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开采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及其治理方法研究(小编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开采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及其治理方法研究(小编整理)
第一篇:矿山开采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及其治理方法研究
矿山开采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及其治理方法研究
矿山开采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及其治理方法研究据统计,中国现有国营矿山企业 8000 多个,个体矿山达到 23 万多个。

全国矿区累计被破坏的土地面积达 288 万 hm2,并且每年以大约 4.67 万 hm2 的速度增长。

可见我国矿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了危害,大量开发活动所造成的破坏与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众多的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不但缺乏资源的保护意识,而且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加上开采、洗选的方法、技术和装备落后,特别是一些人为了片面追求利润,在开采过程中几乎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极为严重。

因此,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介绍了矿山开发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1、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影响1 地表景观破坏山开采包括露天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露天开采以剥离挖损土地为主,明显地改变了地表景观I地下开采将矿物采出后,其上覆岩层失去支撑,岩体内部应力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导致采空区上覆岩层发生位移、变形直至破坏。

矿山开采前一般多为森林、草地等自然植被覆盖的山体。

开采后砍伐森林,压覆、毁坏土地,山体遭到破坏,废石与垃圾堆置,严重破坏地表自然景观。

2 土地资源破坏露天采矿剥离的表土,井t采矿后的废石,以及选矿后的尾矿,都必然导致对矿区土地的破坏。

露天采矿、开挖及各类废渣、废石、尾矿堆置等,直接破坏与压占大量土地,全国累计压占土地达 586 万 hm2,破坏森林面积 106 万 hm2,破坏草地面积 26.3 万 hm2。

据统计,全国历年煤矸石累计存量约30 亿t,占地 5500hm2,并且每年新增排放量 1.5 亿一 2.0 亿t,地表植被破坏和大量堆放的尾矿。

导致土地荒漠化。

准格尔煤田土地沙化面积已占煤田面积的21%。

露天采矿会挖损大量土地,井丁开采导致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塌陷等又会引起地表变形和破坏,加速土壤侵蚀和水土
流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6 年,我国中西部矿区每年增加水土流失面积 0.2 万 hm2。

3 诱发地质灾害矿山开采和相关工程的兴建会使矿区地形发生巨大变化,地下开采、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稳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据统计,全国因采矿引起的塌陷180 处以上,塌陷坑 1600 个,塌陷面积 1150km2。

全国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城市近40个,造成严重破坏的25 个,每年因采矿地面塌陷造成的损失达4 亿元以上。

4 水资源影响问题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地表水影响有改变河道和水文、污染水质等;地下过度采水或疏干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供水发生困难和地面沉降等问题。

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会造成地表植被死亡。

由于矿山开发和矿区城镇兴起可能将大量水资源由农用转为工矿业和城镇使用。

或者因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区域或流域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影响。

5 生物多样性损失植被清除、废渣排放、土壤退化与污染,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是致命打击。

据统计,我国因采矿直接破坏的森林面积累计达 106万 hm2,破坏草地面积为 263 万 hm2。

而生物多样性丧失后,虽然某些耐性物种能在矿地实现植物的自然定居,但由于矿山废弃地土层薄、微生物活性差,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通常要 5—100a,即使形成植被,质量也相对低劣。

因此,矿区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往往是不可逆的。

6 污染问题采矿引起的环境污染是巨大的,并依矿种不同而不同。

采矿本身的污染主要来自剥离物、尾矿和矿渣等固体废物,矿坑和选矿等废水,爆破、掘进和交通运输产生的气态污染物,以及各种机械的噪声影响。

这些污染的生态效应依具体情况而异:有的影响地表水,可使河流生物绝迹;有的影响地下水,使地下水资源报废;有的影响人体健康,有的影响农业生产。

同样,污染可能是局部的(矿区内),也可能影响到流域或区域更大的范围。

2、治理方法(1)土壤基质改良和植被恢复技术1)地表土保存技术在矿山施工之前,先取50cm 左右深的土壤,并将其保存封藏,尽量减少结构的破坏和养分流失,在矿山开采完毕后,把表土重新迁
回,使其还原。

