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指导手册簿201411010v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
指导手册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维护部
二○一四年十月
目录
前言 (I)
1常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 (1)
1.1无源分布系统 (1)
1.2有源分布系统 (1)
1.3泄露电缆分布系统 (3)
2室内分布系统场景建设方案 (5)
2.1网络制式及频率 (5)
2.2各通信系统间干扰分析 (5)
2.3大型场馆 (7)
2.3.1 场景特点 (7)
2.3.2 覆盖范围及目标 (8)
2.3.3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方式 (9)
2.3.4 配套通用的建设模式 (11)
2.3.5 重点关注的内容 (13)
2.4交通枢纽 (14)
2.4.1 场景特点 (14)
2.4.2 覆盖范围及目标 (15)
2.4.3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方式 (15)
2.4.4 配套通用的建设模式 (20)
2.4.5 重点关注的内容 (21)
2.5地铁 (22)
2.5.1 场景特点 (22)
2.5.2 覆盖范围及目标 (23)
2.5.3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方式 (23)
2.5.4 配套通用的建设模式 (27)
2.5.5 重点关注的内容 (28)
2.6大型建筑物 (29)
2.6.1 场景特点 (29)
2.6.2 覆盖范围及目标 (30)
2.6.3 主要的室分系统建设方式 (31)
2.6.4 配套通用的建设模式 (36)
2.6.5 重点关注的内容 (37)
2.7典型案例 (38)
2.7.1 项目概况 (38)
2.7.2 网络接入系统 (39)
2.7.3 重点考虑的因素 (40)
2.7.4 组网方案 (40)
2.7.5 小区划分 (41)
2.7.6 干扰分析 (44)
2.7.7 其它注意事项 (47)
前言
为满足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建设的需要,规范、有序地开展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特制定本指导手册。

本指导手册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三家运营企业尚未进驻覆盖的地铁、机场、车站、火车站、大型场馆、标志性建筑、宾馆酒店等公用基础设施内的室内分布系统项目。

本指导将作为室内分布系统谈点人员、项目建设人员的参考资料,不作为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单位设计、施工单位施工的依据。

在《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指导手册》的编写及出版过程中,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与协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1常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
1.1无源分布系统
简单介绍:无源分布系统是通过耦合器、功分器、合路器等无源器件进行分路,经由馈线将信号尽可能平均地分配到每一付分散安装在建筑物各个区域的低功率天线上,从而实现室内信号的均匀分布,解决室内信号覆盖差的问题。

适用场景:无源分布系统一般应用于容量受限场景,如会展中心、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区域;或者小范围区域覆盖,如宾馆酒店、超市等,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下;同时也适用于短距离(1000米左右)的公路隧道。

系统示意图如下:
信号分布系统
图 1.1-1 无源分布系统示意图
1.2有源分布系统
(1)传统光纤分布系统
简单介绍:传统光纤分布系统把基站直接耦合的射频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利用光纤传输到分布在建筑物各个区域的远端单元,再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通过天线对室内各区域进行覆盖,从而克服了无源天馈分布系统因布线距离过长而线路损耗过大的问题。

适用场景:传统光纤分布系统适用于布线复杂或者覆盖受限的场景,如大型
的宾馆酒店、商务楼宇、住宅楼宇,建筑面积在60000平方米以上,同时也适用于中长距离(1000米以上)的公路隧道。

系统示意图如下:
图 1.2-1 传统光纤分布系统示意图
(2)新型光纤分布系统
简单介绍:新型布线分布系统使用光纤、五类线作为主要传输介质,大大降低了传输线成本,降低了器件损耗,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也改善了室内覆盖系统的噪声系数。

