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6T03:29:45.53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6期作者:刘海琳
[导读] 在当今社会,多媒体网络、智能手机
刘海琳
重庆市九龙坡区晋渝森林小学400039
摘要:在当今社会,多媒体网络、智能手机、APP等无所不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数学作为义务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从事数学教育的第一手工作时,必须以超前的眼光看待问题,打破传统的“黑板白纸”式的单一教学方式,从师生互动、知识呈现、资源共享的视角,把信息化与数学课有机地融合起来,在数学课堂中,主动推动数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着重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入手,论述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小算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引言
我国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第一次将信息化技术与小学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将其应用于小学教育的思想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使其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面对这一崭新的时代,教师必须切实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给广大的学生带来更多的宝贵的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重要意义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存在的课堂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同感。
其次,数学是一种非常枯燥的科目,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抽象的知识,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直观、清晰,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和理解力,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
二、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信息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明显不足
小学生对电脑了解还局限在游戏里,而很少有学生会把它当成自己的工具,因为他们的自律意识很弱。
当老师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将课后的作业上网时,父母却反对,认为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弱,不但不会使用信息技术做功课,还会打着做功课的幌子玩电脑。
由于缺乏对学生的信赖,使得他们不能够将数学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相融合,从而使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缺少完善的课程整合指导文件
在信息化和小学数学一体化的进程中,教育是以教育为主体和文档编制的,它可以指导整体一体化进程。
尽管相关文献中提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但尚未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的结合提出相关的政策。
(三)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认知
在信息化和小学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参与者、执行者的角色,是信息化和小学数学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大部分的老师对于小学教育中的信息化和小学教育的融合仍仅限于采用利用的多媒体课堂进行。
在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融合,不仅要让老师们学会多媒介的教学,还要学会使用先进的技术,营造一个高质量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业和掌握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
比如,在现实中,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过于死板,会对课堂的教学造成很大的负面作用,从而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呈现出一种表面的趋势。
三、推进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措施
(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整合数学教学形式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制作讲义,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制作新的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并使用Falsh动画来实现动态的学习,同时还可以使用传感器来演示目前所没有看到的东西,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以前的黑板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对数学的理解变得更好,但在课堂上,有些东西很难体现出来。
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创造出一个适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场景,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数学,还可以播放一个生动的数字视频,让他们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简易方程”的课堂上,老师用PPT做了一个示范,例如:“长颈鹿的身高是幼犬的4倍,如果长颈鹿和长颈鹿的身高相差3米,老师可以在PPT中找到幼犬和长颈鹿的图片,在PPT中用红线标注三米,让孩子们看清长颈鹿与幼犬的距离[1]。
(二)化抽象为形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从根本上讲,数学是一门综合运算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它对学生的逻辑思考有很大的要求,而在小学的数学中,它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一些关于点、线、面、不同计算公式、计算公理等的教学,都是建立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基础上,并对其进行了抽象思考。
而小学生由于年纪偏小,在逻辑性的认识上明显比感性上的认识要差,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来使学生把抽象的思想转化成形象化的思想,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比如,在“角”的教学中,因为小学生是初学者,所以老师可以先找出一些有角度的、没有角度的图形,然后通过课文的演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具体的思考。
透过视觉效果,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到有关的视角。
另外,老师还会播放《海绵宝宝》的动画,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寻找有边框的东西,这样他们就会知道,卡通中的桌子、椅子、海绵娃娃,都是有角的。
在对角的认识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老师就开始进行深度的讲解,把角的概念、大小和区别逐一列出,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使其能够把所理解的思想内容完全转换成实际的学习,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结果,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方法指导,综合提高学生水平
在实施小学数学时,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之外,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授人以渔”使其获得更好的效果。
而要实现这种目标,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与措施之外,还要利用科技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对学习方式的理解。
数学的教学方式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学习,有对比有强调,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的方式。
比如,在实施“角的认识”的数学课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况,向他们提问,并自觉地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并与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角度进行分组,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有关的知识。
接着,老师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各个角落,给他们做一个生动的示范。
这种教学方式既有生
命场景的创造,又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2]。
(四)利用信息技术效用,熏陶学生的学习意识
运用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老师们仅关注于讲解数学的解法,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理解。
学生很可能会对数学课产生不感兴趣。
为此,教师要创造一个信息环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环境得到持续的改善,从而从根源上激发他们的协作和自主性。
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老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让同学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文的搜集与组织。
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上课,可以加深他们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老师在讲解列车速度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让同学们看列车的各种类型。
以日常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感情,以解决现实问题[3]。
结束语
新课标是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体现了新世纪我国教育人才的基本需求,小学数学教育要自觉贯彻新课标所提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在教材中多次提及的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融合的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进民.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科学咨询,2021(20):154-155.
[2]向琴雅.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文渊(小学版),2020(1):649.
[3]黄彩霞.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外交流,2021,28(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