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态比例定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饮比例上升城市综合体业态比例如何定位?
购物、餐饮、娱乐“5:3:2”的购物中心业态经营“黄金比例”正在被悄然打破。

现在,购物中心“餐饮打头阵”的趋势明显,其占比也逐渐上升到重要地位。

“吃饭”二字对今天的人而言,已不再局限于吃饱肚子。

怎样吃才吃的最舒服?怎样吃才能吃出品位?在“吃”越来越被人们看重的当下,昆明众多购物中心纷纷向“吃货”们投降,餐饮和服饰的比重越来越平分秋色。

作为收租金的购物中心,服饰零售店门店大、租金高,是购物中心最重要的一个业态。

但目前服饰零售业在许多购物中心的比重已经悄然下滑,餐饮门槛低,且利润可观,由此不少购物中心纷纷打出餐饮牌来吸引顾客。

购物、餐饮、娱乐“5:3:2”的购物中心业态经营“黄金比例”正在被悄然打破。

现在,购物中心“餐饮打头阵”的趋势明显,其占比也逐渐上升到重要地位。

1 从街边店到城市综合体的餐饮业
有业内专家指出,餐饮的载体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业街,第二阶段是综合楼,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进入综合体。

进驻城市综合体的餐饮商家都必须具备时尚要素,代表了城市的餐饮文化的流行趋势,能唤起新一代城市人的心声和生活追求。

时尚餐饮首先在形象的识别和环境布置上,很简洁,很明亮,很温馨,很有个性。

其次,在餐饮菜品的设计上,很花俏,很新潮,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品味和情趣。

另外,在服务方式上,更有人情味,更贴近消费者。

尽管目前时尚餐饮在市场上数量有限,但时尚餐饮必然是城市餐饮的发展方向。

餐饮业进入城市综合体有哪些进步呢?在形象上,传统餐饮在形象设计上主要是突出传统文化,而综合体餐饮在形象设计上则主要是突出城市流行文化,由于涉及理念的差异,所以在设计风格上必然是迥然不同。

由于综合体餐饮的理念更先进,其作品自然也更鲜明、更时尚、更青春、更富有魅力。

在设施方面,由于综合体餐饮面积有限,首先废除了传统餐饮的包厢,其次在桌椅的选择上,在布局上都煞费苦心,其结果是台面更小、隔断更简单别致、布局更新颖紧凑、桌椅更具有休闲品格。

当然,进入综合体的餐饮企业也面临着挑战。

昆明飞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力海分析,昆明万达广场开业后对城市综合体的餐饮业可能引发新的变革。

万达有固有的百货品牌和餐饮品牌,目前昆明市场上80%都是本地餐饮品牌,万达来了
之后也带来很多外地的餐饮品牌可能改变本地综合体的商业格局,外来餐饮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对本地餐饮行成对比,一些服务品质欠佳的餐饮品牌面临洗牌,外来餐饮品牌有很多东西值得本地餐饮品牌学习,本地餐饮也会在学习中提升自身品质。

城市综合体给餐饮业带来了契机,街边店的周围环境和业态发生变化是餐饮经营者无法控制的,周边环境对餐饮的影响相当大,但是在综合体里就不一样,周围环境不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化,周围同行的竞争也不会出现价格抵制。

杜力海认为,餐饮品牌集中在城市综合体内必然有竞争,但是竞争是良性的,是品牌和品质的竞争,竞争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服务质量,对企业的发展也是良性的,在综合体的大环境下,品牌之间的竞争可以促进彼此提升自己服务品质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街边店的打价格战。

2 城市综合体的“餐饮热”
昆明最早的商业模式是餐饮和餐饮扎堆,百货和百货扎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餐饮、百货二者肯定要走城市综合体这个大趋势。

靠百货、餐饮、娱乐、快时尚等来支撑人气综合体,正是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才有了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为消费群体提供了“一站式”购物和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2008年城市综合体刚出现在昆明的时候,餐饮比例仅占10-15%,甚至只有冷饮店咖啡店之类的轻型餐饮,直到2012年人们才感觉到大中型餐饮业在城市综合体的比重加大。

杜力海介绍,以万达广场为例,去年餐饮在万达广场占比从25%涨到35%,说明餐饮的确成为更吸引人气的一张牌,
迈动商业总经理李毅分析,任何行业都有一个上升期,但是这个上升期也是相对的,相对高端餐饮而言,中低端餐饮目前正处于这个上升期里,反而是高端的餐饮的下滑纷纷从城市综合体退出后,原本占有的市场份额分配到了中低端餐饮上,所以让人们感觉中低端餐饮在城市综合体的比例在上升。

餐饮业在城市综合体中比重上升会不会让城市综合体变成美食城?对此,杜力海认为餐饮占比上涨不会影响到其它业态的经营。

“餐饮只能是带动综合体的人气,也是商业发展的一种趋势,综合体经营商家会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调整餐饮、娱乐、百货、超市、快时尚等业态的比重。


“人本来也是群居动物,必须有场所提供给大家聚集在一起从事餐饮乃至各种应酬等活动。

中国人"边吃边聊"的消费习惯也造就了这一点。

”李毅说。

对于一个综合体来说,需要全天每个时段都热闹非凡。

中午、晚上和晚饭后的3个时间节点非常重要,这3个时间节点上对于百货服饰等业态不可能有固定的购物群体,而这3个时间节点用来吸引消费者前来就餐和娱乐是固定的,所以作为综合体的经营商家,既然不
能随时控制固定的客源,就只能从时间点上来控制固定客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重餐饮的比例。

