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份打包)2012版中考学练测科学精品课件(浙教版)(全6册)-26.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地球的演化:46亿年前地球诞生,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按照人 类历史划分朝代的方法,地球自形成以来,可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 今 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生命的诞生:原始生命材料的形成:在原始的海洋中,经过长期而又复杂的化学变化, 逐渐形成生命的材料——蛋白质(生命的基本物质)和核酸(遗传信息的传 递者)等大分子的物质。 原始生命的形成:生命材料通过浓缩、凝聚等作用,形成多分子体系,外面有一层膜, 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变化,最终形成原始的生命。
3. 生物进化
(1)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 石:化石在地层中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 是指保存在地壳中的古代生物的 遗体 、遗物 和遗迹,是反映生物进化历 程的不成文记录。 D N A :更先进更科学地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 的差异。
(2)生物进化的历程 简单→ 复杂 ;低等→ 高等 ;水生→ 陆生 。
生存斗争:引起的原因是由于过度繁殖和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主要有种内斗争、种间
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结果是大量的不适者淘汰、少数个体生 存。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手段、动力或途径,是生物进化的外 因。
遗传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能遗传的 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是在生存斗争中取 胜的决定因素。
物个体,都有一定的结果层次。
类型之二 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2010· 苏州]下表为中国南、北方几种兽类颅骨长度的数据比较。有 关推断中正确的是( A )
A.温度对恒温动物体形太小有影响 B.草食性动物的大脑较肉食性动物发达 C.同种生物不可能在中国南北地区均有分布 D.哺乳动物颅骨由较长到较短方向进化 【解析】东北和华南地区,纬度位置不同,气温不同,同种生物虽在中国南北地区均

类: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4. 遗传变异
遗传物质: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说 明:细胞核内有 染色体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其 中DNA是一种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基因 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 一些片断,它决定着生物的各种 性状 。
[学生用书P74] [2010· 嘉兴]小明复习时对知识进行梳理,下面四种知识的排序错误的是
类型之三
了解遗传物质 [2011· 福州]如图37-1所示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C )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DNA上只有一个基因
B.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D.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解 析】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分子,每1个DNA分子由许多片断组成,其
适者生存:是指具有有利变异的生物个体与环境相适应,在生存斗争中取得胜利而生存
下来,不利变异的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 果和核心内容。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即适应环境。 (4)生物进化的顺序 动 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植 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即基因,1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决定生物 的性状,虽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但每一对染色 体的大小、形态、结构都是不相同的。 【点悟】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每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分子,一个 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理顺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 于了解它们的作用,理解遗传规律。生物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学生用书P73]
1. 宇宙的演化
(1)宇宙的起源 证 据:星系运动的特点。
哈勃观点: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 的距离也不断地在 扩大 。 起源学说:大爆炸宇宙论。宇宙是150亿年前从一个极小的点(“原始火球”)诞生的, 宇宙在这个火球大爆炸中诞生。爆炸引起宇宙中的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 大,宇宙处在不停的 膨胀 之中。
(3)自然选择学说
说 明: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 自然选择 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适者 生存 ,不适者 淘汰 。 过度繁殖:各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这种能力相对于环境的承受能力是过度的。 过度繁殖能力不仅可产生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材料,而且加 剧了生存斗争,所以过度繁殖是能进行自然选择的基本条件,是自然选择的 前提和保证。
有分布,但颅骨不同,即体型大小不同,说明是温度产生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程度的影响。
表中的几种生物之间并没有相互之间进化的关系,不能得到进化的颅骨变化 的结论。 【点悟】温度、气压等外界的环境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存。生命的进化历程是从低等生 物开始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一种科学假说,核心内容是:适者生 存,不适者被淘汰。
( B )
A.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株 B.宇宙的结构层次: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C.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夸克→质子(或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D.大恒星的演化过程:大恒星→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解 析】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并列的,而不是从属关系。 【点 悟】排序是理解结构层次的科学方法,无论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还是生
第37课时
演化的自然
[学生用书P73]
本节复习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 理解宇宙的演化和地球的演化(c) 为此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1;[限时集训]中的第3,4题。 2. 理解生命的诞生和生物的进化(c)
为此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2;[限时集训]中的第1,7题。
3. 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a) 此内容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此设计了[归类探究]中的例3,例4;[限时集训] 中的第2,5,6,8,9,10,11,12,13,14,15题。特别是第15题,培养综合分 析能力。
(2)太阳系的起源学说 “星云说”: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片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

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灾变说”:认为地球等行星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 (3)恒星的一生 太阳的演化:星云—原恒星—主序星—太阳—红巨星—白矮星—暗矮星。 大恒星的演化:星云—原恒星—主序星—大质量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 或黑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