光纤五类线分布系统是一种基于光纤、网线承载无线信号传输和分布的室内外覆盖解决方案。

该系统由接入控制单元、近端扩展单元、远端单元三部分组成,用于无线通信信号深度覆盖。

接入单元:从基站耦合无线系统前向射频信号,并转成数字射频信号,通过光纤传至扩展单元。

将扩展单元传来的反向数字信号转成射频信号,发送至基站。

扩展单元:近端扩展单元可实现将接入单元传来的前向数字射频信号分路并通过五类线传至多个远端单元。

将多个远端传送来的数字射频信号合路后传送至接入单元。

同时扩展单元支持将对其他扩展单元的级联数据转发。

远端单元:实现系统射频信号的覆盖。

扩展单元与远端单元采用光纤或者网线相连。

远端单元采用光纤复合缆直流供电或者POE供电。

适用场景:新型光纤分布系统适用于布线复杂或者覆盖受限的场景,如大型的宾馆酒店、商务楼宇、住宅楼宇等场景。

系统示意图如下:
图 1.2-2 新型光纤分布系统示意图
1.3泄露电缆分布系统
简单介绍:泄露电缆属于无源器件,是一种特殊的同轴电缆,既可用作信号的传输,又可代替天线把信号均匀发射到自由空间。

对于线路损耗严重的系统还可加装干线放大器。

泄露电缆分布系统系统主要由泄漏电缆、功分耦合器件组成,造价较高。

信号源通过泄漏电缆把信号传送到建筑物内各个区域,同时通过泄漏电缆外导体上的一系列开口,在外导体上产生表面电流,从而在电缆开口处横截面上形成电磁场,把信号沿电缆纵向均匀地发射出去和接收回来。

适用场景:泄露电缆分布系统系统适用于隧道、地铁等天馈分布系统难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系统示意如下:
图 1.3-1 泄漏电缆分布系统示意图
2室内分布系统场景建设方案
2.1网络制式及频率
目前各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系统及频率(不含2.5GHz~2.7GHz)分配情况如下:
注:WLAN主要在末端合路,上表不含WLAN系统。

2.2各通信系统间干扰分析
系统间干扰主要包括杂散干扰、阻塞干扰、互调干扰。

系统间的最终干扰隔离度取杂散干扰、阻塞干扰中的最大值。

对干扰和被干扰系统的指标应参照表如下:
注:①.上表隔离度取值为杂散干扰、阻塞干扰和互调干扰最大值;
②.表中数值:加黑斜体为行标引用结果,细黑为工信部研究院研究课题结果;
③.上表结果作为系统隔离的参考,由于存在设备指标差异,因此具体的隔离度要求应根据设备实际指标进行核算。

为规避各系统间的互调干扰,建议POI互调干扰指标大于145dBc,分布系统前三级采用高品质器件,并且各运营商引入系统建议如下:
(1)E频段组合:包含移动GSM900,DCS1800,TD-LTE2300;联通SDR(DCS1800、FDD1800),联通WCDMA2100;电信CDMA800,FDD2100,FDD1800(预留)。

E频段组合主要干扰为电信FDD2100与电信FDD1800三阶互调影响2345-2370频段,尤其2360-2370干扰较大。

建议电信采用2.1G频段,可单缆建设,并根据当地运营商需求决定是否在上下行分路建设模式中开启LTE系统MIMO功能。

建议各运营商引入系统如下:
(2)F频段组合:频段组合包含移动GSM900,DCS1800,TD-LTE1900;联通SDR(DCS1800、FDD1800),联通WCDMA2100;电信CDMA800,FDD2100,FDD1800(预留)。

F频段组合干扰F频段自身和联通WCDMA上行频段。

F频段干扰不能够通过移频或减少系统完全解决,通过上下行分路建设模式避免干扰,不建议开启LTE系统MIMO功能。

建议各运营商引入系统如下:
2.3大型场馆
2.3.1 场景特点
会展中心、体育场馆,流动人口密集;多为空旷区域,阻挡较少,无线电波屏蔽较小。

根据场馆使用功能和建设格局,可分为体育场、体育馆和会展中心三种类型。

表格 2.3-1 场馆分类说明
隔断很少,
2.3.2 覆盖范围及目标
(1)覆盖范围
体育场(馆)的覆盖范围应包括看台区、中央草坪(仅开闭幕式主场馆)、贵宾区(贵宾接待厅、会议室、包厢等)、媒体区(文字处理间、新闻发布厅等)、交通层、功能房、设备层(无毒无害的临时办公场所)、地下停车场和所有非观光电梯。

