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育英学校四年制初三(上)期中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北京育英学校四年制初三(上)期中
语文
2017年11月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0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机读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纸交回,自己保存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题。

(每题2分,共8分)
①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

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有些字可以从它们的字形联想到字义,例如“木”。

“木”是个象形字,字的中间一竖像树干,上面的分叉像两根树枝,下面叉开的部分表示树根,“木”的意思就是树木。

有些字可以根据它们的组成部分大致猜测出字义,例如“休”,由“人”和“木”两部分构成,人倚在树上,表示休息。

有些字可以从它们的组成部分推测出字音、字义。

例如“沐”,“沐”左边的偏旁表示它的字义跟水有关,右边的“木”表示读音。

②汉字书法跟汉字特点密切相关,是汉族独创的艺术表现形式,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2008年6月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③汉字书法,能集中体现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文化修养等总体素质。

无论是单字成幅或多字组合成幅,对于运笔的力度,起、承、转、合、收笔等技术的掌握配合,都必须适宜得当,恰到好处。

如甲骨文要古朴;篆书要富有钟、鼎、藉之神韵;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行书线条短的,回锋为收,线条长的、侧锋为放;草书存书之梗gàī(),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④为了让同学们欣赏和学习书法艺术,掌握必备的一些书体和书法源流的知识,学校在思问楼北侧一层开pì()了书法墙。

这成为育英学校特有的大写的字帖,育英学子可以更好地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1.下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倚(yí)在字帖(tīé)梗慨开僻
B.倚(qí)在字帖(tīè)梗慨开辟
C.倚(qí)在字帖(tīé)梗概开僻
D.倚(yí)在字帖(tīè)梗概开辟
2.字形跟字义、字音之间有一定关系,这是汉字富有魅力的主要特征之一。

依据第①段中所讲知识,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
A.“山、走、水、上”等字能从字形联想到字义。

B.“目、明、炎、苗”等字可以根据组成部分大致猜测出字义。

C.“柏、湖、锻、铜”等字可以从组成部分大致推测出字音、字义。

3.下面两幅图片出自书法墙,请根据第③段关于书体的知识,在图片下面括号内写出图片中的字属于哪种书体。

()2分
(①)(②)
4.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2分)
原句:育英学子可以更好地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共7分)
(1)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2)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5)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一诗中表现山河依旧,国都沦陷,城池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乱草从生,林木荒芜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运用比喻、夸张艺术地再现红军不屑艰难险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零丁洋》一诗中,彰显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阅读下图,完成6—9题。

(共10分)
6.在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国亭有怀》中,天下英雄不仅有曹操和刘备,更有孙仲谋,诗中描写他镇守东南之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图所示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7.“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覆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他在这场战役中所做的事情:①智激周瑜、②舌战群儒、③火烧赤壁、④草船借箭,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8.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是由周瑜和黄盖在这次战役中所使用的_________________(计谋)演变而来。

请在写出《三国演义》的一个歇后语,并写出相应的故事。

(3分)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原著,分析曹操在这场战役中失利的原因,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言文【甲】【乙】选段,完成10—13题(共12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③人过五千,移文④旁郡。

吏欲传檄
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爇(rè)火⑦,营中星列⑧。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燕火:点火。

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rù)食:在睡垫上吃饭。

10.解释下面句子加粗的词。

(2分)
(1)望其旗靡()(2)公将驰之()
(3)会匈奴大入塞()(4)待旦将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3分)
在【甲】文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①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②______________”之时。

在【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众的情况下,采用了③______________计策,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

(其中①②用原文回答,③用自己的话概括)
13.在【甲】【乙】选文中,曹刿和廉范表现出的共同品质有哪些?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5题(共7分)
【材料一】北京地铁7号线,主要布置于两广路地下,连接东部劲松等地以及垡头边缘集团。

该线路西起西三环内的北京西站,向南离开北京西站后转向东,沿广安门外大街、广安门内大街、骡马市大街、珠市口西大街、珠市口东大街、广渠门内大街、广渠门外大街、广渠路一路向东,穿过西二环、东二环、东三环、东四环后转向南。

沿规划的化二东侧路、垡头西路、小武基路向南,在北京欢乐谷东南侧再转向东,沿垡头南路向东,过丰双铁路后转向东南,在北京焦化厂原址内设置终点站并设置车辆段一座。

运营里程23.7千米,共开放19座车站(其中换乘车站4座)。

7号线于2014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双井路和垡头站暂缓开通),该线路首次采用了车辆段埋地下,建设地铁上盖的形式。