2)废弃地改造技术依据研究,废渣的淋溶水中镉、汞、铅、砷等剧毒元素的含量均超过国家水质标准。

在进行表土改造之前,应设法灌注粘土泥浆,以便让泥浆包裹废渣表面,然后再铺上一层粘土并压实,造成一个人工隔水层,减少地面水下渗,降低其淋溶水中有毒元素的含量,保障人类和生物的健康。

3)土壤增肥改良技术在矿山废弃地恢复过程中,通常添加有效物质,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良,从而缩短植被演替的进程,加快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重建。

4)植被恢复技术植物恢复是利用植物的独特功能与根际微生物协同作用,从而发挥比生物修复更大的功效。

它是一种有效和廉价处理某些有害废物的新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大规模的试验,并被证明有效。

(2)地表沉陷及破坏的防治对策地表沉陷及破坏的防治对策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采取措施减小或防止地表沉陷变形与破坏。

另一方面是根据受护对象的性质和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治理措施。

(3)水环境治理措施1)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水土流失的整治,及时填堵地表塌陷裂缝,防止地表水通过采动裂缝漏人地下,同时搞好塌陷地复垦,防止水土流失。

2)抓好矿区的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打坝淤地、治理小流域、兴建水库、拦洪蓄水,提高地下水位。

同时认真贯彻节水措施,加强污水和矿井水的处理和利用。

3)有计划地采取深层或矿区外远程供水。

4)采用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和截排水工程等工程防护措施来解决在生产和运输中产生的土、弃石、弃渣、尾矿、废水和其它废弃污染物质。

3、结语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已经成为矿山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几十年来我国矿山出现了许多有借鉴意义的治理矿区水土污染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80~90 年代以来,一些矿山企业从提高经济效益考虑开始从尾矿中回收有价金属元素,然后再矿区废弃地采取各种生态修复措施减少重金属离子对水土的污染程度,并取得明显效果。

但是,矿山固体废物处置及生态恢复面临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国家应出台一些相关法规和标准,矿山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环境治理与运行机制,多方筹集
资金,实现企业化经营,走产业化道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发展我国的矿山经济,改善我们的矿山环境。

参考文献1 柬文圣,叶志鸿,张志权,等.华南铅锌尾矿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学报.2003,23(8):1629-1639.2 张应红,文志岳.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政策研究J.中国矿业.2002,11(6):57-60.3 韩克勇.张建亮.矿山开采沉陷灾害防抬与水环境保护研究J.太原科技.2008 :(5)51-52.4 唐恒.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与保护现状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6(1)5 谭绿贵,陆三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以六安市矿山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04,20(2).6 宏春,王瑞江,陈仁义.中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 :武强.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研究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J,2003(5)107-1128 陈忠全.关于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和政策研究J.当代经济,2008,14:74-75
第二篇: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修复治理措施研究
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修复治理措施研究
摘要: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矿产业是我国工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炭的加工利用加快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但同时对环境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制约着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Abstract: Coal is known as the black gold,the industry's food,and it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energy in the world since 18th Century,the coa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ha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our society and economy,but at the same time,it has caused considerable damage and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which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ining area.It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al min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and minimize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destruction.?P键词:煤炭开采;环境;影响;治理措施
Key words: coal mining;environment;influence;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73-02
0 引言
煤炭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其开采、加工和利用提高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制约着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年全国煤炭消费量为40.1亿吨,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65.7%。

“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

煤本身并非污染源,只是由于煤的不合理利用和煤的利用技术的落后,才使得我国这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环境污染严重。

所以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核心,重点是把煤炭这篇大文章做好,清洁高效地利用好。

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煤在未加工前是一种非洁净能源,在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煤炭开采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贯穿于开采、运输、储存、利用和转化等全过程。