会展中心的覆盖范围应包括展览区、休息区、会议厅、地下停车场和所有非观光电梯。

(2)覆盖范围及目标
语音:覆盖区内的无线可通率在98%的位置和99%的时间可接入网络。

数据需求:
表格 2.3-2场馆覆盖目标说明
2.3.3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方式
大型场馆综合解决方案总体概括图如下:
图 2.3-1大型场馆解决方案总体概括图
场馆解决方案示意图如下:
(1)场馆看台区域
场馆看台面积很大,需根据业务量预测进行小区划分。

场馆看台可采用赋形天线进行覆盖,赋形天线安装在场馆顶棚的马道附近钢梁的位置,以合适角度覆盖看台目标区域。

图 2.3-2大型场馆看台区域覆盖示意图
(2)场馆其他区域
场馆其他区域如贵宾区、功能房、地下停车场等可以将普通定向壁挂天线或全向吸顶天线覆盖,天线安装在天花板的下方,上/下行天线采用单极化天线,空间间距约1.5米。

贵宾区、功能房等需根据房间的深度考虑天线的安装位置,对于房间纵深超过4米的情况,建议天线进房间实现覆盖。

天线的安装间距约为10~16米。

图 2.3-3大型场馆其他区域覆盖示意图
(3)会展中心展厅和休息区
为满足会展中心容量的需求,通常会采用空间立体小区划分的形式,通过垂直、水平两个方面划分小区。

示意图如下:
图 2.3-4某会展中心小区划分图
会展中心的展览厅由于一般间隔比较少,通常采用普通定向壁挂天线进行覆盖,天线可安装于顶棚的横梁上,或者展览厅两端的柱子上。

其他区域如休息区、地下停车场等可以将普通定向壁挂天线或全向吸顶天线覆盖,天线安装在天花板的下方,上/下行天线采用单极化天线,空间间距约1.5米。

图 2.3-5覆盖展厅的天线安装示意图
2.3.4 配套通用的建设模式
(1)机房及外电引入
体育场看台小区数量多,建议在环场至少选取4个分布均匀的位置用于
机房建设。

壁挂天线安装在顶棚的横梁上
图 2.3-6某体育场无线机房分布图
机房面积
共建机房安装三家运营商的信源、POI 合路设备、电源配电屏、蓄电池、空调、传输等设备,要求每个机房的面积建议30平方米左右,净高高于2700 mm 。

机房承重
需满足所有通信设备承载要求,建议机房选用一层或地下室或承重好,又不容易水淹位置。

外电引入
根据场馆的规模对外电引入容量进行估算,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格 2.3-3 场馆外电引入容量估算
注:1.场馆安保等级高时,设备及引电采用两备份时,引电容量需按翻倍考虑。

2.会展中心的人数可按展区0.5人/平方,办公区0.02人/平方估算。

(2)天线安装要求(龙骨/顶棚承重)
需要报送所有安装在顶棚龙骨上的设备重量,并由专业人员评估赋形天线等设备的安装可靠性以及抗风压能力,是否需要加装天线防坠落的保护措施。

室内专用机房
体育场北
(室内外共用)
体育场西 (室内外共用)
体育场东 (室内外共用)
室内专用机房
(3)GPS安装方式
GPS天线必须安装在较空旷位置。

GPS天线上方90 度范围内(或至少南向45度)应无建筑物遮挡;同时,建议GPS 天线安装位置高于其附近金属物一定距离,以避免干扰。

每个机房至少需为每个运营商配置1套GPS天馈,并通过功分器实现同一运营商内部各个BBU的GPS接入需求;每个GPS天线安装位置必须隔离
1.5米以上;
(4)线缆路由要求
线缆路由要求严格做到三线分离,即信号线、电源线、地线需按建筑物的三线路由设计要求进行布放。

(4)线缆槽道要求
场馆、体育馆内部的馈线线槽可利用原有场馆、体育馆的线槽,也可采用专用的线槽,线槽建议大于200*200;场馆展厅、体育馆看台的馈线安装要求有特殊要求,需按场馆或体育馆建设方要求建设。

2.3.5 重点关注的内容
(1)GPS线缆路由
一般情况下,GPS馈线的长度建议不超过200米;最长不超过300米,当超过200米但不超过300米时,需考虑中间增加GPS干放的安装及供电条件。

