一
4.右图是宋代书院分布图,图中数字代表各省书院的数量。

据此图可知
A.文化教育受地理条件制约
B.文化中心随经济中心南移
C.儒学信仰体系重建促进教育发展
D.书院发展改变官学主导教育局面
5.明代士大夫在家规中强调“男子以治生为急”,习惯不言“利”的儒士也逐渐涉足商业营生。

与此同时,商人也逐渐相信儒家的思想有助于商业的发达,明末兴起了商人刻书售书的热潮。

这表明
A.传统贱商观念消除
B.经世致用思想开始兴起
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D.经济发展影响观念变化
6.19世纪60年代初,江浙官绅士庶丛集沪上,租界内所有房屋顿时人满为患,外商大肆兴建房屋,高价租给中国人居住,出现了“新建筑纵横十余里,地价至亩数千金……商家辐辏厘税日旺”的局面。

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农民战争的影响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政府的招商引资
7.右图为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目录。

据此可知此时
A.维新思想影响深远
B.女子权利得到保障
C.民主科学成为主流
D.传统思想渐趋改变
8.右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城市与“辛亥革命”的主要史事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中华民国建立并颁布《临时约法》
B.②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C.③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D.④保路运动为革命创造契机
一、诸论 二、正文 第一章 女子之道德 第二章 女子之品性 第三章 女子之能力 第四章 女子教育之方法 第五章 女子之权利 第六章 女子参与政治 第七章 婚姻进化论 三、结论
9.1938年11月,外国观察家指出:“日人初欲利用阶级间之仇视,将各地士绅组织所谓联庄会,惟此已失败。

今则努力于离间人民与游击队之工作。

彼等已不再烧杀奸淫,对农民深为慈祥,对游击队则取严酷手段。

此法未必定能成功,然亦颇有加以考虑之必要”。

日军此举意在
A.迫使国军迅速投降
B.消灭敌后抗日武装
C.改变侵略中国策略
D.分化中国抗日力量
10.1946年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
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不过一年后毛泽东转而认同“两大阵营”理论,并进而在1949年提出“一边倒”政策。

1954年毛泽东又重申“中间地带”理论。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基于
A.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
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中苏两国关系的演变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A.宣传因信称义提升市民素养
B.鼓吹理性主义打击封建教会
C.倡导教育改革助推思想解放
D.丰富教育内容提倡男女平等
12.有学者指出,15世纪上半叶,垄断东方贸易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

15世纪
中期以后,威尼斯垄断了东地中海上东西方之间的贸易;热那亚人及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遂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

该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A.“商业危机”的影响
B.国家之间的商业竞争
C.“地圆学说”的推动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3.“帝国主义战争客观上必然要空前加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要转
变为各敌对阶级间的国内战争。

战争的残酷教训……必然会把群众推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迫使他们跟着无产阶级走。

”为此,俄国无产阶级
A.终结封建沙皇专制统治
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4.1945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针对当时的国际局势提出两点建议:利用威慑制服威胁;修复紊乱且低迷的西方国家体系。

他认为相比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他更担心欧洲的沉沦对全球势力均衡所造成的破坏,使得美国不得不回到一战和二战时那种以武力应对威胁的老路。

艾奇逊意图是
A.重新塑造欧洲均势
B.稳定欧洲社会秩序
C.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D.保证美国国家安全
15.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协定重申了“共同但有区
别的责任”原则,建立了尊重主权和国情、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力度的全球行动模式,采取非侵入、非对抗模式的评价机制,是一份让所有缔约国达成共识且都能参与的协定。

这表明
A.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共同问题
B.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C.缔约国享有同等权利与义务
D.发达国家大国责任的凸显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

其中第16题18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2分,
第19题12分。

1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爆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基督教会束手无策。

英国王室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防疫工作。

为了防控疫情扩散,英国当局采取医学隔离、物件消毒、禁止公共集会、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及捕杀流浪动物等措施,同时采用放血、催吐等疗法治理病痛。

