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己的茶文化辨识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 苏州又下。
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 汉州又下。
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
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
江西生鄂州、袁州、吉州。
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
其恩(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 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揉捻 干燥 6、红茶:鲜叶萎凋 揉捻 发酵 干燥
贰 茶之源
茶的分类(绿茶)
西湖龙井
碧螺春
六安瓜片
恩施玉露
顾渚紫笋
太平猴魁
黄山毛峰
竹叶青
贰 茶之源
茶的分类(绿茶-顾渚紫笋)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 唐代最负盛名贡茶:顾渚山大唐贡茶院(湖州长兴) 历史上第一个皇家茶厂,海拔300多米 ➢ 由茶圣陆羽亲自研制与命名并荐上 ➢ 800多年贡茶历史 ➢ 历史人物:陆羽、皎然(谢灵运十世孙)、颜真卿
谢谢观看学习
叁 茶之出
中 国 茶 产 区 划 分
叁 茶之出
中 国 茶 产 区 划 分
叁 茶之出
中 国 茶 产 区 划 分
肆 茶之饮
陆羽《茶经.茶之饮》
➢ 荡昏寐,饮之以茶。 ➢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
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或用葱、姜、枣、桔 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 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 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 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 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 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 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 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茶 叶 嫩 度 与 氨 基 酸 含量
肆 茶之饮
茶 氨 酸 较 多 的 茶 类
肆 茶之饮
茶 氨 酸 保 健 作 用
肆 茶之饮
茶 树 生 物 碱 组 成 含 量
肆 茶之饮
碱 、 生 物 碱 、 嘌 呤 碱 与 咖 啡 碱 的 关 系
肆 茶之饮
咖 啡 碱 的 植 物 来 源
肆 茶之饮
茶 树 咖 啡 碱 的 味 觉 特 点
茶的分类(青茶/乌龙茶)
铁观音
冻顶乌龙
东方美人
凤凰单从
岭头单从(白叶)
漳平水仙
大红袍
肉桂岩茶
贰 茶之源
茶的分类(红茶)
正山小种
祁门红茶
滇红
英红九号
白云红茶
漳平水仙
阿萨姆红茶
白叶水仙红
叁 茶之出
陆 羽 《 茶经.茶之出》
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
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
➢ 龙字号: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百鹤峰、 本地人称“石 屋四山”。
➢ 云字号:云栖、五云山、琅铛岭西等地 ➢ 虎字号:虎跑、四眼井、赤山埠、三台山所产,法云弄、白
乐桥、玉泉、金沙港、茅家埠、黄龙洞一带平地茶园茶叶。 ➢ 梅字号:梅家坞一带,为现西湖龙井茶主要产地,产量约占
全部三分之一。
二级产区:除一级产区外西湖区所产的龙井,如龙坞、转 塘、留下、双浦等地。
肆 茶之饮
茶 树 生 长 性 与 咖 啡 碱 含 量
肆 茶之饮
咖 啡 碱 对 人 体 的 生 理 作 用
肆 茶之饮
茶 色 素
肆 茶之饮
茶 树 芳 香 物 质 — 基 本 香 型
肆 茶之饮
茶 树 芳 香 物 质 品 质
肆 茶之饮
茶 叶 种 的 糖 类
肆 茶之饮
茶 叶 种 的 维 生 素
肆 茶之饮
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 甘芳辛辣,冠于他境,饮之香清甘活,体之中正平和
贰 茶之源
茶的分类(绿茶-龙井)
分钱塘、越州、西湖、三大产区 仅西湖产区内所产的茶叶为“西湖龙井” 茶
另两产区则称为 “龙井茶”
西湖龙井:杭州西湖周边168平方公里(一级/二级产区) 用群体种(淳安鸠坑种)、龙井43号、龙井长叶按照传 统工艺炒制的扁平型绿茶(一芽两叶)
酚氨比与茶汤滋味协调性/适制性
茶氨酸含量越高 甜度、鲜爽度越高,苦涩度越低
顺滑度高 茶汤饱满度(浓稠淡薄感受/厚薄)
茶汤的浓淡(某种味道的强度) 饱满度与品质相关
品质越高,滋味越是浓厚韵足 舌面刺激感越低
• 此茶文化辨识系统可持续深化下去,还有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 茶之煮、茶之事、茶之略、茶之图。。。。。。 • 已有之框架也可以随时修正、完善
4、西亚/欧洲:葡 萄牙、俄罗斯、土
耳其、伊朗等 6.8%,土耳其第五
世界种茶国家60个,分布在5大洲。茶区有6个:东亚、东南亚、南亚、欧洲、东非和南美 亚洲(22个,81.7%)、非洲(21个,15.3%)、美洲(12个)、大洋洲3个,欧洲2个
叁 茶之出
中 国 茶 产 区 划 分
叁 茶之出
中 国 茶 产 区 划 分
建立自己的 茶文化辨识系统
灵峰一滴水,信可矢千秋


