而且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具有可持续性。

1.1 煤炭开采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和危害严重。

据行业统计,田陈煤矿累计采空塌陷面积超过70万公顷,造成大量土地破坏和移民搬迁,损失逾500亿元。

煤炭井工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不仅引起土地资源劣化,而且破坏了土地原有水循环系统,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据统计,我国有20余个矿业集团、矿发生过地表岩溶塌陷。

此外,煤的地下开采还可能导致山体开裂、滑坡与泥石流,造成水土流失与沙漠化。

1.2 产生废水、废石、粉尘等排放随着煤炭生产量酌快速增长,生
产加工中产生的煤矸石、矿井水和粉尘等大量排放,对矿区生态、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①矿井水。

煤炭开采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矿井水、生活污水、煤矸石淋溶液等。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与煤层、岩层接触,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化反应,并且所含悬浮物的粒度小、比重轻、沉降速度慢、混凝效果差;矿井水中还含有废机油、乳化油等有机物污染物,增加了处理的难度。

采煤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造成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②煤矸石。

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煤矸石(露天矿主要是岩土剥离物),其来源于井下巷道掘进、煤层夹矸和采煤机割顶(板)刨底(板)。

煤矸石产生量大小与矿井开拓开采方式、煤层构造和割煤厚度有关,换言之,即与井下岩巷掘进量、煤层夹矸多少、割顶(板)刨底(板)厚度有关。

近些年,大中型煤矿大多改革了工艺设计,减少了岩巷工程量,其产矸率明显降低。

据统计,目前我国历史积存煤矸石尚未利用部分大多进入排矸场安全处置。

小煤矿的煤矸石基本上既没得到利用,也未进行安全处置,大多随处弃置,排入外环境。

③粉尘。

煤矿开采过程中,综采工作面、机掘工作面和运输转载点、煤炭加工洗选等生产过程及锅炉、原煤、矸石场及矸石在储运和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都会破坏大气层,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还会影响大气能见度,经氧化后形成酸雨落到地面,会对土壤及地表植被造成腐蚀,导致水质酸化。

1.3 煤炭开采对声环境的影响煤炭开采的生产过程中提升、引风机、空压机以及洗煤等设施会产生噪音污染,这会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修复及治理措施
将环境保护纳入矿井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计划,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措施,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噪声及地表塌陷采取
相应的治理措施。

2.1 地表沉陷修复治理采取村庄下采煤离层带注浆、留设保护煤柱、条带开采法、实行避让措施等。

利用“三下”开采、减沉开采、充填物置换煤炭开采技术,减少地表下沉量和土地下沉面积,改善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障井田范围内的断层部位的煤柱的安全。

2.2 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治理矿井一方面提前对待采工作面地质探测,提前疏放矿井涌水;另一方面建设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将处理后达标的污水回用于井下防尘、洗煤补水、电厂冷却、地面降尘以及绿化环节等。

为了提高中水回用率,对矿井水处理工艺再深度升级处理,达到矿泉水标准,用于生活用水节约地下水,深度处理费用远低于水资源费,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2.3 噪声治理总布置中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注重防噪声间距,噪声源集中布置,并尽量远离办公区。

主厂房作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降噪效果,利用绿化手段合理布置林带和草坪,形成隔声屏障,以阻隔和吸收噪声。

风机安装消音装置,操作间与主体设备间设置了吸声墙,并对振动较大的设备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

2.4 固废利用从传统的资源过量消耗和粗放经营方式上向资源节约循环型、集约经营的方式转变。

转变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上来,全面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以“协调”、“减量”和“循环”为主要手段,落实到各个环节,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

2.5 粉尘治理井下作业、炮掘、机掘、采煤以及井下放煤口、溜煤放煤口、斜板及皮??输送机等各类转载点采取喷雾、洒水、水幕等一系列降尘措施控制粉尘废气排放。

工业广场内煤炭加工运输系统各原煤转载点均设置喷雾、洒水装置抑尘;设置密闭储煤仓;在储煤场地设置粉尘监测系统,在煤堆、装卸点、进出口等重要场所安装粉尘传感器,传感器具备接外网条件。

