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世界遗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对于世界遗产,其实在没接触到世界遗产概论这门课程之前,我并没有太深刻的了解,主要是把旅游景点和世界遗产给混淆在一起了,以前主要是简单的把世界遗产定义成:知名度很高的旅游景点,就是一个旅游景点,已经被世界上的人熟知了解的,最后被接纳成为世界遗产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对于世界遗产,首先要有一个观念上的理性认识。

世界遗产并不等同于旅游景点,两者存在着相交点,但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旅游景点有可能成为世界遗产,有一部分世界遗产就是由旅游景点转化而来,比如庐山国家公园,是国家重点的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是又有一部分世界遗产跟旅游景点是没什么联系的,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中国的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些只是一种文化的形式。

还要说明一点,能不能成为世界遗产与知名度并不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知名度不等于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这个新的概念(名词)日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文章、媒体与相关领域中,尤其是与旅游观光业的结合,致使其内涵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扩展,并受到世界各国间的关注与重视。

那么世界遗产这份头衔到底所象征的意义是什么?广义来说,世界遗产的定义是指人类所拥有的共同资产,这份共同资产是人类在地球上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遗留下来或努力创造出的不可再生、不可移动,并具有显著普遍价值之伟大文明遗迹、建造物群、纪念物,以及珍贵自然环境等的可证明物。

在这个定义里,强调到的一点就是世界遗产是人类所拥有的资产,这意味着世界遗产是不分国界的,不因为国家的主权而被单独占有,所有人类不分族群都可参与其管理,国家只是扮演全世界人类之代理地位,资源的开发和经营都是要受到相关机构的监督与指导。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对住在地球
上的每个人而言,都象征着它是无可取代的珍贵资产,其保护也好、保存也好,应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与使命。

阿富汗巴米扬神像被毁后的复原就可以很好地说明世界遗产的这个性质。

在2001年3月,阿富汗巴米扬神像塔利班政权炸毁,之后阿富汗政府是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才通过先进的激光技术,重现了巴米扬大佛的“身姿”。

世界遗产地目前正面临各种危机及冲击,更需要全人类的力量来保护和恢复世界遗产,这是全人类的共同合作和努力才能做到的。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而广义的世界遗产,根据形态和性质,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记忆遗产。

不同的类型的世界遗产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给予人类美与知识,是大自然与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财富,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一旦毁坏,就无法替代、不能再生。

世界遗产在散发着光芒的同时,也需要我们付出心血去呵护,尽量避免人为的破坏。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在河北省承德市区的北部,约占市区面积的一半,原为清代皇帝避暑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地方。

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建造,经过80多年的时间,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才最后完工。

据传说,事先的清帝乾隆屡次巡视江南,关于苏杭一带的风景和园林心迷神醉。

他在华北营建大型居所时,敕令匠师们竭力模拟江南。

山庄湖区就是江南水乡面貌巧妙地移植到南方的突出范例。

如意洲形似如意而得名,南与月色江声以桥相连。

洲上归入康熙、乾隆题咏的就有十二景。

这里建有许多修建,既有南方的四合院,又采用江南园林灵敏规划的手法。

其中录入乾隆皇帝诗一首:
避暑山庄
乾隆
轩墀敞御园,草树静高原。

游豫思仁祖,庥和逮孝孙。

桥山将酹爵,玉馆此停辕。

罨画山容在,修蛇电影奔。

禽言欣客至,蛩语诉秋繁。

阶篆苔纹暗,碑诗钗脚存。

圣踪犹可想,衷曲向谁论。

倍切乾乾志,虞孤覆载恩。

文化遗产价值: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成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由如下:
(一)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的园林式皇宫,具有丰富的社会政治历史意义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

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使这里成为中国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二)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与皇家寺庙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历经康雍乾三代帝王,历时八十九年,集中全国入力物力建造而成。

它是帝王范囿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的结晶。

它成为与私园并称的中国两大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范体系中的典范之作。

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

寺庙建筑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

(三)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标志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庙群。

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

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

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

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

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

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实物资料,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它们都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如上所述,这样一座具有世界性突出普遍价值的艺术杰作,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才能使其得以永久传世并更好发挥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从民族的角度看,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已被物化为恒定的形式,表现为历史的、静止的、不可再生的,它的精神蕴涵隐藏很深,已远离它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不能潜心感受和解读,是很难把它全部激活、接受和传递的。

例如古代玛雅的象形文字,当西班牙殖民者把最后一位祭司杀死以后,再也没人能够释读。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则是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现实的、活跃的、不断生成的,同时它就植根于民众真实生活之中,是民众日常经验的一部分。

其精神蕴涵有如空气和阳光,可以直接被人们所吸收,并在经常性的活动中世代传承。

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强烈的唤醒和强化民族意识的作用。

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一条生命线。

这条生命线一旦遭受破坏,民族文化的基因及其生命链将出现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随之发生危机。

在人类历史上,因为自身文化的失传或被强行割断而解体乃至消亡的事实,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像璀璨的古代玛雅文明,灭亡了几个世纪,直到近代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然而我们已经无法使其复活。

从国家角度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国家独立。

国家作为多民族共同体,广义地讲就是一个大民族,所以也称民族国家。

一个大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根本标志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而文化遗产突出地反映着民族神精和文化传统。

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也是它独特文化身分、文化个性的确证。

据此,民族国家的自尊、自信才能确立,才会形成最深沉的凝聚力。

在正常的状态下,这种民族精神的伟力似乎不为人们所关注,但是一旦到了民族和国家最危险的时刻,它便立即突显出来。

每个爱国公民都会从它那里自觉地汲取力量,为保卫民族、保护祖国,以不同的方式去投入战斗。

在数字化时代到来的今天,随着文化霸权主义的出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又具有了新的国家意义──文化主权的保护。

文化主权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政
治独立的精神基础;如果将民族和国家的政治独立视为外在标志,那么文化主权便是其内在灵魂。

丧失了灵魂,它的政治独立就将虚有其表。

当前,民族文化主权丧失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强势外来文化依靠高科技手段强占解释权,肆意灌输其价值观,造成本土文化基因断裂,精神畸变,并通过市场控制舆论;再一种是弱势民族自身缺乏文化主权与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在异族强势文化巨大冲击下自然失守。

其结果,动摇根本,丧失精神的国籍,遭受灭顶之灾。

反之,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总体上提高文化主权和文化保护意识,积极付诸行动,它一定能在困境中觉醒奋进,通过寻根固本,继承创新,走向繁荣,重铸辉煌。

从世界角度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对人类文化生态的保护。

它有助于保护人类文明的生态平衡。

保护人类精神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够使人类发展得更迅速、更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