杜力海认为,餐饮娱乐和百货应该是相辅相成,如果餐饮和百货比重太过于偏向餐饮,饭点的时候人满为患,非饭点的时间就基本没什么人,这样的做法虽然在饭点时候拉拢了人气,但是不利于长远发展,消费者追求方便快捷,餐饮和百货应该综合起来才有利于长远发展。

很多知名餐饮店2008年之前都在做街边店,但商家们都看到街边店的局限性,纷纷转战综合体。

“街边店的日营业额可能是5000元到12000元,时高时低,但在综合体的餐饮业日营业额在8000元到12000元,没有太大的跳跃性,相对街边店更为稳定。

”杜力海说,街边店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稳定性不好,但城市综合体可以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样也在改变商业模式,进入综合体的企业,意味着他的档次、水平、和品牌价值都得到大大提升。

而作为消费者而言,在城市综合体里消费有保障,消费者有安全感。

3 什么因素造就了“餐饮热”?
城市综合体为什么产生“餐饮热”现象?“这是是市场需求所产生的。

”杜力海认为由于城市综合体的组合店包括百货、超市、电影城、数码广场及美食广场,成为购物、休闲、餐饮等一站式服务的载体,这种多功能场所,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从餐饮角度讲,到商业中心的美食广场,或购物,或看电影,又解决了吃饭问题,达到了一举两得或一举多得的效果。

所以,首先从需求的角度来讲,綜合体的美食广场顺应了消费者的餐饮需求。

如今,购物、餐饮、娱乐“5:3:2”这一购物中心业态经营“黄金比例”正在被悄然打破,购物中心“餐饮打头阵”的趋势明显,其占比也逐渐上升至主要地位,零售百货仅剩30%甚至20%。

杜力海分析,餐饮在购物中心比例加大的主要原因也是来自电子商务冲击,许多购物中心如今已经是“逛大于买”的现状,百货、电器、顾客逛的多买的少,但城市综合体不能指望百货去拉人气,而拉人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餐饮和娱乐业。

李毅认为,购物中心的主要商业业态构成主要分为两大类,非体验型业态和体验型业态,前者主要包括服装,家电,数码产品等百货。

后者是指需要消费者用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去感受的业态,如SPA、足疗、影院、电玩和餐饮美食。

人们可以到网上购物完成非体验型业态消费,但是吃饭、娱乐等体验型消费还是只能到实体店,无法在网上完成。

此外城市综合体同质化现象的产生,加剧了服装零售类无法向商场贡献可观的租金,服装百货品牌纷纷撤出城市综合体。

市场规律决定现阶段服装等百货受到电子商务冲击后,销售业绩明显下滑乃至停滞,消费群体收入较低导致很多人到网上购物,以此加剧了实体店的销售下滑,实体店租金对购物中心的贡献必然收到影响,综合体只能依靠餐饮等其他一些业态来补充。

在体验型业态中,对于经营者而言餐饮容易上手,就像整个百货业态里,服装是最容易上手的,相对于电玩,影院等娱乐业态,餐饮投资、风险较小但市场消化量较大。

4 除了“餐饮热” 综合体还能打什么牌?
和当下城市综合体的同质化局面一样,餐饮业也面临同质化的局面。

消费者可以在不同的购物中心见到同样的餐饮品牌。

据分析,市中心的餐饮占比量在不断下滑,因为市中心停车不方便,取而代之的各个片区的城市综合体起来之后,消费者本着就近消费原则到各个综合体就餐购物,由此分流了市中心很大一部分消费群体。

当百货商场还没有出现时,人们在街边店购物。

百货商场出现后,街边店的生意自然会受到影响,当电子商务出现后,购物中心的生意也受到影响,购物的理念是在不停变化的,商业是无定式的、是不断变化的。

如今餐饮变成了城市综合体吸引顾客的招牌,但在李毅看来这只是暂时性的。

2017年底云南将建成150个城市综合体,大量综合体的诞生,必然要促进餐饮市场的新变革。

除了餐饮业之外,城市综合体中的的娱乐业局势也不容乐观。

“北市区马上有7家电影院要开业。

一个电影院按5个放映厅来算可以服务周边15万人,当电影院开太多的话,必然就有商家吃不饱乃至被市场淘汰。

”李毅表示。

事实上,餐饮并非招揽顾客的唯一法宝,综合体需要专业性的定位,如果项目定位很专业很清晰,就算餐饮比例很低一样可以做好,虽然综合体要求相应的配套设施一定会有,但是餐饮比例不用占太大。

应该因地制宜,错位经营。

如果附近已经有个综合体,餐饮已经占比50%,已经有一个大型超市在附近,如果还一如既往期盼靠自己项目下的超市、餐饮来吸引顾客的话,那必然导致大家都吃不饱的局面,不能为了规避风险就去复制别人的东西,将来的城市综合体怎样定位应该根据周围居住的消费群体需要什么东西来做什么项目,城市综合体的招商团队需要花很大工夫去调研才能跟着市场走。

在李毅看来,很多城市的商业圈不是纯粹的商业,而是有很多人文的元素,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商业圈,就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也因此成为成都的“城市名片。

”开发团队应该思考,怎样为云南的项目留下一些有文化内涵的东西,并传承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