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低温脑保护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亚低温脑保护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行亚低温脑保护所能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取2014年3月到2015年4月这一年间在本院治疗颅脑损伤的患者共60例,按照入院顺
序分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仅接受与颅脑损伤的常规治疗;30例在研究组,在常规治疗
的同时加以亚低温脑保护。

一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

结果:无论是治疗总有效率还
是预后并发症率,对照组都远不如研究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

结论:亚低温脑保护可
以更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力,有助于预后的改善。

【关键词】颅脑损伤;亚低温脑保护;颅内压力;预后改善
在神经外科中,创伤性颅脑损伤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在临床上可能继发许多并发症,患者
预后状况普遍不佳,大多留有残疾,生存质量极低。

该病的临床治疗关键是对脑组织的保护,而亚低温脑保护正好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力。

因此,本文以亚低温脑保护为研究重点,进行
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3月到2015年4月这一年间本院收治的TBI患者共60例,已通过CT确诊。

60
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

年龄最低者21岁,年龄最高者71岁,平均
年龄(44.14±10.68)岁。

损伤类型分布:颅内水肿26例、脑挫裂伤16例、弥漫性脑损伤18例。

自受伤起至进入医院,时间均在12小时之内,GCS评分介于4-8分之间。

按照入院顺序
分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仅接受与颅脑损伤的常规治疗;30例在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
同时加以亚低温脑保护。

两组患者无论入院时间、损伤类型、GCS评分还是年龄、性别等信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为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是否进行气管切开,然后为患者进行降低颅内压力的
操作,同时为患者止血、给予神经营养支持,常规施以抗生素以抗感染,并为有明显手术指
征的病患安排手术。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行气管切开操作,常规降低颅压、止血,并给予神经营养支持和抗生素抗感染处理。

对轻度损伤的患者,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实施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度损伤的患者,在手术
治疗后为其实施亚低温脑保护。

具体操作为:
铺好降温冰毯,为患者保持平卧体位,借助呼吸机进行呼吸辅助,将直肠温度控制在最为理
想的32-35℃左右。

放置导冷枕于冰帽内部,为患者佩戴。

同时为患者静脉滴注冬眠肌松合
剂(配方为:生理盐水500mL+氯丙嗪和异丙嗪各0.1g+卡肌宁0.2g)来辅助降温[1]。

在降温
过程持续3-6小时之后,为患者复温。

将冰毯的温度缓慢上调,同时以自然恢复方式使患者
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恢复速度保持在1℃/4h左右,同时直肠温度要在18小时内恢复至36
度左右。

亚低温脑保护的实施频率为每日一次,冬眠肌松合剂仅在前三天使用,后四天仅进
行亚低温脑保护操作。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率为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其中疗效判定依据如下:
(1)治愈为患者病残程度达到0级;
(2)显效为患者病残程度达到1-3级;
(3)有效为患者病残程度达到4-6级;
(4)无效为完全病残甚至处于植物人状况。

临床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有效率及显效率之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研究的颅脑损伤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 17.0加以检验。

治疗中
所得的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X2加以检验。

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为P<0.05,则表明分组治疗后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恢复效果
见表1,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则为66.67%,对照组远远
低于研究组,X2=4.81,P=0.03<0.05,统计学有差异。

3 讨论
大部分颅脑损伤患者都需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脑动脉会出现阻断现象,这将导致脑部明显缺血、神经功能丧失,给患者留下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2]。

而使用药物
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始终有限,针对因脑动脉长时间阻断带来的神经功能障碍,无法起到显
著的治疗效果。

纵观本研究结果,研究组因为实施了亚低温脑保护,其预后恢复效果(90%)要优于常规治
疗的对照组(66.67%),其并发症率(13.32%)更是远远低于对照组(36.67%)。

这是因为
亚低温保护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创伤给患者脑组织带来的损害。

外伤导致脑内出现血肿,血肿
对脑室造成了压迫,使颅内压力显著升高,脑脊液的循环因此被阻断,这使得脑组织的核心
区域出现了无法逆转的伤害。

而亚低温脑保护通过6小时左右的治疗,可以降低脑部温度,
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随之降低,遏制脑内水肿的发展,减轻水肿对脑室的压迫。

并且,亚低
温可以减缓脑内能量代谢,抑制氧自由基、儿茶酚胺等有害物质的产生[3],使脑细胞的伤害
得到抑制,对因脑出血导致的机体应激反应同样有预防作用。

结语:
临床治疗TBI,基于常规治疗措施加用亚低温脑保护可以有效改善预后结果,临床治疗意义
显著。

参考文献:
[1]卢剑波,孙晓川.亚低温脑保护技术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10):1012-1014.
[2]任文博,刘振林,赵玉军.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
与治疗,2012,23(12):2102-2103.
[3]杨智勇,温中华,钟丽芳.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5):118-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