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进校园心得体会(冯国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政文化进校园心得体会
——尊廉崇洁,美化心灵
巧家县茂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冯国学
说起清廉,一个个新鲜的形象便会呈现在我们眼前:象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刚正不阿的海瑞,执法为民的任长霞,两袖清风的孔繁森,群众的帖心人沈浩。

他们都令人们敬仰的清正清廉的楷模。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廉,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清廉,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让清廉成为一种时代观念,一种传统美德,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值得骄慢的是,我们教师自古以来就清廉的化身和代名词,教师清廉自律,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堪称清廉的典范。

廉,有正直,品行方正,不贪污之义。

洁,操行皎洁,品行高尚者为洁。

清廉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处处得以体现:对好学生,差学生同样关怀备至,没有亲疏之分是清廉;有剧烈的责任心,爱校如家是清廉;把职业当做事业来完成是清廉;甘于乐教,乐于奉献,不被金钱所诱惑是清廉;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厚道正直,追求真理是清廉;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传身立教,成为学生求知,作人的楷模是清廉;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是清廉。

俗话说:积小善成大德。

小一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善。

正是工作中的点滴小事铸就了我们教师清廉的光辉形象。

清正清廉是青少年立身之本,敬廉崇廉为中华民族兴邦之源。

校园作为一个分外的社会层面,活跃着心灵可塑性特强的青少年群体,廉政清风在校园的吹拂,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熏陶、感染和教化,帮助他们指明未来的人生之路,把握未来的人生航向。

“公则生廉,廉则生威”、“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善惟德,能服于人”、“不求不争于民,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俭于听,可以养虚;俭于视,可以养身;俭于言,可以养气……这些出自历朝名家的诗词格言警句,以其言简意赅、内涵深厚而流芳古今。

曾经有这样一条手机短信:“廉政是一把琴,可以弹奏一生的美满;自律是一杯茶,可以品味一世的清香;正气是一支笔,可以写出终身的璀璨;清风是
一首歌,可以唱出永恒的喜悦。

”那滚动的字幕向我们传递着清廉的讯息:廉政勿忘为民,掌权贵在清廉。

我们学校谈“廉政”,不是社会中吃喝玩乐的扼杀,不是贪污受贿的严惩,是校园里文明校风的廉政,也许有的老师、同学认为这只是一种社会风气,与我们学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校园处处有廉政,廉政之花怎样才能永久的盛开在校园呢?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校园中,学校的腾飞与发展,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我们学生的刻苦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要像周总理那样艰苦朴素。

在学习上,我们要像张海迪那样拼搏进取。

说到这我不能不提到我们的的老师。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

”正是我们园丁的真实写照。

你看,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从各科任课老师到后勤管理人员,他们无不是淡泊名利,清正清廉,乐于奉献。

对比社会上的腐败要案,对比生活中的贪官污吏,我们的老师总是那样甘于清苦,默默无闻,言传身教,是我们每位学生做人的榜样。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肩负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用成绩回报老师辛勤的耕耘,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创造财富。

作为学生究竟如何清廉呢?我想: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认真花费父母给我们的每一分零花钱,不要铺张,更不要奢华;不要攀比,更不要所谓的名牌,要充实自我,坚固做好每一件事,不要乱扔杂物,更不要损坏公务,不要乱涂乱画,更不要折花损树。

时时要有俭省的意识,处处要有美化的环境。

这就是我们尽本分能够做到的。

心爱的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让我们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而成大德,只有这样廉政之花,才会在我们的校园开花、结果。

最近,联合国调查指出:中国孩子成长的三点将决定中国的未来。

这三点是中国的孩子是否有责任心,是否吃苦耐劳,是否能搞好将来的廉政建设。

要想现在的孩子搞好将来的廉政建设,那么首先就要求孩子们做到清正清廉。

而只有清廉的教师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播撒下清廉的种了,孩子们才会成长为清正清廉的建设者,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可见,教师的清廉意义巨大,影响深刻。

