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摘要】:我国社会正处在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心理问题不仅困扰着一般民众,领导干部也不能置身事外,而这会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本文从侧重于探讨政领导干部中共有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找出保持健康心态的有效途径,以期帮助干部个体完善人格,促进干部队伍整体健康发展。

关键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心理调适
人们把21世纪称为心理健康的世纪。

1997年,世界精神病协会年会指出,人类已经从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

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压力过重容易导致亚健康。

领导干部从事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活动,工作相对复杂,综合素质较高,内心活动往往比一般社会成员更为复杂和丰富。

这个群体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重任,身心负荷较为繁重。

干部心理健康是长期以来被忽略的一个话题。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况,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将大有裨益。

一.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意义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智力正常。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

3、健全的意志品质。

4、人际关系和谐。

5、能够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6、保持人格的完善和健康。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
2006年9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心理健康指导与教育科普工作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我国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产生的四大主要诱因之一就是心理因素引起的。

2007年《首都医药》杂志和精神专科医院共同对北京市的二百多名中年领导干部进行了定项精神检查,结果发现竟有近一半的干部,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等不健康心理现象。

香港《文汇报》曾报道过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邵道生提供的一个数据,在2003年的上半年,中国总共有1253名党员干部非正常死亡。

(三).心理健康与执政能力的关系
1.心理健康是建设高素质基层执政队伍的必要条件。

执政队伍的心理健康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行的保证。

当前经济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科学地判断形势,就必须要首先具有严谨的思维水平,才能正确地判断现实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各种问题。

2.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执政成效。

在突发事件和各种不测事件来到时,领导干部做到清晰判断,妥善处理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这样才能有效地整合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二.领导干部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孤独感。

孤独是一种主观上的社交孤立状态,伴有个体因感觉到自己与他人隔离或缺乏接触而产生的不被接纳的痛苦体验。

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压力大,交际应酬多,无暇与朋友进行交往,较少顾及家庭、孩子、亲属,疏忽了情感的交流。

有的是因异地就职,亲属分离,情感分担受阻而产生孤独感。

同时,由于职业身份限制、高自尊心态等,很多领导干部内心深处有压力却不肯轻易表露,这种情感封闭也容易导致孤独感的产生。

(二)失落感。

领导干部进入中年后期,生活上总想顺利多些,工作上总想进步快些,然而,事事并不都能如愿,尤其是在发展停滞或遇到非能力因素导致的挫折时,就会生出埋怨,这种埋怨若不能合理疏导,就会导致失落感的产生。

例如,在与他人职务晋升的对比中,觉得自己的职务提升得慢,埋怨组织用人不公正、制度不健全,感觉自己怀才不遇。

与他人进行得失对比时,感到自己的薪水低时,埋怨同工不同酬,自己付出多得到少,进而感觉“入错行”、“干错岗”,产生失落感。

(三)焦虑多疑。

焦虑多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肌体不如年轻时健康,一些领导干部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分重视,一有不适就妄加猜测,担心自己患上难治之症,经常为此焦虑不安。

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肌体衰退下的能力的焦虑,总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对自己承担的工作,为此焦虑不安。

(四)抑郁忧愁。

领导干部在面对重大任务、重大事项的拍板决策或重大社
会矛盾的处理时,由于担心处理不当,或感到难以处理甚至无能为力,有可能辜负社会给予的良好预期时,内心的负面情绪就会无处发泄、无法疏导,心境灰暗,忧愁,忧郁,甚至会黯然神伤。

(五)失控感。

领导干部进入职业高原期后,职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向上突破受阻,或一段时间内难以实现突破,同时,受人事制度的约束和公务员自主性差的局限,较少能自主地、个性化地开展工作,对环境、前途、职业常常感到无能为力,不能自控而产生职业失控感。

三.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探讨
一是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带来高压力。

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发展经济的竞拼,还有社会效益和GDP的评比排名,干部个人升迁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使干部“发展”的压力加大;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发展、高风险”的形势使工作任务增加、标准提高、难度加大,使各级干部“竞争”的压力加大;而“领导责任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以及对火灾、洪水和生产安全等突发事件的提防与忧虑等,使干部“责任”担子的压力骤增。

