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照课堂的镜子,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证。
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有写教学反思记录的习惯。
然而,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从而失去了第一手感性材料,这是教学、教研资源的一大浪费。
【关键词】教学反思;高效课堂;效率;反馈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照课堂的镜子,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证。
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有写教学反思记的习惯。
然而,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也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即使写了也比较肤浅。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对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深,导致轻视;又如不知从哪些维度入手反思?用什么样的形式写等等。
1 教学反思的意义
1.1 有利于纠正偏差
教师写课后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对于提高教师授课艺术、优化课堂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无论备课多么充分,都有可能出现不完美的地方,甚至某种失误。
因此,经常性的进行课后反思能使今后的教学更加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根据教学情况对下一阶段教学任务进行调整,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1.2 有利于学法指导
成功的学习依赖于正确的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基于学的法子”。
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要研究学生为何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会适应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该学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并学会独立学习。
1.3 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从这句话,我们再次看到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一节课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教学生涯是漫长的。
若干年之后,教师很难记起当年的教学情况,只有勤于笔耕,及时捕捉信息,并把它记录下来,宝贵经验才会永久保存。
可以说,认真写好课后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起点。
1.4 有利于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通过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是教师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过滤、剔除、保留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因此,一个教师既想成为名家又要成为教育家只能依赖于不间断的课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进行。
2 教学反思的内容
2.1 写得、失——实话实说
一堂课可因教师一句幽默奇妙的导语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教法的采用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因讲得多而学生兴趣全无;也可因一个环节的遗漏或疏忽而走错路、走回头路等。
不管是得是失,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安排更周到、操作更自如,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
2.2 写师、生——及时反馈
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了解的深浅等都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着课堂气氛与授课效果。
相反,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学生的疲劳状态、学生的知识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
此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制,影响着课堂效果。
鉴于此,课毕就该及时反馈,将课堂上师生表现与授课质量进行及时分析、综合登记,以帮助自己在日后备课、授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分析。
2.3 写教、学——综合比较
一节课过去了,教师教法应用如何,达到预期目标没有,效果怎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与教学要求是否相符,这都是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教师应及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把影响教与学的原因综合出来,记录在教学笔记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2.4 写特点——扣准要点
实际上,在平时的教学中,上一节好课不容易,一节课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
一节课能有特色,能有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算是成功。
所以在教学反思中就可以把闪光点扼要地记上,写下该节课之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有特色。
2.5 写遐想——捕捉灵感
常有这样的感觉:上课时原本没有涉及的内容,因实际需要或灵感的涌现而穿插其中,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顿时充满勃勃生机。
所以教师应即便把诸如此类的小插曲(幽默的谈吐、对抗性比赛------)所产生的效应,记录在教学反思记录中,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同样,对于课堂中节外生枝的实例也应及时记录,吸取教训。
3 写好教学反思要注意的问题
3.1 以高效课堂为目标。
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同高效课堂要求相对照,从师生在课堂中的定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来进行反思,有意识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束缚,为自己的教学活动确立正确的导向。
3.2 以教学实践为基础。
脱离了教学实践而空谈理论的反思不具备对今后实践的指导意义,教学反思必须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认识。
3.3 以学生和细节为主体。
教学与反思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反应,在反思中依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接受效果中来反思自己教学设计的得失。
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反思切忌大而全,因为大而全往往陷入大而空。
每篇教学反思要从教育教学规律和课改思想的大处着眼,但是更要从教学活动的细节入手,课堂情境的设置、学生活动的表现、作业难易的安排、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可成为反思的角度。
3.4 以理论为支撑。
反思时,教师要重视理论对分析的价值,教师虽然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但是不能单纯凭经验分析问题。
反思时,教师要重视理论对制定解决方案的价值,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制定解决方案的重要参考。
总之,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它可能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
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的发挥反思的作用,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储召红《论教学反思及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2001);
[2] 徐智《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研究》(2005);
[3] 张岩的《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