所谓“心到无求品自高”。

做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我们必须立身中正,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禁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继续保持清廉从教的作风。

敬爱的全体同仁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今天和明天的廉政建设贡献力量,让清廉之花在我们纯洁的校园中永远绽放!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清廉、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

君不见,一代清吏包公、于廉、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

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廉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人活一世,是“质本洁来还洁去”,还是“身陷泥淖遗臭名”?
一千多年前的包拯,为为官之道作了最佳的诠释。

他正直无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为民除害,成了一位妇孺皆知的清官。

他的芳名连同他的事迹穿越历史时空经久不衰:传说包公离任端州时,当地士绅欲送一块珍稀的端砚给他,被他断然拒绝。

没办法,他们就用黄布包裹砚台,偷偷地放在包公的船舱里。

后来被包公发现,一言不发把黄布包裹和砚台一同扔到水中。

包公“不持一砚归”的故事传开后,他的美名也由此驰名天下。

又岂止是一个包拯清廉自守?古往今来,安于清苦为民办事的为官者不胜枚举,淡泊明志的诸葛亮,克己奉公的胡则,清梅素竹的郑板桥,清廉刚直的狄仁杰,还有铁骨铮铮的海瑞,这些清廉之花虽经岁月风雨的吹打,却依然散发迷人的芳香。

再看我们新时代的楷模:共产党员郑培民无私奉献,俯首为民;公安局长任长霞惩奸除恶,关爱民生;好干部孔繁森一生不染两袖清风,好军官范匡夫清正清廉一身正气。

一朵朵清廉之花富丽地绽放,绽放在我们优美的土地上。

为官如此,为民亦如此,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要如此,让我们撒下清廉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直到开花结果。

如果我们有一颗清廉之心,我们还会对乱倒饭菜的现象视而不见吗?如果我们有一颗清廉之心,我们还会对生日宴请念念不忘吗?如果我们有一颗清廉之心,我们还会对品牌服饰津津乐道吗?如果我们有一颗清廉之心,我们还会对违纪违规行为熟视无睹吗?不,我们不会!
我们会做到节,进餐时不留一粒米饭;我们会做到俭,离座时随手关灯;我们会做到廉不为小利护朋友;我们会做到洁,勤奋学习不慕虚荣。

心爱的同学,让我们少一份奢华,多一份撙节;少一份虚荣,多一份朴实;少一份世俗,多一份真挚!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史为镜,从生活点滴开始,一起播撒清廉的种子,让清廉之花在我们身边富丽地绽放吧!
朋友,当您走进校园的办公大楼,首先进入您大脑的一定是这样一句话“廉政是一把琴,可以弹奏一生的美满;自律是一杯茶,可以品味一世的清香;正气是一支笔,可以写出终身的璀璨:清风是一首歌,可以唱出永恒的欢乐”。

这些语句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轻轻地拍打着我们的心灵,向我们传递着清廉的讯息。

然而当您漫步在走廊里、办公室您还可以看到那一幅幅悬挂的格言警句,那些格言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清廉、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

君不见,一代清吏包公、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

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廉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清廉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今天我谈的“廉政”,不是社会中吃喝玩乐的扼杀.不是贪污受贿的严惩,是校园里文明校风的廉政,也许有的同学认为这只是一种社会风气,与我们学生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校园处处有廉政,廉政之花怎样才能永久的盛开在校园呢?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校园中,学校的腾飞与发展,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我们学生的刻苦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要像周总理那样艰苦朴素。

在学习上,我们要像张海迪那样拼搏进取。

说到这我不能不提到我们的的老师。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

”正是我们老师的真实写照。

你看,从校长书记到班主任,从各科任课老师到后勤管理人员,他们无不是淡泊名利,清正清廉,乐于奉献。

对比社会上的腐败要案,对比生活中的贪官污吏,我们的老师总是那样甘于清苦,默默无闻,言传身教,是我们每位学生做人的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