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理论比较《格列佛游记》的两个中译本的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功能对等理论比较《格列佛游记》的两个中译本的开题
报告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讽刺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
的经典之作。
《格列佛游记》的中译本有许多,其中两本比较知名的是吴改树的《格
列佛游记》和林达钧的《格列佛游记》。
在本次开题报告中,我们将使用功能对等理论对这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
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研究中的一种思想体系,强调翻译应当在功能上与原文对等,而不是在
形式上对等。
下面是对两个中译本的比较及分析。
一、标题翻译功能对等性比较
标题翻译是一篇作品中最重要的翻译之一,它可以为读者提供阅读的导向性和基本的信息。
在这方面,《格列佛游记》两个中译本的翻译效果略有不同。
吴改树版本的《格列佛游记》翻译了原著的书名“Travels into Several Remote Nations of the World, in Four Parts. By Lemuel Gulliver, First a Surgeon, and then a Captain of Several Ships”为“格列佛游记”,不仅保留了原著作者的姓名,同时也准确地反映了原著的主题、结构和情节。
而林达钧版本的《格列佛游记》则翻译为“鲁
道夫游记”,虽然也反映了故事的主人公,但却不够准确地展示了原著的主题和情节。
因此,在标题翻译方面,吴改树版本的《格列佛游记》比林达钧版本的《鲁道夫游记》表现更好,具有更高的功能对等性。
二、人名翻译功能对等性比较
人名翻译在翻译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每个名字都代表一个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在《格列佛游记》中,两个版本对人名的翻译也相对比较准确。
吴改树版本的《格列佛游记》对主人公Gulliver的名字做了一些调整,将原著中的Lemuel翻译为格列佛,更能符合中文读者的语言习惯。
而林达钧版本的《格列佛游记》则直接将Gulliver翻译为鲁道夫,虽然和原著名字有些不同,但在基本准确地呈
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此外,两个版本对其他人物名字的翻译都比较准确。
因此,在人名翻译方面,两个版本的《格列佛游记》都表现得比较好,可以认为具有相近的功能对等性。
三、文化翻译功能对等性比较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出现。
对于《格列佛游记》这样一部讽刺小说,对文化翻译的要求就更高了。
在这方面,两个版本的表现存在一些差异。
吴改树版本的《格列佛游记》在对原著中的一些文化元素做了详细解读和注释,比如多次提到的Lilliputian和Brobdingnagian,以及整个小说中对英国当时的政治体
制和教会结构的批判等等。
这样的注释相对详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说的内涵。
而林达钧版本的《格列佛游记》则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做过多的解读,可能会让中国
读者了解能力弱的读者在理解时有所困难。
因此,在文化翻译方面,吴改树版本的《格列佛游记》比林达钧版本的表现更好,更具有功能对等性。
综上,两个版本的《格列佛游记》在翻译质量方面都表现较好,但在功能对等性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吴改树版本的《格列佛游记》在标题翻译和文化翻译方面具
有更高的功能对等性,而林达钧版本的《格列佛游记》在人名翻译方面则表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