7号线在技术上实现了高度自主化——装备国产化率高达92%,远远超出国内地铁线国产化率的平均水平,其核心技术更是已全部实现国产化。

7号线与北京多条地铁实现换乘。

北京西站这一站与9号线可实现“转身换乘”;菜市口站与4号线则是通过换乘通道进行“厅到厅”的换乘;磁器口站与5号线为“T”型换乘,换乘均需经过两条路线各自的站厅。

7号线穿越人口稠密的中心城区,与很多公交车线路相连。

这些设计极大地缓解了沿线地区的交通压力。

7号线连贯起宣武门、前门、崇文门、双井等著名的商圈,出东四环后经过大量未开发和待开发地区,尤其是线路终点的垡头边缘集团,经过大量已经停产的待改造开发的工业用地,线路的建设将促进其开发进程,对整个南城地区的经济、商业发展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材料二】
14.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北京地铁7号线有哪些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一】
北京市规划委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公开为地铁7号线站点征集公共艺术品创作题材。

此次征集的站点艺术创作题材,可包括历史故事、名人典故、工业遗迹和人文景观方面的资料和历史图片等,旨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充分了解公众的精神诉求,同时也欢迎艺术家提供各种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建议。

【链接材料二】(见下表)
虎坊桥站
创作要素1.虎坊桥十字路口西南角是湖广会馆。

它始建于公元1807年,1830年重修,并增建戏楼。

湖广会馆的戏楼,曾被誉为世界十大木结构剧场之一。

梨园泰斗大多在此演出过;孙中山先生后5次莅临湖广会馆作演说。

2.虎坊桥西南角还有北京市工人俱乐部。

它成立于1956年1月,四十多年来,为繁荣首都文艺舞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沙家浜》、《杜鹃山》、《白毛女》等著名现代剧目曾在俱乐部排练和公演。

3.虎坊桥正南方是陶然亭公园。

1822年,禁烟英雄林则徐赴京补官,在北京等待上谕期间,独自来到陶然亭,写下公认的陶然亭第一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


15.假如请你设计7号线虎坊桥站内的墙壁装饰画,结合以上两则链接材料,你会选择什么具体内容作为墙壁装饰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章,完成第16—18题。

(共1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山东曲阜车站上车时,看到十几名士兵,身背各自的行装,排成一列,按照车站工作人员指定的位置,安静地等候上车。