(2)线缆要求
场馆要求不同专业分开,线缆一般要求安装在镀锌铁槽。

外部传输光缆引至机房、机房通信设备至各楼宇弱电井或楼道设备安装位置需贯通。

(3)接地要求
无需重新建设地网,机房总地线排可连接至大型场馆的综合接地网。

(4)空调要求
空调室外机安装位置,空调室外机至主机冷气管长度不宜超15米以上,同时要考虑室外机散热及主机排水。

2.4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属于容量受限场景,容量需求高、通过室外站建设不能完全满足业务容量需求。

交通枢纽场景类型较多,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可分为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

图 2.4-1 交通枢纽典型场景
2.4.1 场景特点
●机场特点:
(1)覆盖特点
包括航站楼、停机坪等,属开阔式封闭场景,其中航站楼多采用钢结构+玻璃幕墙方式,穿透损耗较小,覆盖面积大。

(2)业务特点
本场景候机楼内人流量非常大,高端用户较多,语音和数据业务需求均较高。

主要考虑室内部分的覆盖及容量分配。

国际性机场的国际漫游用户较多,信号强度决定了用户初次开机时的驻留网络。

(3)组网特点
机场商用通信系统引入制式多、承载业务大、组网方式复杂。

各运营商至少分别安装语音及数据系统各一套。

●火车站、汽车站特点
(1)覆盖特点
通常设有售票处、问事处、行包托运处、小件寄存处、候车室、停车场等,火车站一般还有地下过道。

建筑结构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加玻璃幕墙,售票处和候车室通常是一个比较空阔的大空间,基本无阻挡、隔断,
吊顶距离地面位置较高。

(2)业务特点
用户人流量很大,语音和数据业务需求高,节假日具有突发性超高业务量。

(3)组网特点
火车站、汽车站商用通信系统引入制式多、承载业务大、组网方式复杂。

各运营商将尽量引入所有系统。

2.4.2 覆盖范围及目标
(1)覆盖范围
机场商用通信系统为移动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信号在机场空间内的延伸覆盖。

覆盖范围包括航站楼各功能区域、停机坪等公共活动区域。

车站商用通信系统为移动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信号在车站空间内的延伸覆盖。

覆盖范围包括候车室与VIP区、售票处、行包托运处、停车场等公共区域。

(2)覆盖目标
语音:覆盖区内的无线可通率在98%的位置和99%的时间可接入网络。

数据需求:
表格 2.4-1交通枢纽覆盖目标说明
2.4.3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方式
机场和车站的综合解决方案概括如下:POI+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图 2.4-2机场、车站POI+无源分布系统解决方案
2.4.
3.1 信源选取
采用BBU+RRU分布式基站。

在航站楼或车站的通信机房内安装BBU设备,RRU 信源设备则与POI设备关联规划,在站点通信机房或车站楼层弱电房中安装以及接入。

2.4.
3.2 系统接入
为保证各系统之间的隔离和降低系统之间的干扰,机场、车站覆盖一般采用POI系统,并且采用上行、下行分离设计的方法,远期根据容量逐步采用启用双通道(MIMO)系统。

2.4.
3.3 覆盖方式
(1)机场
室内分布系统全覆盖,采用“小功率、多天线”的布放思路。

航站楼内功能区较多,根据不同区域合理选择解决方案非常重要。

值机厅、候机厅
吊顶较低时可采用新型全向吸顶天线覆盖,吊顶较高(8米以上),则新型全向吸顶天线覆盖范围不易控制,建议使用定向板状天线或赋形天线进行覆盖。

图 2.4-3值机厅、候机厅覆盖示意图
行李厅、登机连廊
采用定向板状天线或定向壁挂天线覆盖。

图 2.4-4行李厅、登机连廊覆盖示意图
玻璃外墙边缘处
使用定向吸顶天线安装在外墙上,方向朝内进行覆盖,半径约10-16米。

房间、商铺、VIP候机区及办公区
对于纵深较深的房间、有隔断的商铺、VIP候机室及办公区,将全向吸顶
天线尽可能安装在房间内,采用暗装方式;如无法进入房间可安装在房间门口
外吊顶上。

图 2.4-5商铺等区域覆盖示意图
电梯
采用定向壁挂天线安装在电梯井道内,主瓣方向朝上或者下覆盖。

如不能在电梯井道内布放天线,可在电梯厅口布放定向吸顶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电梯轿厢。