与调度监控系统连接,设置粉尘预警浓度,当浓度达到警戒值,系统报警,自动开启降尘装置。

煤炭汽车外运车辆加盖篷布抑尘;厂区道路配备洒水车减少路面扬尘,并利用
绿化带隔离吸滞煤尘。

矿区可持续发展
3.1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机制。

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是发展循环经济和控制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基础。

①清洁能源。

节约能源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开发节能技术,合理利用常规能源。

优先采用污染少、经久耐用的原材料。

②清洁生产过程。

尽量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

回收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优化管理结构,提高矿区治理效率。

③清洁产品。

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导因素来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甚至使用之后的回收利用,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使用。

3.2 绿色开采
煤炭的开采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煤矿采出率,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开采,促进煤矿工业可持续发展。

煤矿绿色开采主要通过对水、瓦斯、煤等资源的合理运用降低煤矿开采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由地下气化技术、条带开采条件下的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减少矸石排放量的洁净开采技术、保水开采技术及煤层巷道支护技术构成,强调对水资源、矿区建筑物、土地等的保护。

3.3 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从开采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转换、燃烧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成。

包括直接烧煤洁净技术和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清洁煤技术在四个领域: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换、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等十多项技术方面,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开拓创新,有效地促进我国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4 发展选煤技术,提高煤炭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目前我国煤炭的入率约为30%左右,与世界主要的产煤大国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煤炭洗选加工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①煤炭经过洗选,能够提高质量,减少燃煤污染物的排放。

②提高燃烧的效率,节约能源。

③有利于促进煤炭产品由单结构、低质量向多品种、高质量转变,优化产品结构,推动煤炭企业的发展。

④节约运力。

结语
煤炭开采及综合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煤炭工业共同面临的热点问题,也是需要我们研究解决的重大原则问题。

只有针对性地解决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炭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做好煤炭工业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着机遇,机遇来自于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这是最主要方面。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持续存在几十年,这就要求煤炭行业通过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煤战略,从忽视环境、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数量型增长,转变到以经济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玖明.煤炭工业环保工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的主要任务[J].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2003(06).[2]吕春玲,刘新华,王萍.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环境保护的最佳手段[J].干旱环境监测,2005(09).[3]乔小娟,李国敏,周金龙,都洁,杜成元,孙中惠,巫润建.采煤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分析――以山西太原西山煤矿开采区为例[J].水资源保护,2013(01):09-12.[4]亢豆.山西省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1):122-128.[5]姬广青.露天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第三篇:铜矿矿山开采方法
铜矿矿山开采方法
中国铜矿山开采主要是地下采矿和露天采矿。

从目前开采的矿石量来看,地下采矿占44.6%,露天采矿占55.4%。

地下采矿,目前开采深度一般在300~800m,个别的达到1000m以上。

其开拓方法,根据矿床的地形和矿体产状、规模和埋藏
深度等,通常采用竖井开拓、平窿开拓、联合开拓和斜井等四种方法。

主要矿山开拓方法:
中条山铜矿的胡家峪矿山南河沟坑口和桐木沟坑口均采用平窿、竖井联合开拓;篦子沟矿山669m标高以上为平窿溜井开拓,669m 以下为平窿盲竖井开拓;铜矿峪矿山采用平窿、溜井、副竖井联合开拓。

