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关键词〕化学史;语言;实验;想象;实际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从研究学生心理着眼,从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着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启发式教学,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

1.结合化学史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中,若能结合课文,穿插一些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或科学家的生活片段,让学生去追踪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可使其自然地进入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良好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增添记忆效果。

例如,学习元素周期律时,指导学生研究杜伯莱纳的“三元素组”、纽兰兹的“八音率”、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率”的发现和发展过程。

学习苯的分子结构时,可以讲述凯库勒执迷研究、日夜思索,梦悟苯环结构的故事。

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再现了科学家们忘我探索的情景,强烈激发着青年一代的发现欲望。

2.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不仅是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更是传授知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工具。

有经验的老师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力求简练、准确、通俗、生动、幽默,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讲起课来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再配以适当的手势、温情的眼神,这样的老师就一定能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例如,讲述石油的重要性时,采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生动激昂地朗诵:汽车在公路上奔驰,轮船在大海上航行,飞机在万里晴空中飞翔,拖拉机在田野里轰鸣,这一切都要以石油为动力。

你身上穿的衣裤,脚上穿的胶鞋,背上背的书包,甚至手中提的提包,也大都是以石油为基本原料加工制成的。

如果世界上没有石油,那一切车辆将长卧路边,大部分工厂的机器将停止转动,人们的生活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所以,石油又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动力的源泉”。

这样描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轻松愉快地就学到了知识。

3.通过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诸多的化学理论或结论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得出的。

加强实验探究能让学生在加强实验操作技能、领会实验设计思路中渗透创造技能和思维训练。

例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进程大致分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课题——盐溶液都是呈中性的吗?再让学生自做实验来探究这一课题;二是探究进程。

教师先按课本中的实验内容简述材料、用具、方法、步骤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三是得出结论——盐溶液的酸、碱、中性与盐的组成有关。

本实验让学生动起手来,既感新鲜,又颇有成就感,同时也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4.发挥想象创设情境
想象是人脑通过将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由此看来,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丰富灵活的想象力是构筑智力的重要成分。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构思,培养学生的科幻意识。

比如讲N2的性质,因为N2分子中存在牢固的N≡N键,要破坏它需要较高的能量,因此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情况下很难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大气中的N2和O2能够共存。

在讲了N2分子结构和性质之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N2分子中不存在N≡N键,请描述一下世界将是一个怎样的景象?”这个问题立即触动了学生的思维,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加深理解了N2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激发了学生奇异的联想。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化學学科本身就与生活、生产有着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由具体情境向抽象情境过渡。

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看到实物,利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真实的知识。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先取得感性认识,而后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硫酸盐时问:钡盐有毒,为什么硫酸钡在医疗上还能用作钡餐?讲硬水的软化时让学生解决:水壶为什么易结水垢?水垢成分是什么?可用什么除去?通过这些自然的、社会的、生活生产的实际,把学生带进化学的世界中,让他们在快乐中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