如为观光电梯,在电梯厅口布放全向吸顶天线即可。

旅客捷运系统
可采用对数周期天线或泄漏电缆覆盖。

✓对数周期天线
因地制宜,在捷运系统路径上选择天线安装位置(如连接两侧候机厅的廊桥上),小功率覆盖车厢内部。

选择旁瓣抑制比高的定向天线,避免干扰捷运系统临近区域。

该方案物业协调难度较小,实施简便。

图 2.4-6旅客捷运系统覆盖示意图
✓泄漏电缆
类似地铁隧道,将电缆挂装在捷运系统轨道侧面,与车窗等高。

拉远RRU放置于弱电机房,如捷运行程较长则需沿途布放多个RRU,通过
共小区提高切换成功率。

该方案覆盖均匀,对捷运两侧区域干扰小。

停机坪
若无法通过宏站覆盖,可采用RRU拉远或室分外引结合美化天线兼顾覆盖。

(2)火车站、汽车站:
候车厅、售票处
吊顶较低时可采用新型全向吸顶天线覆盖,吊顶较高(8米以上),则新型全向吸顶天线覆盖范围不易控制,建议使用定向板状天线或赋形天线进行覆盖。

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候车厅是框架结构形状,又有吊顶天花板,建议采用全向天线覆盖,安装在天花板上。

如果侯车厅是雨棚形的,可以采用定向板状天线安装在顶棚向座席覆盖的方式。

图 2.4-7候车厅覆盖示意图
图 2.4-8候车厅天线安装示意图
(2)过道、站台
进出站台的过道处,容量突发较大,过道比较封闭,可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覆盖,除了考虑过道内的覆盖外,还要注意天线位置要注意安放在铁路站台斜坡出入口处,以便过渡切换。

图 2.4-9站台覆盖示意图
图 2.4-10站台天线安装图示意图
有的立体车站,室分需要覆盖站台,此区域一般比较空旷,穿透损耗比较小,突发性的高话务量、高流量比较平凡,该区域网络经常要和铁路的专网切换,覆盖很重要。

根据壁挂天线的应用场景,建议选用波瓣宽度为60度高旁瓣抑制比的壁挂天线,降低小区间的干扰,严格控制室分信号的外泄。

2.4.4 配套通用的建设模式
(1)机房需求:
大型国际航站楼一般要设置2~3个共享机房,小型航站楼一般设置1~2个共享机房;每个火车站或汽车站一般设置1~2个共享机房。

机房面积不小于40平方。

机房地面承重不低于600公斤/平方米(或加固可以满足承重要求);净高高于2700 mm。

机房内应配有制冷空调设备或具备制冷空调安装条件。

(2)GPS安装方式:
GPS天线必须安装在较空旷位置,可安装在各航站楼、车站的楼顶平台、或女儿墙上。

GPS天线上方90 度范围内(或至少南向45度)应无建筑物
遮挡;同时,建议GPS 天线安装位置高于其附近金属物一定距离,以避
免干扰。

每个机房至少需为每个运营商配置1套GPS天馈,并通过功分器实现同一运营商内部各个BBU的GPS接入需求;每个GPS天线安装位置必须隔离
1.5米以上;
图 2.4-11站台天线安装图示意图
(3)线缆路由要求
线缆路由要求严格做到三线分离,即信号线、电源线、地线需按建筑物的三线路由设计要求进行布放。

(4)线缆槽道要求
航站楼、车站的馈线线槽可采用专用的线槽,线槽建议300mm*300mm;在小车站或过道,无法提供专用线槽时,可以考虑与弱电共用线槽。

(5)外电引入
要求一路不小于三类的市电电源,站内交流负荷按远期30kW考虑。

(6)防雷接地方式
设备的接地系统必须采用联合接地方式,与车站、机场内通信专网等共用地网。

2.4.5 重点关注的内容
(1)机房位置选取原则
交通枢纽设置的共享机房分布尽量均匀分布,机房尽量选取的平层中间位置,并且要求靠近线井位置。

RRU就近安装于覆盖区域,可安装在弱电井或楼层的弱电房。

覆盖BBU机房
附近区域的RRU,可以统一安装于BBU机房中。

(2)GPS线缆路由:
一般情况下,GPS馈线的长度建议不超过200米;最长不超过300米,当超过200米但不超过300米时,需考虑中间增加GPS干放的安装及供电条件。

