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多彩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沪科版(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多彩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多彩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多彩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多彩的世界
一、单选题
1.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从物理学角度看( )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 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2。

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 水
母B。

萤火
虫 C. 月
亮 D. 发光的霓虹灯
3.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A. 仍然平
行 B. 会
聚C。


散 D. 无法确定
4.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5.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同学们发现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于是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1)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2)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3)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A。

(1)(3)B。

(2)
(4) C. (1)
(4) D。

(2)(3)
6.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A. 都不能成

B。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
置D。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7。

如图所示,画中的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

以下四幅光路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
的原因的是( )
A. B.
C.
D.
8.某同学在课外探究活动过程中,用一束太阳光照在一张红纸板上,看见纸板是红色,如果他用一束蓝光照在该红纸板上,看见纸板颜色可能是()
A. 品

B. 黑

C. 红

D。

紫色
9。

如图所示,小芳同学回过头来能看清掉在地上的书上的“物理”两个字,这是因为()
A。

书自身发出的

B。

书面反射的光射入了小芳的眼睛
C。

光在“物理"两个字上发生了镜面反射D。

小芳的眼睛射出的光在书面上发生了反射
10。

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
大 B. 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
C. 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
D. “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
11.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
A. 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
小 B. 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 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
小 D. 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1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90°B。

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C. 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20°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二、多选题
13.有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正前方。

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如图所示 . 则()
A. 凸透镜不可能放在C点右
侧 B.
凸透镜应放在B,C点之间
C. 凸透镜应放在A,B点之
间 D.
凸透镜应该在A点左侧
14.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 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远视镜
D. 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反射矫正视力的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像是实像
B.有时摄影师让我们走得离他近些,是想使底片中的像更大
C.我们站在岸边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这物体的虚像
D。

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16。

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C. 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

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
三、填空题
17。

毕业前夕,摄影师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各班的同学照毕业相,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 遇到人数较多的班级,摄影师会增大镜头到同学们的距离,此时所成的像到镜头的距离________.
18。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角是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_;若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
19.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光源照射鼠标垫表面(如图所示),并被反射回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接收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来处理比较各个影像,以确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光源等元件
固定在鼠标内,当光源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________反射;当鼠标平放在鼠标垫上,凸透镜到鼠标垫的距离为7mm,光学感应器距凸透镜3mm,则在光学感应器上成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0.如图所示是许多同学用透镜所做的游戏,从游戏中可以看出透镜对光有________ 作用.用这种性质的透镜做成眼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 视眼.
21。

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________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部分近视同学为看到黑板上的字,他们戴的是近视眼镜,该近视眼镜是________ (选填“凸”或“凹”)透镜.
四、解答题
22。

小张同学和小王同学都有在亮处,他们之间有屏风隔着,互相看不见,但小张能通过镜子看到小王的眼睛,想一想,小王能通过镜子看到小张的眼睛吗?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五、实验探究题
23.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实验步骤如下:
(1)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处,把蜡烛和光屏分别安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然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及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
________;
(2)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处,移动________,直到呈现出最清晰的像,然后记录蜡烛和光屏分别到凸透镜的距离;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处,接下来的探究操作不必要的是.(填字母)
A.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寻找蜡烛的像
B。

在凸透镜左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
C。

在凸透镜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
2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________是15.00cm.
(2)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注意将________(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位置.
(4)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5)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六、综合题
25.有一次,开明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盐泽泥浆时,用显微镜观察泥水滴,发现在泥浆的沉淀物中有种生物持续不变地向一个方向游动,直到聚集到这滴泥污水地某一边缘.
(1)如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是向左移动的,那么实际上微生物是向________ (选填“左”“右")移动的.
(2)同学们对于这一奇特的现象提出了猜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受光的作用引起的,具有趋光性.请你设计一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________
(3)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一奇特现象提出新的猜想: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白色的不透明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的不透明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解答】我们看到白纸,是因为所有的色光经过白纸反射到我们眼睛中.
我们看到黑字是因为黑字吸收所有的色光,不反射光.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情况,用黑和白进行了对比,是一道很好的题目.
2。

【答案】C
【解析】【解答】解:水母和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不符合题意;发光的霓虹灯是人造光源,不符合题意,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在晚上才比较亮,不是光源;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在生活中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叫做是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3。

【答案】C
【解析】【解答】如果同学们不对图片进行分析,很容易选B,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C是正确的.
故选 C
【分析】要判断光线通过玻璃砖后会怎样,关键是要看玻璃砖属于什么透镜.图中,玻璃砖是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本题中的一个干扰因素就是那个凸形的气泡,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气泡的形状,而忽视了对光线起主要作用的其实是玻璃砖.
4。

【答案】D
【解析】【解答】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黄色香蕉,吸收红色的光,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
故答案为:D。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①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是漫反射,故(1)错误;正确(2);
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3)错误,(4)正确.
故选B.
【分析】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物体照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答案】C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平面镜截为两半后变成两个平面镜,两半均各自成完整的像,因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人不动时,像的位置也不发生移动.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的大小、位置与镜面的大小、形状无关,只要有平面镜,便可以反射光线而成完整的像。

7.【答案】B
【解析】【解答】池底发出的光线由池底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到的就是水中的池底的虚像(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看到物体时,是因为光线进入人眼;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8。