二是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增多,心理压力增加。

在社会上种种人际关系的交往中,领导干部还要克服和抵御因利欲诱惑而产生的心理困惑,这种诱惑的压力也能够折磨人的心灵。

身为一名领导干部,随着交往的人群和接触的范围变宽变广,来自钱、色的诱惑随之增多。

要做到清正廉洁,就必须经常保持拒绝这些诱惑的心理压力。

三是不能正确看待失败,升迁的压力。

有的干部习惯把在工作中因某项工作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或遭到领导的批评看做失败,还有的把升迁作为审视自己成功的唯一标准,过于追求功名。

如果领导干部个人总是过于在意这些,就会感到活的很累,老感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这样即影响了自己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效果,也消磨了个人的意志和斗志。

四是干部管理方式不够完善,带来压力。

目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完全形成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干部管理方式,干部的工作任务不够明确,突发性工作较多,原定计划经常被打乱,该做的工作总是没有时间完成,无形中也增加了干部的心理负担。

五是角色冲突,来自家庭的压力。

干部除了要扮演好工作中的角色外,还要
扮演好丈夫或好妻子、好父亲或好母亲、好女儿或好儿子等角色。

由于精力有限,他们很难在各种角色间找到平衡,并由此形成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在家庭关系中产生不和谐,甚至出现一定的危机。

这种来自家庭的压力也给干部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

六是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压力得不到及时释放。

受传统思想影响,有的干部过分强调克制、忍耐,认为心理问题完全是性格上的软弱、能力上的欠缺造成的。

有的干部对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讳疾忌医,或故意掩饰自己的心理压力。

还有的有了压力以后,上级面前不敢说,同事面前不能说,亲朋面前不愿说。

由于缺乏自我心理调适手段,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释放,日积月累,导致心理严重失调或身体健康出现问题。

四.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调适
(一).重视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
组织上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一项内容,使广大干部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掌握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领导干部个人也要自觉科学地运用心理卫生知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二).制定减轻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
关注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需求,要从制度上规范减轻其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

如可实行领导干部带薪休假制度,减轻领导干部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定期组织领导干部进行身体体检,使其及时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坚持在机关定期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缓解领导干部的紧张情绪,为干部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三).科学看待更年期的身心变化
一要科学看待生理变化。

进入更年期后,人的肌体的生理功能开始逐渐减弱,大脑、内分秘系统及躯体各器官的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工作任务和家庭负担也会使中年人顾不上对某些躯体症状进行及时就医治疗。

因此,对于躯体的生理变化,要科学认识,有躯体器质性病变要积极治疗。

二要科学看待心理变化。

从情感体验上看,更年期到来后,人的各种不良情绪体验会逐渐显现,如焦虑、烦躁、发怒、恐惧、抑郁、多疑等,这些都是正常的身心反应,要认真科学对待,及时加
以疏导。

三是科学看待行为角色转换。

从社会角色扮演上看,人到中年后期往往责任重、压力大。

领导干部在单位、家庭和其他群体中所受到的有关事业、经济、婚姻、人际关系、教养子女等方面的冲击与压力常常比较集中,因此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合理分解压力。

(四).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技能
一是科学评估自己的心理状况。

可通过专业评估,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

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

处理日常事务、工作计划应留有余地,切莫把目标定得太高,以免长期情绪紧张。

二是积极学习心理调适的技巧。

心理调适的方式方法很多,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心理问题。

例如,认知问题可以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等等。

三是合理饮食,适度健身。

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工作、生活的节奏,帮助驱除不良情绪。

饮食上要注意补充充足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忌高指食品,多喝牛奶,多食用新鲜蔬菜,防止肥胖,及时治疗躯体疾患,等等。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2]徐爽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试浅谈2010(7)
[3]韩阳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及调适大连干部学刊2007(8)
[4]李文新领导干部如何增强心理素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10)
[5]杨金江,苏洁论基层干部的心理和谐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学报2008(2)
[6]崔迎新农村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析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0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