壹 茶事观
点击输入您的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您的文字内容。点击输入的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您的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您的文字内容。
01 •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陆羽《茶经.茶之源》
• 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重视相信自己
叁 茶之出
6、南美:阿
根廷、巴西等 1.8%
阿根廷第九






5、东非:肯

尼亚、乌干达
等,15%
肯尼亚第三
1、东亚:主要有中国和日本。 占28%,中国第一,日本第 七
2、南亚:印度、斯里兰卡 和孟加拉,占40%
印度第二,斯里兰卡第四
3、东南亚:印尼、 越南、缅甸、马来 西亚,8.4%,印尼
第6
分类依据:茶叶制法,品质系统性、茶叶中茶 多酚的氧化程度
贰 茶之源
茶的分类(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授)
1、绿茶:鲜叶 杀青 揉捻(做形) 干燥 2、黄茶:鲜叶 杀青 揉捻 闷黄 干燥 3、黑茶:鲜叶 杀青 揉捻 渥堆 干燥 4、白茶:鲜叶萎凋 干燥
鲜叶萎凋 轻揉 干燥(新工艺白茶) 5、青茶(乌龙茶):鲜叶萎凋 做青 炒青
肆 茶之饮















已分离鉴定的茶叶成分超过500多种,鲜叶的化学成分含量高低是决定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
肆 茶之饮

叶 鲜 叶 成 分 及 含 量
肆 茶之饮

多 酚 提 取 物 及 组 成
肆 茶之饮

多 酚 与 茶 树 品 种 的 关 系
肆 茶之饮

多 酚 氧 化 产 物 颜 色 示 意 图
贰 茶之源
茶的分类(黄茶)
君山银针
霍山黄芽
霍山黄大茶
沩山毛尖
白云黄茶
平阳黄汤
蒙顶黄芽
远安鹿苑茶
贰 茶之源
茶的分类(黑茶)
广西六堡茶
云南熟普
安化黑茶砖
安化茯茶砖
泾阳茯茶
湖北青砖
雅安边茶(藏茶)
安化千两(花卷)
贰 茶之源
茶的分类(白茶)
白毫银针
白牡丹
贡眉
寿眉
云南月光白
白茶饼(寿眉)
白茶饼(银针)
贰 茶之源
外形挺秀、糙米香、清雅花香、甘甜鲜爽 似乎无味,实则至味,太和之气,弥于齿颊
贰 茶之源
茶的分类(绿茶-西湖龙井)
核心产区基本没有海拔,30-200米左右 但小生态小气候很好
核心产区顶多8000多亩,一亩均产30斤,年产共100吨 多一点。其中一级产区:
➢ 狮字号:狮子峰山、胡公庙、龙井村、棋盘山、上天竺,品 质最佳,土质多为白砂土,疏松肥活,含磷最高。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 丽。有生泽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 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贰 茶之源
茶的植物学分类
茶: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 山茶科→山茶属→茶组 有:阿萨姆大叶种及中国小叶种 化学成分:茶氨酸——茶叶特有的氨基酸 茶树树型:
肆 茶之饮

多 酚 含 量 与 海 拔 关 系
肆 茶之饮

多 酚 与 茶 汤 滋 味 关 系
肆 茶之饮

多 酚 的 保 健 作 用
肆 茶之饮

树 氨 基 酸 组 成
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下能水解成各种氨基酸
肆 茶之饮
茶 氨 酸 与 氮 素 循 环
肆 茶之饮
茶 氨 酸 味 觉 特 点
肆 茶之饮
贰 茶之源
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 灌木与乔木的根系
贰 茶之源
《北峰山中草药》记载的白云茶
贰 茶之源
陆羽茶经与台山白云茶
贰 茶之源
台山白云茶与陆羽茶经
贰 茶之源
茶的分类(陈椽教授)
1979年,安徽农大陈椽教授首次提出将中国繁 多的茶叶品种分为六大类: 绿茶、白茶、黑茶 黄茶、红茶、青茶(乌龙茶)
02
的体验
03 • 建立自己高标准基准线
• 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不要局限于此 04 • 可俗可雅,大俗大雅
• 即事修心,以茶载道
贰 茶之源
陆 羽 《 茶经.茶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 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 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 四曰茗,五曰荈。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 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 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 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 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