尽管有信徒进行抵制,但政府依然强制推行。

英国的防疫不仅来自欧陆防疫经验,而且也来自地方长期防疫实践,更来自医生专业性建议,是多方面智慧的结晶。

在各方努力下,英国的防疫措施加快了瘟疫的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特点》材料二 1910年中国东北发生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烈性肺鼠疫。

清政府立即成立了京师防疫局和东三省各防疫机构,出台百余项法规,要求各地区必须逐日向上级机关详细呈报疫情,同时任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

伍连德通过解剖疫尸,证明此次鼠疫为肺鼠疫,主要通过呼吸飞沫在人际传播。

他采取隔离诊治、注射抗鼠疫血清、对公共场所实施污染源整治及清洁消毒、疫尸火化、推广使用口罩等措施。

面对疫情,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多能参与募捐。

1911年3月,东北鼠疫全部消灭。

庚戌鼠疫的成功防治,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机制的形成和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构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摘编自焦润明《庚戌鼠疫应对与中国近代防疫体系初建》(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卫生防疫措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8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防疫成功的原因其历史意义。

(7分)
(3)综合材料,指出近代中英两国成功防疫对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

(3分)
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仲舒):“(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重为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纯粹法家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他们所采取的是国家本位,而不必是王家本位。

他们抑制私门是想把分散的力量集中为一体以谋全国的富强,人民虽然受着严刑的压迫以为国家服役,但不必一定为一人一姓服役,因而人民的利益也并未全被抹杀,人民的大部分确实是从旧时代的奴隶地位解放了。

商君正是这种法家的成功的代表。

——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并说明董仲舒的基本态度及意图。

(7分)(2)据材料二,简析商鞅的历史贡献。

综合材料,指出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5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甘地始终相信“手段即目的”,所以,用爱与宽容感化敌人,才能真正实现和平。

而用非暴力方式化解冲突,进行协商或对话是冲突化解非常重要的途径,各敌对方通过沟通与交流可以达成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

因此,合作、关注矛盾核心点、鼓励“第三方”参与等谈判技巧必不可少……在恐怖主义活动、战争、贫困等阻碍和平实现的问题依然存在的今天,甘地和平主义鼓励我们用宽容的心去看待世界,进而化解冲突。

所以说,甘地和平主义着实对当今世界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摘自孙艺《甘地和平主义研究》(1)据材料指出甘地解决冲突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思想渊源。

(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和平主义的实践及时代价值。

(5分)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2.A
3.C
4.B
5.D
6.A
7.D
8.C
9.B 10.A 11.C 12.B 13.B 14.D 15.A
16.(1)特点:防治结合;政府主导;借鉴经验;专业指导。

(4分)
背景: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宗教改革加强世俗王权;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推动医学进步。

(4分)
(2)原因:建立机构;出台法规;科学防疫;实施疫情上报制度;全民参与;(5分)意义:有效避免了鼠疫的传播;推动了近代公共卫生体制和防疫体系的建立;(2分)
(3)启示:加强制度建设;科学决策;健全中央与地方协调机制;加强立法;凝聚民力。

(3分,任答3点得3分)
17.
参考示例:
主题: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的保证
论证:
1953年,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月,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中共召开八大,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逐步展开。

1987年中共十三大,准确指出我国仍处在
社会主义初阶阶段,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对国情的正确分析,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18.(1)措施:废井田,开阡陌;严刑峻法。

(2分)
态度:全盘否定(1分)
意图:批判法家,提升儒学地位;维护统治。

(2分)
(2)贡献:实现富国强兵,(1分)打击奴隶主贵族,(1分)解放奴隶,(1分)推动社会转型。

(2分)
因素:立场,时代,视角。

(2分,任意2点2分)
19. (1)方法:非暴力(和平),(2分)爱与宽容(感化敌人),(1分)协商对话(沟通交流),(1分)第三方参与。

(1分)
思想渊源:宗教思想,西方民主思想。

(2分)
(2)实践:土布运动,食盐进军,(2分)(答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分)
时代价值:推动世界和平,(2分)发展(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