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政治考点突破复习课件15.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河镇中学集体备课专用纸
年级:初一 学科:语文 主备人:() 备课时间:2013年9月29日
课题总第16课时
三维
教学
目标1、摘录文章精彩语句,积累语言。

2、使学生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增长知识,陶冶心境,丰富情感,提高修养。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有感而发、由事入理、抒发感悟的写作思路。

一、 导入 ? 1、同学们每当我们在不经意间翻出故友的礼物,从泛黄的书页中偶然掉落的书签或在珍藏已久的相册中搜索旧梦的时候,我们会在沉思的引导下不由自主地进入回忆的世界,时光匆匆而过,而往事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于漪的《往事依依》,看看她所追忆的是怎样的一段经历。

? 2、作者简介:于漪,江苏镇江人。

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着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学谈艺录》、《学海探珠》等10多种。

? 3、解题:“往事依依”,“依依”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

作者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心底涌动着一股热流。

?、新授: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 1、先请一位同学把课文一起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文中生词的读音和意义。

? 教师点拨(纠正读错的音,提示重点词义),学生明确(补充)。

? 2、作者写了几件少年时代读书的往事?重点写哪件事? ? 写了少年时代读书的四件事:一、看图画时,犹如身临其境。

二、读诗歌让我享受自然美。

三、听老师讲课,使我热爱文学。

四、听老师教导,让我热爱读书。

其中重点写了第三件事。

? 3、理清文章的结构 ? 请同学们一起把课文快速地默读一遍,分析一下,全文7段分为几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 第二部分(第2—5段),深情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

? 第2段:回忆小时侯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的情景。

? 第3段:概述读书给学生时代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引出对读《千家诗》的美好回忆。

? 第4段:详细描绘读《千家诗》益智怡情,给“我”的生活带来浓郁情趣。

? 第5段:回忆初中读书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怡情明理、激起课外阅读兴趣的情景。

? 第三部分(第6—7段),回忆教师谆谆教导使“我”受益终身,篇末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

? ? 4、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用“年华似流水”作比,又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这里所起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时间的漫长,用“搜索枯肠”与“历历在目”作比,突出经久不忘,记忆犹新的几件事,为引出下文作铺垫,又以“难以忘却”之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悬念。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有感而发、由事入理、抒发感悟的写作思路。

解题:“往事依依”,“依依”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

作者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心底涌动着一股热流。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集体讨
论记录个人修改记录?
? 5、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第二部分若要细分,可分为几个层次?各讲了些什么?分层依据(关键词语)是什么? ?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2段:小时侯观画,身临其境。

? 3—4段:学生时代读《千家诗》,沉醉意境。

? 第5段:初中读书听讲课,感慨万千。

? 分层依据:时间:小时侯,学生时代。

内容:《千家诗》,讲课。

? 6、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用“百看不厌”、“徜徉于山水之间”、“乐在其中”等,作者通过观图之趣,表现出自己的什么能力得到提高? ? 欣赏能力:入迷
→入神→怡情悦性→形象加深记忆 ? 7、第三自然段将回忆过渡到学生时代,强调书的进一步作用,并引出《千家诗》独特的魅力。

第四自然段详细描绘读《千家诗》,感受美好、浓郁情趣、收益匪浅,表达了作者通过读诗所激起的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

请同学们朗读一下诗句,体会一下作者所得到的乐趣。

? 8、第五自然段中,两位老师入情入理地充满激情的讲读,深深打动作者的心灵,涤荡了她的心胸,令她认知能力与情感水平得到提升,使其怡情明理、兴趣大增。

作者强调豪放的爱国主义诗歌对读者的爱国热情有较强的激发与促进作用。

? 、巩固 ? 1、教师补充《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学生吟诵。

? 2、第六自然段是所回忆的老师的教导,作者引用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 强调读书明理,尤其明做人之理的重要性,而作者受益不尽,也是来源于此。

点明了往事难忘的最主要原因。

这句话与第一自然段相互照应。

这句话本身也是对青少年读者思想与智慧的启迪,是对青少年读者阅读好书的劝勉与鼓励,是对青少年读者努力实现人生价值道路的指引与开导。

? 3、第七自然段,点明题旨:往事依依催人奋进。

(深化主题),言外之意,这篇文章行文的线索是什么? 往事依依。

? 、总结: ? 1、将课文中的《千家诗》名句补充完整,以整首诗的形式呈现。

? 2、学生读背《千家诗》有关诗句,体会情感。

学生背诵、交流,做摘录。

? 六:作业:课外阅读《千家诗》。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点明了往事难忘的最主要原因。

这句话与第一自然段相互照应。

这句话本身也是对青少年读者思想与智慧的启迪,是对青少年读者阅读好书的劝勉与鼓励,是对青少年读者努力实现人生价值道路的指引与开导。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