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十)】众僧喋血清凉寺神医投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僧喋血清凉寺
“喜雀喜鹊,喳喳喳,门上来了个姑妈妈,姑妈姑妈你坐下,我给你说个唠叨话:昔日有个清凉寺,沙弥和尚把武习。
那一年,那一日,乌云遮日妖魔出,杀了和尚烧了寺,灰堆里长出一颗树,夜长杆,日长叶,十年枝叶冒墙过,柏香飘飘家家乐。
长城长,烽墩高,来了一只鹁鸪鸟,白日蹲树枝,夜里叫咕咕,咕咕咕,咕咕咕,金银财宝等着哩!谁能修起清凉寺,给他九井八涝池,落落墩底下取钥匙……”
唐元和年间,有一五台山游僧,自称是清凉国师澄观的弟子,来到了祁连山下,大漠边上。
他逢人就说,他是受遣来此募化布施,兴建清凉寺的。
他踏遍松峡水,巡游大羌河,终于在土门暖泉腹地的一块风水宝地上选定了寺址。
他历经千辛万苦,十年募化,十年施工,三十年清凉寺才建成。
从此后,僧人逐年增多,香火延绵不断。
又过了一百多年,西夏国君征战来此,成了这里的主人。
他入寺拜佛,祈求百姓乐业,国运昌盛。
之后,下诏扩建清凉寺,兴造浮图。
一时间香火鼎盛,僧众也增加到300多人。
他们诵经习武,技艺日进,年长月久,就成驰名西凉的“铁脚僧”,守卫着这一方净土,辈辈承袭.代代相延。
天回地转,岁月如流,转眼间200年太平日月过去了。
这一年,天鼓响,狼烟滚滚,尘沙飞扬,从大漠南下的元兵逼进这里,砍杀掠夺,百姓遭殃,清凉寺“铁脚僧”出击救护。
交战数十个回合,元兵败退逃亡,众百姓拍手称快。
铁脚僧威名远扬。
可是好景不长,元兵二次重来,兵多将强。
包围了清凉寺,断水又断粮,同时又想出了一条毒计,抓丁拉夫,抢运民间柴草,堆积寺院周围,放火焚烧。
僧人们既灭火护寺,又阻击攻敌,兵力分散,首尾不能相顾。
战到最后,寺院未能保住成了灰土,僧人们也流完了最后一滴热血,壮烈而死。
事后三年,在寺院废墟上长出了一棵茁壮的小柏树,村人欣喜,奔走相告,爱护备至。
就在这一年的十月初一,来了一位高大精瘦的老和尚。
他在小树前念念有词,焚香化纸,顶礼膜拜之后,将一个写有“己丑阳月,僧魂附柏,青春永年,清凉不灭”的条子,交给村中一位姓党的老人,挥泪而去。
这位姓党的老者在寿终前,又将这一偈子和清凉寺的悲壮历史,传给一家姓尹的父子。
清凉寺废墟上的这棵小柏树,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霜雨露,也已长高长大了,这里的人们,依旧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来为它梵香化纸,浇水松土。
有一年村民们相互约定,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蒸最大的千层月饼,最好的五色花馍,摘最甜的红瓤大西瓜,最香的河马皮小香瓜,在明月升空后,统统献到柏树下,以便借八月十五日端出来的赏月习俗,来纪念被毁的古寺和死难的僧侣。
他们按约定去做了。
第二天太阳东升时,这里出现了两件新奇事:一件是现显出了佛光,一件是飞来了一只鹁鸪鸟。
这佛光犹如一条五色斑烂的彩虹组成的光环,它乘着东升的朝阳,从古寺废墟上冉冉升起,摆动盘旋,由大而小。
最后环柏树缭绕而渐次消失。
人们欣喜、雀跃。
登高眺望,只见光环内闪现出了清凉寺的倩影——红砖绿瓦的高宇大殿,错落有致的禅院僧舍,排列俨然:环红墙而密集的绿色屏障和点缀寺内的苍松翠柏,生机盎然;香烟缭绕,僧侣往来,一派祥和景象……从此后,每当初一、十五旭日东升时,这束佛光就照例现显,成这里的一大奇观。
而鹁鸪鸟呢,在柏树上筑巢垒窝,昼夜栖息。
它日食柏子,夜晚鸣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它的叫声,时而哀怨,如泣如诉,时而激昂,似大声呼唤:“咕咕咕,咕咕咕,谁能修起清凉寺,给他九井八涝池,罗罗墩下取钥匙……”它从月圆叫到月缺,花开叫到花落,年初叫到岁末,从不间歇。
九村十里的庄稼人们,把这棵青翠的柏树视为佛祖的灵光,寺院的化身。
把这鹁鸪鸟,视为“铁脚僧”的英灵,把它的鸣叫,当作烈士的呐喊。
因此,从不攀枝折叶,也不惊吓鹁鸪,世代相传,尊崇备至。
相关整本阅读/ebook/30637e7be45c3b3567ec8b3b.html。