列车进站后,检票进站的旅客从各处涌来,把排队的士兵们冲得七零八落。

士兵们几次重新自动排好队,但车厢门口被争先恐后的旅客挤得水泄不通。

列车只停三分钟。

士兵们脸上淌着汗珠,头上冒着热气,在旅客们都挤进车厢后,终于在列车启动的瞬间,全都上了车。

古人曾传“妇孺与王师争道”,我想此言不虚。

我跟在士兵们身后,在已经启动的列车上,寻找坐席。

正巧,按座号我和这十多名士兵在一个区域内,比肩而邻。

我的对面,已经坐着一位带孩子的年轻女士。

她看了看我,又对正要坐在她身边的一名士兵皱了皱眉,把头转向窗外。

士兵们静静地安置好各自的行装。

像执行统一规定一样,脱下厚外衣,整齐地叠好放在座位上,坐在上面。

我对面那个聪明活泼的男孩儿,努力挣脱对面那位女士的束缚,跑到我身边那位士兵身旁,去抓他的军帽,那位士兵在叠外衣,见状就把帽子给他。

孩子把军帽戴在自己头上,接着又去抓士兵的外衣。

士兵直起腰,裂开干裂脱皮的嘴唇,朝他笑笑,看了看他妈妈,把叠好的外衣打开,披在他身上。

孩子转回身去,欣喜地跑向脸冲着窗外的妈妈,他妈妈从从窗外转回目光,看到孩子的装扮,吼道:“谁让你穿的?快脱下来!脏!有味!”车厢里的其他士兵都红着脸低下头去。

我身边的那位士兵接过孩子的妈妈扔给他的帽子和外衣,羞愧地无地自容。

他转过身去,舔着刚才因对孩子笑而干裂流血的嘴唇,嘴里呼着粗气,用布满冻疮裂痕的双手,认真按照衣服原有的印缝,仔细叠自己的外衣。

外衣叠好后,他抱在怀里,悄悄看了看四周,闻了闻衣服,自言自语地说:“这衣服发下来俺都没舍得穿,今天第一次穿,新的,咋会有味来?”其他士兵谁也没有说话。

我想起多年前我在青藏高原当兵时,每年发下新军装,总也舍不得穿,只在重大活动或探家时才穿。

问起来,这些士兵果然是去参加部队的重大活动,他们是从各连队选拔出的优秀士兵,到师部驻地参加对抗演习。

他们激动得昨天夜里没睡好觉,今天一早换上新军装,赶了很远的路来坐火车。

乘务员推着盒饭餐车走过来,有二十元一份和三十元一份的两种,许多乘客起身围观,询价挑选。

这十多名士兵见状,默默地把脸转向窗外。

正是午饭时间,我的肚子已经叫了,对面的母子把盒饭一打开,味道闻起来诱人。

我注意到身边的士兵们,虽然尽量让目光远离诱人的盒饭,但他们很多人却在悄悄地吞咽口水。

这些十八九岁的大兵!正是见了食物就会感到饿的年龄。

我问身边的士兵:“为什么不买盒饭?不吃午饭吗?”士兵腼腆地一笑说:“太贵,一盒也吃不饱。

等到了部队再吃。

”说着,红了脸低下头。

我想起有次我步行几十里从连队到县城出差,因县城的饭菜贵,舍不得买,饿着肚子赶回连队的情景。

那天是星期天,连队吃两顿饭,我赶回连队时已过了下午开饭时间,结果饿了一天。

我起身走到车厢后部的餐车,告诉餐车人员:我买二十元一份和三十元一份的两种盒饭,各要十六份。

我把八百元人民币递给餐车人员,悄悄对他说:“这些盒饭是送给前面车厢里那十六位士兵们吃的,请你告诉他们,这些盒饭是本次列车专门为他们订的。

他们还都是孩子,一定是今天一早赶来乘车,可能早饭都没吃。

”餐车工作人员听了,睁大眼睛,怔怔地看着我。

当餐车人员把两种盒饭分别送到每个士兵的手中时,士兵们眼里流露出孩子般的惊喜。

过了一会儿,列车长和一位乘警,在那位餐车人员引领下,来到我的座位前,请我到餐车去一下。

在去餐车的路上,列车的音乐广播中断了,列车广播告诉大家,本次列车有位不愿意留下姓名的乘客,为乘坐本次列车的子弟兵买了盒饭……。

广播员刚说完,走在我前面的列车长转身指着我大声说:“刚才广播里说的,就是这位乘客……”话音刚落,我经过的车厢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一位旅客站起身和我握手,对我说:“我也当过兵,三年前退伍,在外打工,现回家过年……”他手心里夹有一张一百元的钞票。

见我发愣,他说:“给战士们买盒饭也算我一份,我挣得不多,只能表示一点心意。

”接着,又有几个人上前和我握手,每人手里都握有一张钞票。

面对众多旅客的热情,我想起古书上所说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那句话。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广大人民,都尊重和爱戴自己国家的军人,这个国家就一定利于不败之地。

到了餐车,列车长让我免费点一份喜爱吃的午餐。

我把刚才经过各车厢时许多乘客塞给我的钱铺开数了一下,总共一千九百块钱。

我让列车长在广播里,替我感谢刚才给我钱的乘客,并请他把这些钱转交给那十六名士兵,让他们在接下来的途中买一些食物。

途中,列车长告诉我,士兵们没有要那些钱,他们说要把这钱都留给了火车上更需要的人。

列车到达下一站前两分钟,我身边的士兵们静静地收拾好自己的行装,排队悄悄走向车厢门口。

列车停站后,他们鱼贯而出,列车跑向车头方向。

当列车开动时,乘客们从车窗里看到,这些士兵们面对开动的列车,致以庄严的军礼。

(文章来自网络,有删改)16.阅读文章,依据文章内容填空。

(4分)
情节我的回忆或联想
①妇孺与王师争道
士兵因衣服“有味”受到年轻母亲

的鄙夷
③在部队出差舍不得花钱吃饭的经历
我给战士买饭,乘客争相拿钱买单④
17.作者在叙述火车上发生的事情时,为什么多次写“我”对当年部队生活的回想,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分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同学们给本文拟了三个标题,你会选择哪一个标题作为本文的题目呢?请写出你所选择的题目,结合文章说明理由,并就你选择的题目设置一个能够引发读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4分)
《身边的士兵》《庄严的军礼》《免费的列车午餐》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45分)
19.微写作(5分)
话题一:一场精彩的演讲拉开“风情节”的序幕,三班周湛然同学介绍了人均GPD世界第一的国家——卡塔尔;四班党天颐和谢司特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叙利亚战争重大事件的始末;八班李沸扬同学分析伊拉克遭受恐怖袭击原因,同时也谈到我们能身处和平时代,是国之强盛的体现,铿锵的言语激起全场师生浓浓的爱国情。

作为参与活动的你,请选择感染你的一个演讲场面进行描写,同时写出自己聆听之后的感受。

话题二:随着“四个一”工程的展开,这学期同学们在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些展厅,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展品推荐给你的学弟学妹,要写明推荐的理由,激发他们前往该馆参加活动的兴趣。

要求:1.描写生动,语句连贯通顺,情感真挚。

2.字数150字左右。

20.大作文(40分)
题目一: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节语法课上,韩麦尔老师的爱国热情唤醒了懵懂、幼稚的他,从那一刻开始,他的心中燃烧着浓烈的爱国情;年少的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一句话、一本书、一首歌、一个人……点燃你,从那一刻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对自我有了更深的剖析。

请以“从那一刻开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课堂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但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堂,它也可以在很多地方。

校园农场、静心读书吧、国学书院,还有丰富的社团活动以及每周四的“育英大课堂”,更有社会大课堂……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亲近自然,与贤者对话,与同学面对面交流感兴趣的话题……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认真书写,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业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