铜陵地区铜矿的凤凰山采用单一混合竖井开拓;铜官山采用竖井、斜井、盲竖井和平窿开拓。

大冶地区铜矿的铜录山Ⅲ、Ⅴ号矿体采用下盘中心竖井开拓;赤马山为平窿-竖井联合开拓;龙角山采用平窿与盲竖井开拓;丰岩穴采用下盘竖井和斜坡道开拓。

滇中地区铜矿,东川因民矿山采用平窿-竖井联合开拓,落雪矿山为平窿、溜井、辅助竖井开拓,滥泥坪矿山平窿、溜井、辅助斜井开拓。

易门铜矿的狮山、凤山采用平窿-竖井联合开拓。

牟定铜矿郝家河上部矿段用平窿盲斜井开拓,中部用箕斗斜井开拓。

大姚铜矿的上部氧化带用平窿、溜井、辅助盲斜井联合开拓,下部硫化矿用箕斗竖井、溜井、石门、辅助盲斜井联合开拓。

江西东乡铜矿采用主副井和斜井联合开拓;武山铜矿中心式竖井开拓。

辽宁红透山铜矿坑口+250m标高以上用平硐开拓,+253m主平硐以下,采用上盘侧翼混合竖井开拓;华铜铜矿中心式竖井开拓;桓仁铜锌矿用平窿竖井开拓。

河北寿王坟铜矿,上部,即零米中段(绝对标高500m)以上采用平窿溜井开拓,下部,即零米中段以下用平窿-竖井联合开拓。

露天开采比地下开采具有开采效率高、本钱低的优胜性,但矿床必需具备露天开采前提。

目前,我国适合露天开采的铜矿床数目虽未几,但都是大型、特大型矿床。

开拓方法主要是公路运输开拓和联合运输开拓。

现在开拓最大的露天矿是江西德兴铜矿的铜厂矿床南山区,70年代已形成日产矿石1万t的规模,1989年已扩大成日产矿石能力3万t,第三期建设继承扩大开采能力,并建设北山采区。

2000年将开发德兴矿田的另一个大型矿床富家坞矿区,届时德兴矿田将成为世
界超大型露天铜矿之一。

目前南山露天采场,采用汽车运输,横向采剥法。

此外,露天开采矿山还有江西永平铜矿、广东石铜矿两个大型矿山。

永平矿山采用开沟开拓,横向推进,石矿山在-44m以上采用汽车固定干线运输。

还有的矿床,先是露天采矿,后转入地下采矿。

甘肃白银厂铜矿的折腰山、火焰山两矿区,等于这种开拓方式。

1959年两个矿开始露天采矿,采用永久汽车路堑的布线方式上部回返,下部螺旋直进开拓。

现露采已闭坑,转入地下开采深部矿体。

我国有色金属露天采矿技术装备和爆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提高。

现在大中型露天矿的装备转向大型化、高速化发展,已达到国外露天矿的80年代装备水平。

如研制成功的KY型和YZ型牙轮钻机,SQ型和KQG型高风压潜孔钻机,已实现产品系列化。

国产的8~12m3电铲已填补了重型铲装设备的空缺。

SH和CH型重型自卸式矿用汽车机能良好,电动轮汽车已批量出产。

矿用新型火药、爆破器材和爆破技术发展迅速。

多种适合露天矿不同类型功
课前提的非电导系统日臻完善。

其中多项产品和技术已达到世界提高前辈水平,并已输出国外。

因为采矿技术提高和加强技术治理,使劳动出产率有了显著进步。

如江西铜业公司露天矿全员劳动出产率80年代初1653[t/(人·a)]到90年代进步到8342t/(人·a)。

广东石铜矿由80年代初2746t/(人·a)到90年代进步到4467t/(人·a)。

矿产资源也得到有效的利用,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也有显着的下降。

采矿损失率从1990年的3.84%到1996年降到2.33%。

第四篇:东坡煤矿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影响及治理
摘要:文章论述了煤矿开采对矿区大气环境、水文系统、土地资源的影响,提出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矿开采;环境影响;治理实践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东坡煤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境内,区域地貌属低中山缓坡丘陵区,黄土广布,植被稀少,区内沟谷大致呈南北向和东北向树枝状分布,切割剧烈,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本区河流属海河流域,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