(3)天线安装要求
交通枢纽的天线安装于天花吊顶下方。

上/下行天线采用单极化天线,空间间距约1.5米。

2.5地铁
2.5.1 场景特点
(1)业务特点
地铁的用户人流量很大,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具有非常高的突发业务,容量需求包括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

(2)组网特点
地铁商用通信系统引入制式多、承载业务大、组网方式复杂。

各运营商至少分别安装语音及数据系统各一套。

图 2.5-1 地铁场景示意图
站台
区间隧道
站台
2.5.2 覆盖范围及目标
(1)覆盖范围
地铁商用通信系统为移动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信号在地铁空间内的延伸覆盖。

覆盖范围包括站厅层、站台层、设备层、地铁商业街、换乘通道、区间隧道等公共活动区域。

(2)覆盖目标
语音:覆盖区内的无线可通率在98%的位置和99%的时间可接入网络。

数据需求:
表格 2.5-1地铁覆盖目标说明
2.5.3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方式
地铁综合解决方案总体概括图如下:
图 2.5-2地铁综合解决方案总体概括图
区间隧道内解决方案示意图如下:
图 2.5-3地铁区间隧道内解决方案示意图
2.5.
3.1 信源选取
采用BBU+RRU分布式基站。

在沿线站点的通信机房内安装BBU设备,RRU信源设备则与POI设备关联规划,在站点通信机房或区间隧道中安装以及接入。

图 2.5-4信源接入示意图
2.5.
3.2 系统接入
为保证各系统之间的隔离和降低系统之间的干扰,地铁覆盖一般采用POI系统,并且采用上行、下行分离设计的方法。

就是说对于上行通道,采用一套POI 系统,对于下行通道,采用另外一套POI系统,两个通道完全分离,使用不同的天线、泄漏电缆和其他器件。

POI示意图:
图 2.5-5 8进2出POI示意图
2.5.
3.3 覆盖方式
(1)站厅、地铁进出口
对于地铁站厅、进出口采用天馈分布系统进行覆盖,天线一般采用全向、定向等。

覆盖方案示意如下:
图 2.5-6 站厅覆盖示意图
(2)站台
站台区域由普通天馈线系统覆盖。

覆盖方案示意图如下:
图 2.5-7岛式站台覆盖示意图
图 2.5-8侧式站台覆盖示意图
(3)隧道
在地铁隧道覆盖中,通常采用泄漏电缆代替天线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泄露电缆通过电缆外导体的一系列开口,在外导体上产生表面电流,从而在电缆开口处横截面上形成电磁场,这些开口就相当于一系列的天线,起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作用。

图 2.5-9泄漏电缆示意图
隧道采用上下行分电缆进行覆盖,短距离隧道中间不放中继设备,较长隧道中间增加有源设备作为中继设备。

图 2.5-10区间隧道覆盖示意图
2.5.
3.4 传输接入
地铁项目后期改造的难度非常大,通常需要一次性施工,因此对于传输接入的规划必须一次到位,前期需考虑各站点的成环及BBU与RRU之间的光纤需求。

通常考虑布放2条96芯以上的光纤,具体数量在设计阶段由传输和无线专业共同确定。

2.5.4 配套通用的建设模式
(1)机房需求:
每个车站设置1个共享机房,机房面积不小于40平方。

机房地面承重不低于600公斤/平方米(或加固可以满足承重要求);净高高于2700 mm。

机房内应配有制冷空调设备或具备制冷空调安装条件。

(2)GPS安装方式
GPS天线必须安装在较空旷位置,可安装在各车站通风口顶上、出入口顶上。

GPS天线上方90 度范围内(或至少南向45度)应无建筑物遮挡;同时,建议GPS 天线安装位置高于其附近金属物一定距离,以避免干扰。

每个车站至少需为每个运营商配置1套GPS天馈,并通过功分器实现同一运营商内部各个BBU的GPS接入需求;每个GPS天线安装位置必须隔离
1.5米以上。

(3)线缆路由要求
线缆路由要求严格做到三线分离,即信号线、电源线、地线需按建筑物的三线路由设计要求进行布放。

(4)线缆槽道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