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牡丹地膜覆盖移栽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龄化牡丹地膜覆盖移栽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摘要从起苗与运输、栽植与修剪、选膜与覆膜、栽植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老龄牡丹地膜覆盖移栽技术,针对地膜覆盖对牡丹生长的影响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膜内土温可升高3~7 ℃,不同品种间生长势存在差异,该技术有利于改善土壤小气候,利于牡丹根系的生长。
关键词老龄牡丹;地膜覆盖;移栽技术;应用效果
洛阳牡丹栽培历史悠久,牡丹花大色艳,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已被国人接受。
近几年国内大中城市相继引进建立牡丹观赏园或进行庭院绿化美化[1]。
目前,出圃外销的牡丹均以40年以上树龄为首选,其栽植效果好、成型快、利于观赏。
为此,确保移栽成活率是洛阳牡丹外销的关键,在多年的异地移栽中,运用地膜覆盖技术来后延牡丹根系生长时间,对保证冬季牡丹移栽成活意义重大。
现将其地膜覆盖移栽技术及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老龄牡丹地膜覆盖移栽技术
牡丹根系2次生长高峰分别在春季和秋季,春季生根伴随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其营养供应促上部控下部,影响根系发育。
秋季牡丹营养生长基本停止,根系发育旺盛有助于贮存养分,利于翌年生长,这也是选择秋季移栽的根本原因。
1.1起苗与运输
起苗时间为10—12月。
移栽前7 d对牡丹周围灌水,待水充分渗透后进行起苗。
带土球大小比例为株高∶土球=2∶1,起苗前用草绳将枝条缠绕,防止碰断枝条和芽;起苗过程中,发现有大的根系不要截断,应顺根进行挖土,尽量保留全根[2]。
完成起苗后,用草绳一端固定在主干上,自上而下把土球缠绕严紧,并把外露根系顺势缠在其中,之后标好品种、树龄、花色、花型、生长势、开花时间等。
洛阳牡丹外运距离远,途中防风吹、雨淋、日晒为关键,选用厢式货车为好,可减少途中水分蒸发、土球散裂、鳞芽失水。
1.2栽植与修剪
所要栽植的土坑大小视土球大小而定,原则上是土球放进去后周边留不小于25 cm的空隙,土坑底部虚土厚15 cm,并掺入1/3土杂肥拌均匀;扶正后解开并拿出草绳,理顺根系,以利于根系生长[3];填土时四周同时进行,填土超过1/2时上提植株,标准为牡丹土球上表面低于土坑5 cm,之后填满土踏实,周边封直径1 m的土埂,利于灌水,浇水时一次性浇透;把缠绕枝条的草绳解开,合理顺势摆布枝条。
3 d 后回填坑内裂缝,防止风干。
修剪原则为顶芽上部留1 cm,疏除过密枝条和粗壮枝条中间的弱枝、细枝,剪去病虫害枝条[4]。
若要锯除大的枝条,则锯口应用石蜡封
闭,防止水分抽干。
1.3选膜与覆膜
冬季进行地膜覆盖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延缓牡丹根系生长时间,利于移栽后牡丹新根发育,提高牡丹移栽成活率。
通过覆膜可将牡丹栽植时间前移至秋季。
选择厚度为0.015~0.020 mm的白色聚乙烯薄膜,幅宽2 m,长度自定。
沿每行进行覆膜,薄膜展开后,按照牡丹株距剪开薄膜同一侧,每处剪深 1 m,沿开叉方进行覆膜,岔口底部紧密接触牡丹基部,再把开口处交错用土压住。
整行盖好后覆土加固,牡丹基部覆土要少,以便于浇水时能够下渗。
每次浇水完毕要重新检查覆土,以防止密封不严而降低膜下温度。
1.4栽植后管理
翌年春季鳞芽萌动前整株喷波尔多液或杀菌剂,对从土中萌发的幼芽用铲从土壤下5 cm处剔除,俗称抹土芽,目的是减少养分的消耗,作业时尽量保证地膜完整;萌动后浇透水,切忌施肥。
4月花蕾达到平桃期时剪去部分花蕾,不能太早或太晚,剪口位置在花蕾下5~8 cm,保留最上部1片叶。
4—5月每7 d对全株洒水1次,以补充枝条水分。
6—8月喷杀菌剂3次,并适时浇水,切忌过度水淹。
10月把地膜全部撤掉,并将土壤内的地膜捡拾干净,防止污染。
落叶后进行修剪,去除叶柄和花芽以上枯死的当年生枝条,剪掉枯死主枝。
11月在牡丹周围50 cm处4点穴施基肥,以腐熟人粪尿为佳,施25 kg/株,或者施复合肥500 g/株,施肥深30 cm,之后浇越冬水。
12月最低温度超过15 ℃以下时,要用草绳缠裹主枝,或在牡丹迎风面搭设挡风屏障,移栽2年后均不用保护。
2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效果
2.1膜内温度变化情况
冬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白天受阳光照射后,通过曲管地温表测量,15 cm 土层内平均温度可升高3~7 ℃,最高可达8 ℃以上。
14∶00阳光直射时,10 cm土层高温达10 ℃。
据夜间24∶00和凌晨7∶00观测记录,15 cm土层温度分别较白天下降3.0、5.0 ℃。
据对2006—2008年洛阳、江阴两地统计,平均较外界气温分别高3.5、5.7 ℃。
2.2覆膜后牡丹生长情况
牡丹覆膜后使牡丹生长时间前移,克服了低温不利于其生根的矛盾,从而保证牡丹移栽成活。
对比异地移栽牡丹发芽、生长势、开花、花色等性状指标(表1),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有一定差异,乌龙捧盛表现较原产地差异不显著;洛阳红和首案红表现差异较小;银红巧对和大棕紫表现差异明显,花径小;青龙卧墨池极为显著,花色浅、生长势弱、花径差异大。
2.3地膜覆盖土壤小气候变化分析
覆膜后增温效应因覆盖时期、覆盖方式、天气条件及地膜种类不同而异。
覆膜后能显著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有利于根系生长。
增温保湿,利于土壤微生物增殖,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速度加快,利于根系吸收。
据测定,覆膜后速效性氮、磷、钾分别增加约35%、23%、12%,可减少养分淋溶、流失、挥发,提高养分利用率,避免因灌溉或雨水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结,可以减少中耕劳力,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
同时,增加土壤的总孔隙度1%~10%,降低容重0.02~0.30 g/cm3,增加土壤稳性团粒1.5%,还可使土壤中肥、水、气、热条件协调。
3参考文献
[1] 李嘉珏.中国牡丹与芍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67-170.
[2] 周新宇.牡丹的反季节(春季)移栽技术[J].北京园林,2009(2):24-26.
[3] 姜方.牡丹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技术,2004(8):21.
[4] 汪德娥,王宗海.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1992(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