【答案】B
【解析】【解答】太阳光中包含红光,红纸板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光,红纸板看起来是红的;
如果用蓝光照在该红纸板上,由于红纸板只能反射红光,不能反射蓝光,蓝光被纸板吸收, 纸板没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红纸板在蓝光照射下看起来是黑色的.
故选B.
【分析】(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
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组成的复色光.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书本身不会发光,故A说法不对;
B、正是由于书反射的光射入了小芳的眼睛,小芳才能看到书,故B说法正确;
C、书面是粗糙的,光射到上面发生的是漫反射,不是镜面反射,故C说法错误;
D、人眼不会发光,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

【分析】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中。

10。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身影"是鸟在玻璃幕墙成的像,根据物像等大,“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符合题意.
B、物像到玻璃幕墙等距,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靠近幕墙.不符合题意.
C、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大小等于小鸟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D、根据物像到玻璃幕墙等距,“身影”到幕墙的距离等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不符合题意.故选A.
【分析】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鸟在玻璃幕墙上成的像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到玻璃幕墙等距、连线与玻璃幕墙垂直、是虚像.
11。

【答案】A
【解析】【解答】解:(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2)某同学从远处走向平面镜,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像到平面镜的距也减小,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也是减小的.故选A.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物靠近镜,像也靠近镜,物远离镜,像也远离镜,像与物到镜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12。

【答案】C
【解析】【解答】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A不符合题意;
B、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故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B不符合题意;
C、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也增大1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C符合题意;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液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二、多选题
13。

【答案】A,D
【解析】【解答】AB、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如果成像在同一侧的话应该是成虚像,并且像距大于物距,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与像在异侧,且物近像远像变大。

若凸透镜放在C点右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A点左侧,而不是右侧的B,A符合题意,B
不合题意;
C、当光源在A点时,像在透镜另一侧,说明成实像,那么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外,这样当点光源在B点时就也会在相对于B的另一侧成实像,(也就是A的一侧)而不是成像在C 点,C不合题意;
D、若凸透镜放在A点左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成像都是虚像.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D 。

【分析】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无论成实像还是虚像,凸透镜都不可能放在C点的右侧;由题意可知,凸透镜成的像是虚像,凸透镜应在A的左侧 .
14.【答案】A,C
【解析】【解答】解:A、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故A正确;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是远视镜,故B错误;
C、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远视镜,故C正确;
D、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折射矫正视力的;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会聚,能成像;
(2)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线发散;
15。

【答案】A,B,C
【解析】【解答】解:A、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电影胶片相当于物体,屏幕相当于光屏,成倒立、放大实像.A符合题意.
B、摄影师让我们走得离他近些,物距减小,所以成的像更大.B符合题意.
C、站在岸边我们看到的水里的物体,是由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C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电影银幕上的像和投影仪相同,都是实像,在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我们看到的水中的像是折射形成的,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16。

【答案】B,D
【解析】【解答】解:A、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
C、幻灯机是利用当物体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
D、老花镜是凸透镜,因此可以利用老花镜代替放大镜,故D正确.故选BD.
【分析】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体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正是应用此原理.
三、填空题
17.【答案】会聚;减小
【解析】【解答】凸透镜对光有具有会聚作用;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就越小,也就是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变小 .
故答案为:会聚;减小 .
【分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就越小,也就是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变小,此时所成的像会变小 .
18.【答案】60°;60°;130°
【解析】【分析】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120°.
当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5°时,由图可知,入射角增大5°,变为60°+5°=6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5°,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30°.
故答案是:60°;60°;130°.
19.【答案】漫;实
【解析】【解答】光照射到粗糙物体的表面时,会发生漫反射。

由于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本题考查漫反射和凸透镜成像,属于基础题。

20。

【答案】会聚;远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见,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会聚;远.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近视眼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
21.【答案】漫;凹
【解析】【解答】解:①黑板的表面是比较粗糙的,可以将射来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是漫反射.这样,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
②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部分近视同学为看到黑板上的字应该配戴凹透镜.故答案为:漫;凹.
【分析】①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②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一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四、解答题
22.【答案】解:根据在光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原理.
小张能看见小王的眼睛,是小王反射的光线通过镜面的反射到达小张的眼睛.
那么小王也能通过镜子看到小张的眼睛.
答:能;根据光在反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
【解析】【分析】根据光在反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来回答即可.
五、实验探究题
23.【答案】(1)同一高度
(2)光屏;右
(3)B
【解析】【解答】解:(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处,移动光屏,直到呈现出最清晰的像.因为f=10cm,当u=50﹣20=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然后记录蜡烛和光屏分别到凸透镜的距离;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则应将光
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处,u=50cm﹣45cm=5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在同侧,不能成像在光屏上.故B没有必要.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光屏;右;(3)B.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然后比较蜡烛和光屏分别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变小,像距变大.(3)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在同侧,不能成像在光屏上.
24。

【答案】(1)焦距
(2)凸透镜
(3)c
(4)远离
(5)前;凹
【解析】【解答】解:(1)由图知,焦点距离光心15.00cm,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5。

00cm;
(2)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异侧,所以凸透镜必须摆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5.00cm,要使烛焰经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蜡烛应该在30。

00cm和15.00cm之间,由图知,需要在c位置;
(4)摄影者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说明所照的像大了,应该让像变小一些,则摄影者要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增大物距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
(5)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而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可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